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新概念”
▲新媒体写作的特点是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发帖,点击率数据可以随时查看。 与此同时,传统出版业的守门人——出版商、编辑和评论家——在新媒体时代似乎隐身了。 新媒体写作平台的开通,就像打开了体育场的大门——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纷纷涌入,水平自然水涨船高。 与此类似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新概念”,新工号的写作也必然会因为大量不同领域人士的参与而衍生出适合新媒体的新文体。
如果不是一不小心上网查了资料,我还真不知道——新概念作文大赛还在进行。 而且,今年的二十二大赛,参赛的人也不少。
作为“80后”群体中知名的文艺评论家,李伟昌也认识当年的一些参赛选手。 他现在的身份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近日,他站在专业出版人的角度,对上海文学创作的现状做了分析。
▲李伟昌
新概念能否成为经典概念?
第22届意味着22年。 22年前出生的宝宝,如今正值大学毕业的年纪。 然而,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达到“大学毕业”的程度了吗? 现在看来,虽然这个事件被称为“新概念”,但实际上这个“概念”并不新鲜。
如果它继续成功,请将其视为经典。 这本身就值得称赞。 那么,什么是新概念呢? 被誉为“新概念之父”的赵长田生前多次说过:“‘新概念’是为了区别于学校作文的概念。与学校作文相比,‘新概念’主要是鼓励年轻人人们追求一种新的写作观念,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不知道新概念作文是不是还在秉承赵长天说的概念。 但是,从我和一些学校语文老师的接触中,我明显感觉到,当年学校里的写作方式,今天还保持着。 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也是无法颠覆的。 从小学到中学,从识字到构词、造句、作文,基础教育都有自己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 所谓死板的语文教学法,就是一些家长、老师和学生刻意寻找捷径,希望在不大量阅读或通过个人理解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作文的标准答案。 结果,世人都觉得中文教学越来越死板。
追溯“新概念”的起源,早在1997年,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做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种问题在今天仍然具有爆炸性。 据我了解,中学语文教育显然不是以培养作家为目的——即使是大学的中文系也不以这个为目的。 能看懂中外文字后,看懂一些中外名家的作品,并能写出句句正确的记叙文,这似乎是一个中学生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求真似乎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所写的文章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刻意粉饰什么; 个人经历或所见所闻也应该是真实的。 没有掺假; 甚至,文章应该是自己写的,不是别人代写的,还得了奖。 这些都是做人和写作的本分。
新概念作文大赛诞生后,一些年轻人开始流行起来。 从发现新人的角度来说,确实给出版市场带来了生机。 然而,即使不从文坛和文坛的角度来看这些新人,单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井喷之后,能够源源不断的作家似乎也不多。
写作是孤独的。 艺术门类众多,但取得成功的人,都有着相似的孤独感。 画家陈嘉玲先生曾对我说,绘画在他看来是一种“过时”的艺术形式,但他仍要这样创作,这是他这一代人的使命。 由此,我想,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的这一代“80后”作家的使命是什么? 难道只是临时选择码字? 也就是说,还在码字的“80后”写手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吗?
开花后不应该是红色的
我们不能说一定要用大部头来证明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丰富的文学艺术成就。 然而,在唐诗、宋词、元戏、明清传奇之后,在当代中国,我们真的找不到小说的替代品。
在上海,《繁花》是最能引起社会关注的小说。 李伟昌透露,《繁花》仅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就印了近80万册。 如果加上人民文学出版社“茅盾丛书”版的印数,八年来《繁花》的印数已悄然突破百万册。
“一本纯文学的书,不仅得到金玉成同行的认可,也受到年轻人乃至‘85后’、‘90后’的喜爱,足以证明它的价值。” 李未昌说道。
《繁花》自2012年首次刊登在《收获》杂志后,多次再版,确实很成功。 但在“50后”金玉成出版《繁花》之前,上海很多“80后”作家的大部分作品已经出版。 但此后,“80后”和年轻作家们看到的作品就少了。 今年在上海发布新小说的路内和蔡骏都是70后。 据称,路内的《青春巴比伦》每年都会再版,而今年1月7日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的《迷雾行者》的合同印量为10万册。
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作家本应逐渐成熟的时代应该已经到来。 但市场仍以“60后”、“70后”退伍军人为主。
国内“80后”作家经历了一个巨大的浪潮。 尤其是在上海,在“新概念”作文比赛社会反响强烈的那几年,市场热度领先于这一代年轻人的文学认知度。 有人感叹:“‘成是萧何,败是萧何’,市场过早地收割了这些人的才华。”
写作有一个基本的训练过程。 一个作家如果前期写了大量的长篇小说,除非个人才华很强,或者个人积累很多,否则很快就会把人掏空。
当然,作品的数量并不是一个作家价值的全部。 曹雪芹审阅十年,增删五次,只留下一部《红楼梦》。 金玉成老帅,美在一枝“花”。
如果一部作品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足以让一个作家在世界上有地位什么是新概念英语,或者在文坛立足!
