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是如何养成的?深圳一男孩3岁上小学13岁上大学
↑厉致诚长期坚持跑1000米,如今身高175cm
红星新闻记者丨周维豪
编辑丨于冬梅何先锋
2022年9月,13岁的厉致诚走进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迎来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2岁认识3000个汉字,3岁上小学,6岁登上央视舞台,7岁进入初中,10岁进入高中…… 这就是“神童”厉致诚的人生轨迹。 他上一次受到媒体关注是在去年12岁的时候,他收到了多伦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厉致诚的父亲李朝树不同意媒体和外界对“天才”的评价:“如果你认为天赋足以帮助他成功,为什么我们过去要花那么多时间教育他?”十年? 毕竟我们离清北很远。 分数还是几十分。”相比天赋,李超书认为,家庭教育和孩子的不断努力,才是厉致诚取得成就的关键。如今,在同龄人刚上初中的时候,这个13岁的男孩进入大学,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开学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厉致诚还在努力解决大学生活和学习的不同方式,以及人际关系中的新问题。
01 培养“神童”
从小培养他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进入大学后,13岁的厉致诚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
李致诚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近他在看一本关于微积分的英文书《Thomas' Calculus》,一共看了四章,从高中复习函数的性质,到极限的概念和定义,求极限的方法,进而求微分的概念和应用。
目前,厉致诚的专业知识包括数学、化学、计算机三部分。 在高等数学、金融数学、数学分析三门数学课程中,他选择了难度最大的数学分析,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学。 李朝树说上大学英语,儿子从小就表现出计算和编程方面的天赋。 他可以自己安装一台新电脑的所有操作系统和软件,也可以进行简单的维护。 他还知道如何运营十几个在线教育平台。
除了数学,厉致诚还表现出了对英语的兴趣。 在他的计划中,他会花时间在图书馆里阅读一些外国原版报刊,比如《华盛顿邮报》、《卫报》和《泰晤士报》。 报纸帮助我了解最新的国际事件并提高我的英语。”
其实,厉致诚的英语水平比起大部分同龄人已经不错了,这得益于他的英语启蒙有一定的环境基础。 厉致诚的妈妈“出身”英语专业,在外企工作,在家就能辅导他的英语学习。 平时,家长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厉致诚使用英语。 比如全家人每周有1-2天,在饭桌上必须用英语交流。
↑ 李致诚小时候在央视节目接受何炅抗战500题挑战
在李朝树看来,儿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得益于从小夫妻俩的有效引导。 厉致诚1岁多时,就表现出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他和妻子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知识和测试,编造了“京基100像香蕉,COCOPARK像蛋糕,地王大厦像刀”。 ”以及200多个增强厉致诚感受和记忆外界能力的口诀。
曾有家长质疑李超书的教育方式,认为让孩子过早学习会让他失去童年的乐趣,但李超书却觉得厉致诚的童年是“在笑声中度过的”——在玩具方面,他们给孩子买的很多像“四分之一圈”、“四轮车”、“逻辑狗”等益智玩具,“孩子们很愿意玩,一个玩具可以玩5-10年,而且玩不厌,他们一直在玩。”
02进入大学
“对我的自律要求提高了,需要加强”
厉致诚上一次被媒体密集报道还是在2021年,当时他12岁就成功申请到了多伦多大学。
在厉致诚看来,放弃在多伦多大学学习的机会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说,接到录取通知书后,考虑到国际疫情,出国留学不现实,还是希望高考:“我比较年轻,和哥哥姐姐们相比,我有语文科目差距较低。我会努力缩小这个差距,希望能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以后还有机会出国深造。”
李超书告诉红星新闻,疫情只是他们的担忧之一。 毕竟,厉致诚还年轻。 他要是出国读书,作为父母肯定是要陪他读书的,可是他好像没有条件陪他。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年纪小小“神童”是如何养成的?深圳一男孩3岁上小学13岁上大学,出国的需求并不是那么迫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 它成立于2012年,采用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质量控制和学位授予标准。 它在教学和日常管理方面与内地其他大学略有不同。 例如,学院系统不同于其他大学的学院。 学院负责管理学生宿舍、食堂、音乐室、体育馆等“专业教学以外的一切”。 校园内目前有6所书院,其中5所距离教学区有一定距离上大学英语,需要乘坐公交车10分钟左右。
厉致诚住的书院离教学区很远,这让厉朝书颇为担心。 他曾试图帮助儿子与学校协商,申请转学到离教学区较近的学院,但学校不同意,“他们可能认为你想锻炼。”
↑ 开学第一天,厉致诚接受校宣队采访
此外,与中小学不同,大学在学习之外有更多的休闲和自由。 到校报到当天,13岁的厉致诚加入了学生会,并主动操作了两个与学校有关的公众号。 前段时间的一堂辩论课,17:00下课后,到了晚上22:00,厉致诚将班里辩论的两万多字整理出来发在了公众号上,震惊了老师们和学生。
偶尔,厉致诚在公众号等业余时间花的时间太多,厉超书忍不住提醒他,“有时候一天几篇文章,我问你,还需要学点东西吗?”数学?” 在他看来嘛,厉致诚的年龄从来都是一个客观的问题。 其他的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了,还需要稍微管教一下。
对于父亲的“神经质”,厉致诚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反应:“大学对我的自律要求提高了,我需要更加自觉地安排自己的日常任务,这方面我还需要加强。” “
03人际压力
“朋友求精不求奢,毕竟才13岁”
厉致诚的求学生涯比同龄人更早、更短。 3岁进入小学,跳级,7岁进入初中,10岁考中考,考入深圳名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成为那个班最年轻的高中生。
除了自理之外,厉致诚的人际关系也让厉朝书感到不安。
上小学的时候,厉致诚和同学们的关系就很亲密。 由于年龄差距不大,周围的同学都很关心他,“帮他穿衣,还帮他系鞋带”。 到了中学,年龄差距逐渐拉大,同学们对他的反应也逐渐分化:有的同学会表示亲近,愿意接受他的学业辅导,有的同学叫他“李哥”; 但也有同学认为他不够独立,凡事都要跟着他。 父母说,隔离他。
中学时期,厉致诚在一个流行表扬游戏的班级。 大家见面都会夸对方的长处。 后来,他转班,见人恭维,在学生耳中变成了讽刺。 厉致诚喜欢写诗。 曾为高中母校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创作诗歌。 得到了教职工和家长的表扬和认可。 他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想邀请一些考上名校的考生分享稿子,也算是“炫耀”。
李超书将这些行为解读为这一代孩子太有个性、太不成熟,“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和他(厉致诚)在一起有压力,当然,你身边的孩子那么小,他会超越他吗? ?” 你觉得丢人吗?”
