争鸣:英语有没有浪费教育资源?
网友:韩尚珠
近日,《新京报》刊登了美国知名学者的一篇题为《英语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的文章。 读后不以为然。
首先,“人们对英语教育的反思”并不是“因为四英语漏考”。 从正常的思维逻辑来看,英语四六级试题的泄露,应该也必然会引起人们对试题管理的质疑,至多是对考试制度的质疑。 对英语英语现状的思考和分析。 这是不同层面的问题。 英语试题的泄露只是一个触发点英语资源网,或者说白了,就是一个借口。
看作者反驳的主要依据。 说学国画,学中国古典文学,做中国文人英语资源网,还得学英语。 我在中国还没有看到有人举过这样的例子。 即使有人说了,我也认为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前语境下所讨论的“英语教育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问题,不仅仅针对社会高端精英,在很大程度上也针对中低层人才,乃至整个社会。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换掉了“学英语有没有用”和“英语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两个概念。 这是互不相干的两件事。 最近有人写文章担心这场辩论会导致英语无用论。 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从人才成长的角度来说,尽可能多地学习语言是一件好事,可以说是越多越好。 可能有人会说,这怎么行? 学一门英语已经很麻烦了,还学什么? 那就是问题所在。 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资金、师资、硬件和软件的总量是有限的,每个学习者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是有限的。 如何让这些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得到更好的配置和调整,才是关键。 思考“英语是教育资源的浪费”的出发点,并不是要开除、废除英语这种“罪名”。
其三,作者以日本、印度为参照,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谈起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除了对目前国内讨论的具体含义有误解外,笔者认为本文作者可能不了解日本和印度的文化教育政策。 以日本为例。 据中新网2004年10月11日报道,据维护日语纯洁性人士称英语资源网,日后日常官方用语中将删除“cliché”、“guard”等英语词汇。 消除。 日本国家语言厅正试图在第一步中剔除 32 个已成为日本日常用语规范的英语单词和短语。 在该机构的第三次会议上,该名单将扩大到 141 个英语单词,更多的会议正在酝酿之中。 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成为主导语言,严重侵蚀和挤压其他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空间。 如何培养适应全球竞争需要的人才,保证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生存和发展英语资源网,是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 这就是这场辩论的主题。 近日,韩国将首都首尔更名为“Seoul”。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试图淡化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现在的英语教育,恐怕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应该是可以的。 但笔者认为问题不在于缺少英语课。 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到社会,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条漫长而坚实的英语教育链条。 如果“老百姓自觉要学”,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如果有争论,只会讨论一个问题:如何学好英语。
作者文章中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地方,比如“你看日本和印度,他们的动画片相继进入美国市场,大量使用了他们自己的艺术遗产,对好莱坞的影响不小。 “ 是因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吗? 结果高? “美术学院的学生多学点英语,也许中国会有一个很大的出口产业。” 我认为这真的是“也许”。 至于作者的说法,“出来讲这些话的专家大多50岁以上,‘文化大革命’耽误了,缺乏外语训练,年轻一代英语好,很快就会超过他们在学术界。” 有人身攻击之嫌,而且,“英语好”就一定学业好的结论是不合逻辑的。 其实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很多国内的研究生只知道学英语而怀念学术争鸣:英语有没有浪费教育资源?,所以才会有专家教授出来给现在的英语教育来一记重拳。
其他细节这里就不说了。 不过,作者有一个很好的问题:“一个13亿国家的教育体系是不是应该围绕这些人来设计?” 是啊,13亿国家的教育体系应该围绕谁来设计? 这是对“英语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吗?”的回答。 基本的。 对了,“学术委员”这个称号早就取消了。 看来这位美国知名学者确实出国多年,对国内的教育情况了解不多。
新闻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