但同一个时代的一群作家,为何在20多岁看似集体爆发后什么是新概念英语,到了中年却集体跌入创作低谷?
李伟昌说:“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对于大多数‘80后’作家来说,如何走下去成为了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豆瓣上,有一位“新概念”作文大赛早期获奖者“80后”作家的评论:“今天在书店看了她的书,突然不喜欢了。今年35岁的她,写作的主题依然卡壳,青春伤痛、迷茫迷茫……从她近年发表作品的趋势来看,连写都写不出来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这篇2017年的评论今天还挂在网上,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审稿人对作者深深的爱和责任。
所有的书都是道良写的。 作者为了完成签下的合同,为了拿到报酬,写一些不痛不痒的东西,无可厚非。 但是有没有代表作,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有没有明白自己写作的意思,明确自己真正的价值是什么,说白了——有没有真正达到你水平的作品应该达到,确实比临时的要好。 梁某要重要得多!
就个人作家而言,能有《繁花》这样的作品问世,也是值得的。 对于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作家来说什么是新概念英语,如果只有一部《繁花》,结果却“如落红”,未免可惜。
期待春风沉醉的时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对传统写作产生冲击吗? “不必要。” 在李伟昌看来,金玉成写《繁花》的时代,恰逢传统写作进入网络时代。 金玉成经常在PC端更新文字,在网络论坛上引起网友热议。 比起之前闭门造车,或者像大仲马、金庸这样在报纸上连载小说,BBS上关于“盖楼”的讨论非常热烈。 但BBS普遍是少数群体的精神家园。 讨论再热烈,也是一种在网上谈心的状态。 再大的回帖“楼”,再精准火爆的帖子,也不过是论坛成员之间的互动而已。 论反响,未必像报纸上的金庸小说。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将更能点燃创作者的激情。 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写文章,互动性不如过去的论坛。 它是输出导向的,需要能量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 而一旦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一定时间内传播的威力将远超BBS时代,传播速度将超越以往所有时代。 到了一定阶段,如果整理出来,也有可能成为一部作品。
金玉成写《繁花》时,帖子的频繁更新还只是完成创作的第一阶段。 之后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帖子整理出来,变成了一部完整的小说。 由此可见什么是新概念英语,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理由不再出现类似的好作品。
▲金成宇
从人类文化生活的历史来看,简书和纸一定比龟甲、兽骨、羊皮纸承载了更多的符号信息。 以前,车内五辆车的符号信息装载的都是知识,而现在一个小芯片就可以全部装载进去。 个人电脑诞生后,尤其是互联网兴起后,文字变得越来越有可能。 一些网络小说甚至达到了数千万字。 但另一方面,这些千万字的文本也未必算得上是巨著——真要成为具有一定质量的文学作品,还得重新整理、编辑。
新媒体写作的特点是作者随时随地发帖,点击率数据随时可查。 与此同时,传统出版业的守门人——出版商、编辑和评论家——在新媒体时代似乎隐身了。 新媒体写作平台的开通,就像打开了体育场的大门——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纷纷涌入,水平自然水涨船高。 与此类似,新工号的写作也必然会因为大量不同领域人士的参与而衍生出适合新媒体的新文体。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伟昌用“渴望”二字来表达自己的期待。 在他看来,今天的作家可以清楚地区分纪实写作、传统小说、报告文学和其他文体。 这一刻,无论是小说家、媒体人,还是狂野的作家,都同时在新媒体平台上“角逐”,这是一个比新概念写作更开放、更自由的竞技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优秀的作品可能会出现。
从上海的写作传统来看,老一辈作家偏爱年轻一代。 鲁迅对青年的关怀,巴金对青年的“收获”扶持……让不少“亭子作家”脱颖而出。 如今,上海市作协有一系列关心和扶持青年作家的计划。
问题是年轻人在什么状态下写作? 曾听一位60多岁的小说家提起,作协开笔会,大家交流思想,收集故事,但总有几个年轻人不在场,而是依偎在酒店房间爬上格子. 对他们来说,集风活动只是暗语中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至于编码什么字? 无非就是每天更新网络小说。
以一个60岁的人的眼光来看20多岁的人的行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代沟”——思维和眼光根本不同。 但我再说一句,如果年轻人不愿意参加这样的笔会,就不要来占位子,在家安心爬格子。 来了就高枕无忧了,就算出去透透气,何必住酒店房间呢? 当然,这只是个案。 一般来说,即使相差三年,也是一代人,只要这一代人、一茬人能够对上海有自己的看法,上海外滩的故事就不会讲完。 无论他们编码的是怎样的空间,每一个春醉的瞬间都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