不过让厉朝书感到欣慰的是,从中学开始,儿子每个班都能交到两三个朋友,对方也会对厉致诚表现出爱护和关心上大学英语,“一般来说,不影响大局。朋友们也可以经常在群里分享各个学校的情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
对于厉致诚在大学里的人际关系,厉超书并没有强求他交很多朋友,“其实我们很想说,维持同学之间的友谊就够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还没有到了这个境界不一定要和大孩子完全相处,要精致但朋友不要太多,毕竟他才13岁,长大了自然会有更多的朋友”
厉致诚上大学后,厉超书给儿子上了性别教育课,强调保持合理社交距离的重要性。 他担心儿子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超出这个年龄段的信息。 “尽量不要在他面前谈论不适合孩子的内容。”
与满心忧虑的父亲不同,厉致诚本人却很乐观,“我经常和同学聊天,讨论专业课,也会聊吃穿住行。经常和同学一起吃饭,请客喝奶茶,吃麦当劳,有几个朋友很喜欢和我聊天,还有很多老朋友经常在我的朋友圈里点赞留言,我觉得很亲切。”
04 高中班主任
没有特别照顾他,“他适应得很好”
范承云是厉致诚高中时的好朋友之一。 现在她在国外读书。 在她看来,当时班上年纪最小的厉致诚性格开朗活泼,“有他这个年纪该有的灵动”。 在范的记忆中,厉致诚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常和朋友聊天,也很关心班里的文体活动。 “他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学生。”
由于年龄的差异,厉致诚被同学误会。 班里有人在背后议论厉致诚,甚至说厉致诚的坏话。 但范承云表示,厉致诚知道后仍会热情相处,“他不会嫌弃这个同学,也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反击。”
“豪爽”是深外石副校长给厉致诚的最深印象。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对方走过来问道:“你是校长吗?我来这所学校之后,年纪还比较小,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培养计划?”
深圳外国语学校对厉致诚的承诺是采用双校区联合培养的方式,让厉致诚在两所高中之间自主选择学习地点。 据史副校长介绍,厉致诚非常清楚自己在学习上的长处和短处,他的想法是“积极的”。 但他也坦言,校方在招收厉致诚时有顾虑,主要是担心厉致诚能否适应,“生活上可以给他一些照顾上大学英语,但毕竟他也要和同学交往,他也一样。”有同行?这些认知?
观察了一段时间,石副校长打消了顾虑,厉致诚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 有一次中午巡视教室的时候,他看到厉致诚一个人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主动和他们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好像他们合二为一一样。
↑厉致诚与高中老师合影
厉致诚和范承云的班主任刘老师说,她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在班级里对厉致诚特别照顾。 在她看来,厉致诚可以一视同仁。 很小的孩子一般都能达到老师各方面的要求。”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和厉致诚以正面交锋的状态相处。 范成云还记得有一次,厉致诚和一个同学产生了误会,让她向她倾诉。 她没有像孩子一样安慰他,而是以同龄人的身份给出了更客观的建议。
05 “神童”父亲
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比“天赋”更重要
李朝树介绍,在儿子一两岁的时候,他和妻子正常工作。 直到他怀上了二胎,他的妻子才做了几年的全职太太。 现在厉致诚的弟弟上小学了,老婆也要回去工作了。
对于很多双职工家庭来说,自己很难实现对孩子的启蒙和培养。 李朝树坦言,自己靠家教。
“我们把一个初中、高中学历的阿姨‘升级’为大学级别的阿姨,基本上教会了我孩子很多东西,即使他还有不懂的地方,我们也给他提供工具和书。”
进入应试教育体系后,家教的任务从阿姨们转移到了家教们身上。
厉致诚的导师,课前都要经过厉朝书的额外培训,“我会让他试着教一节课,然后指出不好的地方。” 但李朝树说,他们补习的时间加起来并不多。
在这位“神童”的父亲看来,父母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比“天赋”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你父母给你的资源可能算不上出色,但这个成就是我们团队合作创造的。”
↑厉致诚与外国友人打游戏
李朝树说,他曾经带着孩子周游过全国,也去过世界各地,比如欧洲,但去之前要先读一遍欧洲通史。
厉朝书有时候要去各地深造,他建议厉致诚如果要一起去,一定要做好计划。 他会给厉致诚几本厚厚的旅游指南,厉致诚需要努力在纸上画思维导图,根据地图规划旅游路线,把目的地的标志性景点都画在图标上。
事实上,制定计划只是一种形式。 李朝树的目的是让儿子主动去了解各地的人文历史,也是为了让儿子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 “至少他相信,他一步步创造了这个奇迹。 :你看,我是拼了命才去了那个地方的。”李超书说。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