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的英文简历
肖一飞
或许,当时中国地质界的同仁一致认为,用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行动,用专业成就和不断涌现的科学成果来纪念这位中国地质学先驱,就是最好的纪念。
今年5月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现代中国科学家(七)》纪念邮票一套4枚。 中国地质学先驱、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1887-1936)终于出现在“国家名片”上。 国内更多人知道了。
诚然,丁氏的名字在现代名人中并不算特别显赫,似乎“著名”二字在后世也不能向大众说起。 以与他同年去世的鲁迅(1881-1936)为例。 认识鲁迅的人有几亿,但认识丁文江的人也许只有几百人。 总之,在中国公共文化圈丁文江的英文简历,科技领域名人的知名度确实远远落后于文学艺术领域名人。
1936年1月5日,正值壮年的中央研究院院长、地质学家丁文江在湖南长沙勘探煤矿时因煤气中毒身亡。 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先驱大师,丁先生英年早逝的消息震惊了当时的社会各界,他对此感到惋惜。 但由于时局的动荡和抗战的兴起,学术界的知识界无暇顾及他人,对丁先生的纪念活动也不是特别隆重,也只是有限的。到地质圈的一小部分区域; 之后,一片寂静。 除了胡适在20世纪50年代匆忙写下的《丁文江传》来安慰自己的记忆地质学英语,以及几篇零星的回忆文章外,“丁文江”这个名字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
近年来,丁文江的传记和当代学者的相关回忆文章逐渐出版,更多的人开始了解他的人生故事和学术成就。 但这些出版物无一例外地忽略了一篇重要文章,那就是翁文浩(1889-1971)撰写的丁文江传记。 该书用英文写成,写于丁文江去世当年,应该是最早、最简明的丁文江传记。 并且文章完成后,立即发表在《中国地质学会学报》第十六卷上。 正是《先生》的主题文章,这份简历值得相当重视,也应该引起后世研究者的关注。不过,由于它是英文写的,尚未被翻译,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地质学会及其专业期刊《中国地质学会学报》的历史概况。 中国地质学会1922年2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 发起人包括张洪肇(1877-1951)、翁文浩、丁文江、李四光、中国著名地质学家、著名外国来华学者格利普(美国awgrabau)等26位学者。张洪召为首任院长。 中国地质学会的前身是190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英语,我国最早的地质图(直隶地质图)发表于1910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报》创刊号上。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后,专业期刊《中国地质学会学报》创刊于1922年。该刊为年刊地质学英语,每年一卷; 有些年份被合并为一卷。 第十六卷《丁文江纪念册》为1936年、1937年每两年合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翁文浩撰写的丁文江传记英文版同时出版的《中国地质学会学报》第十六卷中,还有首任张会长撰写的挽联洪昭,其书曰:
责任没有丝毫放松的地方,学习、办事也是如此。 自从认识了大王,我就相信自强不息
真诚是友谊中最稀有的东西,它可以使伊和能对抗伊,从此怀疑直行和同归于尽
千古君先生
张洪昭师兄鞠躬
丁文江、翁文浩、张洪肇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地质科学的开拓者; 在《中国地质学会学报》同册中,三人就这样最后一次相聚地质学英语,令人唏嘘。
丁文江去世80年后,他现在正在阅读这本《中国地质学会学报》,但看到一页肖像、一页挽联、十一页英文简历,构成了一份极其简单的资料。 《中国地质学会学报》。 丁文江纪念册”。在这几页之后,还有黄黄大观、400多页的专业论文(包括丁文江的遗作)和各种图表。或许,当时中国地质界的同仁一致认为这是用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行动,用专业的成就和科学成果的不断涌现,来纪念这位中国地质学的先驱者,是最好的纪念,我想这就是专业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