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第四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生命教育与安宁疗护
第四届亚洲医学人文精英训练营:
生命教育与姑息治疗
组织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深圳市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日期:2020 年 10 月 30 日至 11 月 1 日
地点:广东深圳
组委会主席
何玉龙: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
姚克勤:深圳市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项目总监
张令华:深圳市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银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学人文教研室副主任
教学专家导师
杨柯:北京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孙美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巡视员
何玉龙: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
罗继兰:中国生命关爱协会创会秘书长
景军: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老年医学会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芳芳: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王越: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陈永义: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华护理学会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卢桂军: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执行主任
刘倩: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
胡以安: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程宇: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联络人
张欣: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学人文教研室
电子邮件:
陈芳: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学人文教研室
电子邮件:
重要日期
申请截止日期:2020 年 9 月 30 日
申请结果公示:2020年10月15日
训练营开放时间: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
培训介绍
姑息治疗是对人类实施全周期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护理和社会医学领域的姑息治疗和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
该培训旨在探索姑息治疗的理论和实践。 希望通过业内大师精彩的理论讲解和生动的案例教学,让学员清楚地了解姑息治疗对我国医疗、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价值。 护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为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与深圳市健康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组织本次培训,邀请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人民大学中国大学、广州大学和深圳当地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培训班将通过公开竞争选拔40名对姑息治疗和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感兴趣的医学人文青年精英参加本次培训。 授课资深教授进行面谈指导。
申请程序
本次训练营将面向所有对医学人文和姑息治疗研究和实践感兴趣的青年学者、医务工作者和高年级博士生开放。 根据申请者自身条件,拟从所有申请者中招收40名学生。 培训不收取任何学费,培训期间由培训组织者提供所有学员的食宿。
申请要求:
40岁以下(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有医学人文和姑息治疗研究经历,或对医学人文感兴趣的均可申请。
申请处理程序:
(1) 9月30日前,将申请信、个人简历等相关材料发送至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邮件标题为“亚洲医学人文精英训练营+申请人姓名”。
(二)专家推荐信。 在 9 月 30 日之前直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推荐人或由推荐人亲自发送。
(三)专家组收到完整的申请材料后中山英语培训中心,将择优录取,并于10月15日之前通过邮件发送录取通知书。
(四)申请人必须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7日内确认,否则视为放弃培训机会。
课程内容
本次培训的授课和讨论主要围绕以下主题展开:
1)中国姑息治疗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罗继兰秘书长)
2)超越技术:爱与豁达(柯阳教授)
3)包容联动:打造姑息治疗“深圳模式”(孙梅华巡视员)
4)大型综合医院姑息治疗的理念与实践:以中山市第七医院姑息治疗工作为例(何玉龙教授)
5)我们将如何变老(景军教授)
6) 临终关怀中的关怀外展(王芳芳教授)
7) 姑息治疗中的“民法典”与成人监护(王悦教授)
8) 临终关怀让生命的尽头如此美好(陈永义教授)
9) 文化治愈伤痛(吕贵军教授)
10) 身体的消失与生命的追寻——人类学棱镜下的死亡与死亡(刘谦教授)
11) 声音相伴——临终关怀中的语言交流(胡以安教授)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容性姑息治疗模式的构建(程宇教授)
导师介绍
杨克教授
北京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曾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何玉龙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消化道疾病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带头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带头人、中央卫生咨询专家、广东省特聘卫生专家、中山大学二级教授、中山大学名医、中山大学胃癌诊疗中心主任、人类学主任中山大学遗传资源平台,香港大学访问学者,美国犹他大学博士后。 兼任美国外科医师学会会员、亚洲外科学会会员、香港医学科学院高级院士、中华医学会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副组长肿瘤学分会胃肠肿瘤学组主任中山英语培训中心,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十项,并参与了211计划、985计划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在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2014、2015、2016、2017、2018年Elsevier(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
景军教授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主任; 1994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学位,1994-2000年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并获得终身教职,2001年夏回国清华大学,2005年任教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他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历史记忆、水库迁移、生态抗议运动、儿童抚养、自杀行为和艾滋病。 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与公共卫生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 和政策问题。 出版英文专着1部,中文专着1部,主编英文文集2部,发表学术论文65篇中山英语培训中心,其中英文学术论文32篇,法文学术论文2篇,中文学术论文31篇。 发表英文学术论文32篇,其中21篇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 三篇英文论文的影响因子都比较高,分别为26.68(Science,2002)、36.43(Lancet,2007)、19.97(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3)。
