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开学,施一公致辞,却因全英文教学受到热议
很多省份的志愿申报工作即将结束,尤其是排在前列的考生,大部分已经在家里等待通知了。普通准新生将在八月底或九月初到校报到。
有一所特殊的大学,新生很早就开始了。那就是著名学者施一公共同创办的西湖大学。原本以培养医生为主,今年迎来了第一批本科生招生。
西湖大学本科第一期开课,施一公演讲,全英文授课引发热议
说起施一公,有些家长可能对他的名字有些陌生,但看他的脸,就知道这就是经常以教育方式引起关注的施老师。他主张因材施教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开学,施一公致辞,却因全英文教学受到热议,对教育模式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这样的人当校长,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吧?现在进入大学英语,第一批本科生培养的新生也已进入学校参加开学典礼。
他们的招聘考试有些不同。在高考成绩的基础上,增加了学校的考试。最终能入围的学生,通常都是顶尖水平的学生,而且肯定是超越浙江的重点线。
开幕式上,石校长发表讲话,强调西湖大学规模虽小,却是“小而精”的代表,不影响大学的“大局”。
他表示进入大学英语,学校将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师生追求更大的境界。这是一所大学应该有的模式。
但没想到,在了解了西湖大学的教学形式后,不少网友却有不同的评价。事实证明进入大学英语,每个人都注意到学校完全用英语授课。这让一些网友不解。
即使在清华大学,一些专业和一些课程也是用英语授课的。西湖大学虽然在培养高端人才,但还在中国留学。有必要用外语交流吗?
培养“高端创新人才”,有必要用英语授课吗?有优点也有缺点
对于这样一个话题,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很多家长认为,由于西湖大学注重培养家国情怀,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就应该用普通的中文授课。
这是对母语的肯定。学习知识并不意味着你必须使用所有的英语。但也有大学生认为,由于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端创新人才”,所以需要良好的外语能力。
因为归根结底,国内的一些科研和学术问题还是需要大量参考国外的研究成果。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光看普通高校的课本是不够的。尖端人才必须批量阅读外国文献。
也有一些业内地位比较高的学术论坛,仍然使用国际化的英语作为交流语言。外语不好怎么参加?并不是父母想的那么简单。
当然,一些家长对弊端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学术交流需要用英语这是事实,但如果所有课程都是外语,学生会不会潜移默化地认为外语更“高级”?
未来如果培养成人才,会不会有很多学生直接去海外工作,导致优秀毕业生流失。现在一些中小学也在减少英语班的比例,不要“神化”它,高校是否也可以考虑。
西湖大学校友承认学校人文培训可以抵消网友的担忧
事实上,西湖大学本来就是一所非常“小众”的机构。今年是第一次招收本科生。外界对它的了解非常有限。
有博士生表示,他们从未后悔入校,认为在这样一所科研与素质培养齐头并进的大学学习是最明智的选择。
高校虽然以理工科为主,但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上却从不含糊。甚至一些文史专题的讲座,也会邀请业内“重量级”人物,增加学生的视野和认知水平。
包括一些著名的艺术大师,他们也会来西湖大学与学生交流。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不仅是只能在实验室做研究的尖子生,也是经常思考生活和社会其他方面的人。
因此,校友们认为进入大学英语,因为是英文授课,不会影响大家对中文或其他传统的认知。而且,西湖大学的英语课并不专注于介绍外国文化。
主要针对学术研究,比如“科学研究英语”、“学术写作”等,希望网友们可以抵消这样的顾虑。对于西湖大学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今日话题】你看好西湖大学吗?(图片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