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培训班 定让无声变有声——台湾雅文基金会帮助大陆听障儿童重回有声世界
新华社台北7月22日电(记者陈俊察文野)“春春很斗嘴,也喜欢历史故事,每次上课都滔滔不绝,给我讲他最近学到的历史知识。” 山西学生台湾老师邱凤仪兴奋地说。
邱凤仪是台湾雅文儿童听力语言教育基金会高级口语教师,现任教学研发部总监。 山西与台湾相距2000多公里,但每月两次的在线远程学习让师生关系延续了六年多,见证了春春从听力障碍到能听能说的转变。
亚文基金会由台湾名门集团董事长郑钦明夫妇于1996年创立。 后来他们引进美国等地先进的听觉口语口语教学模式,进而研发出汉语听觉口语口语,在岛上听障儿童的康复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截至目前,已有4000多名儿童得到了帮助。
邱凤仪说,春春先天有听力障碍,2012年在台北长庚医院接受人工耳蜗手术口语培训班 定让无声变有声——台湾雅文基金会帮助大陆听障儿童重回有声世界,术后康复后,春春父子立即向雅文基金会寻求帮助。 基金会为他进行了听力测试,并安排邱凤仪担任专职教师,提供“一对一”诊断教学。
“春春听力严重受损,脾气也不好,上课时经常发脾气。” 邱凤仪清楚地记得他的特点。 她不着急,尽力因材施教,也给了春春妈妈很多方法,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渐渐地,春春能够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话了。 经过半年多每周一小时的课程,春春的听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母子俩在台湾的居留期限已满,必须返回大陆。
当时雅文基金会正在发展在线远程学习,因此双方改为每两周一次在线教学。 春春的妈妈说,由于网速不稳定,上课时有时会断线。 “但邱老师总是安慰我,雅文基金会的服务人员也非常耐心地帮助解决技术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温暖。”
每堂课,邱凤仪不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细心观察春春母子的一言一行。 她发现,妈妈和春春交流时使用的语言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不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她建议适当提高语言难度。
“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春春的妈妈说,和儿子交流时,她总怕他听不懂,所以故意用简单的话。
“康复初期是最困难的时期,孩子太小,刚做完手术,我无法给出明确的反馈,每天都陷入焦虑之中。” 春春的妈妈说口语培训班,现在儿子在远程课堂上的成绩越来越好。 ,顺利进入小学并能跟上学习进度。
她非常感谢雅文基金会的老师们一路陪伴她。 “春春的康复之路还很长,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一想到千里之外有一群人在为我的孩子变得更好而努力口语培训班,我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2007年,大力推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改革的中国聋哑儿童康复研究中心(后更名为中国听力言语康复研究中心)找到雅文基金会进行合作。 2009年,双方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汉语听说口语培训班。 雅文基金会免费提供培训体验,派出教师团队承担教学和考核,并在各地培训“种子教师”,将听觉口语教学法推广到内地各地。
十年来,雅文基金会为内地各地培养了数百名听觉口语,成为所在机构的专业骨干,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让众多听障儿童重回音频世界。 。 中国聋哑儿童康复研究中心还组织多批内地康复教师和听力学家来雅文基金会进修培训。 2011年口语培训班,双方联合出版了《听障儿童听觉口语教学示范教材》。
邱凤仪是第一批派往内地担任培训老师的老师之一口语培训班,在与学员们相处的过程中,她与学员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大家都有非常高的求知欲,珍惜每一个案例学习的机会,希望能从台湾老师那里得到答案。 有时我觉得我会被他们辜负。”
许多内地学生和雅文基金会的老师都互相添加了微信好友,可以随时联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两岸专业交流也促使雅文基金会将听觉口语教学培训课程体系化,开发更多服务模式。 邱凤仪表示,双方在合作中互相学习、成长,“我们也是受益者”。
五年前,雅文基金会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两岸手拉手活动,让两岸听障儿童家庭相互交流。 该基金会教学研发部副主任赖济民表示,海峡两岸家长通过交流互相鼓励。 “这种正能量是听老师无法给予的。” 在基金会办公室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块横幅,上面挂着孩子们的彩色手印,中间写着“手拉手,快乐相聚”。 这是2014年首届两岸听障儿童文化交流活动的见证。
如今过年的时候,妈妈都会给邱凤仪送上祝福。 邱凤仪说,正是“一切为了孩子好”的共同心愿让大家走到了一起。
郑钦明希望中国大陆更多的听障儿童有机会从听觉口语教学法中受益。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听不见的孩子能够说话。只要是使用汉语的地区,基金会都愿意投入援助。”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