孙梅华督察
中共深圳市委卫生工作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巡视员。 分管科技教育与国际合作处、家庭发展与妇幼保健处、老龄健康处、宣传教育处、市计划生育协会。 联系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老年研究所、深圳市健康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等。承担深圳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职责。
罗继兰秘书长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名誉会长、创会秘书长。
王芳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生死哲学、技术哲学、医学思想史。 曾任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医学哲学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医学人文与伦理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建设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奥斯勒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学人文分会会长中山英语培训中心,中国抗癌协会心理治疗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 现任《医学与哲学》(人文与社会版)编委副主任、编委,《英国医学杂志》(BMJ)中文版编委,执行主编“叙事医学”。
王越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研究领域:医患关系、卫生政策与卫生法。 曾任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患者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医院院长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法律分委会副主任、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法理事中国生命法研究会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大学“患者安全与医患关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现任《医学与哲学》、《中国医学人文》、《中国生殖健康杂志》、《中国药学》、《中国健康》、《中国医院院长》编委,《中国医学杂志》编委。医学人文》,《中国卫生法制》副主编。
陈永义教授
公共卫生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护士长,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护理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曾就读于新加坡和美国先后。 担任研究生课程《高级临床护理学》和《肿瘤护理学》; 专业特长:护理管理、肿瘤护理。 国际肿瘤护理学会理事、宣传主席,亚洲肿瘤护理学会原执行秘书长,全国医院管理专家库专家,中华护理学会理事,中华护理学会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护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协会护理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亚太肿瘤护理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护理杂志》、《当代护理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0余年,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编或参编专着10余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论文余篇100 篇专业论文。 2017年荣获中华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肿瘤护理突出贡献奖、中华护理学会颁发的“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亚洲肿瘤突出贡献奖”亚洲癌症护理协会发行的《护理》。
导演吕贵军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执行主任。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CALC疼痛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疼痛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俄医科大学姑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人文》杂志特邀编委,中国抗癌协会癌痛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盆底与盆腔痛研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市肿瘤防治协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会姑息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康复医学会疼痛分会委员,心身医学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医学分会.
刘谦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布莱顿大学国际健康促进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博士。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在国际、国内同行评议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全文转载。科学文摘”。 曾任中英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官员。 2018年以来,他关注姑息治疗事业,在临终关怀病房开展实地调研。 2019年秋季学期,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巴斯大学死亡与社会研究中心。
胡以安教授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北京防癌学会生死与生死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生死教育近20年,主持全国精品网络公开课和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生死学》,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招生简章】第四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生命教育与安宁疗护,着有《现代生死概论》,公开出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做客凤凰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推介生命并向公众进行死亡教育。 他是广州的优秀教师。
程宇教授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双聘教授,中山大学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曾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耶鲁大学博士后,2015-2016年哈佛-燕京学社合作研究学者,Sun移民人口健康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逸山大学。 曾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医学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医院协会志愿服务专业委员会顾问.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特色普惠姑息治疗体系建设)等国际、国内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专着5部。 研究兴趣包括医学人文、老龄化与医学社会学、护理人类学等。同时,他还致力于医学社会科学和医学人文教育的交叉学科研究。
审计 | 刘畅
评论发布 | 苗圩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