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单位发展:大都市抢滩登陆 小城市也不能丢
编辑部按出版单位在异地设立分部已成为一种趋势。 跨区域资源互补经营,为出版单位带来了更多活力。 从各地出版单位分支机构的发展趋势看,从大方向上可分为两类。 一是“上行”,进军北京、上海、深圳等出版资源丰富的一线城市; 往下走,在地级市建立分支机构出版单位发展:大都市抢滩登陆 小城市也不能丢,利用他们的文化和行政资源,扩大自己的能力。 然而,在这种趋势下,异地分支真的如其上级发布单位所期望的那样吗? 它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能否通过创新获得更大的发展?
大都市登陆海滩
优质的出版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北京成为许多地方出版单位建立桥头堡的首选。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备受全国出版单位的关注。 近期,各地出版单位纷纷在京行动。 今年6月,深圳出版集团在北京成立道行寺(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8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在北京成立北京始祖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在北京设立分社,出版单位看重的是制度创新和资源利用。”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博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记者采访时说。
除了在北京设立分社外,上海和深圳也成为众多出版单位的首选。 比如中信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今年都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分社。 今年1月和7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江西美术出版社分别在深圳设立了分社。 上海、深圳等地的出版资源虽然比不上北京,但这些地方在人力资源、制度创新等方面可能比北京更胜一筹。 因此,对于很多出版单位来说,这些城市或将成为新的出版文化交流中心,尽快登陆上海滩是上策。
很多好处
北京始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世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北京设立公司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出版社首先关注市场资源,作者资源,只要把工作做细,各种作者和出版资源在北京都能找到;二是市场,包括北京三大图书电子商务网站的总部。 “就是推广。北京丰富的媒体资源对于出版社品牌的打造至关重要。” 道行思(北京总经理 刘明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认为,北京作为全国出版中心,可以为各地出版单位提供一片新天地,尤其是在品牌建设方面。他坦言,他在接触很多作者时发现,如果一个外地的出版机构能在北京设立分部,那么作者就会对这个出版机构有很多印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艳认为,在北京设立分社对于扩大出版单位、补充品种至关重要。 华东师范大学早在2002年就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该办事处现已发展成为拥有20多名员工的较大分支机构。 王艳说,当时成立北京办事处的原因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快速发展急需快速扩张,而北京丰富的出版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支持。
此外,北京的人才和管理优势也不容忽视。 李帕举了一个例子。 北京图书中心成立后,长江文艺出版社定期派编辑人员到北京培训。 这些编辑回到出版社后,为出版社的编辑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 许多接受培训的编辑后来在长江文艺社担任要职。 此外,这些“北京归来”编辑所展现出的全新管理方式和市场运作能力,也为出版社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比如出版社打造畅销书,以畅销品种带动畅销品种的策略。” 在李帕看来,北京分社与母出版单位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中华书局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余作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中华书局在上海设立分公司的原因:“首先是上海的出版环境,我们都知道上海是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出版中心,同时上海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作者资源,丝毫不逊色于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在版权引进和输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市场大,读者群质量高,消费能力强。”
于作赞觉得,中华书局在上海设立分社,其实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开阔了视野,更好地服务于上海本地读者。
事实上,出版单位在深圳等一线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依托一线城市的地理优势,覆盖区域读者分布广,阅读需求旺盛,都在刺激出版商在此安营扎寨。 除上述几家出版单位外,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单位均已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 在分公司的设立形式上上海外教社,与北京分公司没有区别。 主要有国有混合所有制公司、全资子公司、非独立法人图书中心等形式。
难以管理
对于地方出版单位来说,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分支机构好处多多,但管理难度不小。
刘明清觉得,能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分社的出版单位,市场化程度高。 出版单位在“北上深”设立分社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机制上进行创新。 出版单位既希望保持分支机构的活力,又要保证对上级出版单位有所贡献。
王艳说,出版单位设立分社,首先要找对人。 她觉得,不管是在“北上神”还是在其他地方开分店,只要找对了人,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对于分支机构,上级出版单位要有一定的控制权,比如选题策划、财务等方面。不过,王艳也表示,要适当给分支机构一定的弹性:“比如,我们会把就分行人事任免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议,但我们不干涉。”
采访中,记者发现,各地出版单位在处理母出版单位与分支机构的关系时上海外教社,更像是一场博弈。 不少出版单位的北京、上海、深圳分社凭借其资源优势,希望有更超前的发展。 母出版单位往往出于各种原因选择较为保守的开发方式。 如果双方目标一致,能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沟通体系,双方就会很好地化解分歧。
在利帕看来,双方建立协商机制十分重要。 在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股权配置方面,集团与出版社虽然占比较大,但并不控股。 公司章程规定,公司重大决策须经持有公司2/3股份的股东同意。 “这让我们不得不在决策过程中相互妥协,共同做好工作。”
同时,利帕坦言,充分的授权和信任是相互合作的基础。 “无论是北京图书中心,还是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长江文艺俱乐部在团队建设和用人机制上都赋予了他们很大的自主权。”
不过,刘明清觉得,只要母出版单位的要求符合企业制度和企业规范,分支机构执行起来就没有问题。 “事实上,一家出版公司有时会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赵世平认为,未来出版业是创新产业,市场化运作是关键。 因此,他也希望分支机构的考核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同时母出版单位也应该对分支机构一些适合的项目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考核发行市场化,财政和政策支持,对我们很重要。非常重要。”
品牌有待加强
分支成为品牌,甚至与母出版单位齐头并进的情况时有发生。 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的北京贝贝特出版咨询有限公司,与总公司齐名。 分社品牌的建立,不仅给母出版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可谓“名利双收”。
不过,不少分行领导表示,在实际操作上,分行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究其原因,是母出版单位对分支机构创造的利润考核严格,分支机构难以在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 资源和能源。
对此,王艳认为,分支机构对品牌建设更为重要:“无论分支机构如何变化,品牌最终都会落在母出版单位身上,这毕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此外,李波还对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他认为分支机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母出版单位的资金投入,进行创新和升级。 现在李帕觉得自己和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落后于一些分公司:“这些年我们已经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尤其是在融资和发展方面,我们落后于其他分公司. .目前分行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作为支撑,要留住人才,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分行的股权配置,因此上海外教社,未来如何促进公司业务的发展,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 “
“我们只能不断推进,一步步谈判和安排,寻求下一步的发展空间。” 目前,李帕和他的团队正在开发基于书籍的“一体两翼”。 “一个身体是基于书籍本身,两个翅膀是IP开发和专家微课堂。我们希望利用我们灵活的机制,做得更好。”
小城市不能丢
近两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出版单位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多为地级市)设立了分支机构。 例如,201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与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成立了陕西西北人民教育育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临沂分社在临沂大学成立。 2015年,国防工业出版社、济南出版社在潍坊成立分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漯河分社在漯河日报社揭牌。 江西人民出版社在九江学院成立分社。 今年6月,中国华侨出版社闽南分社和文物出版中心在石狮市成立。
多市伸出橄榄枝
这些二三线城市虽然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与一线城市不同,但由于行政资源和地方特色资源的补充,也成为出版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选择。 为了吸引出版商入驻,不少地方政府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比如租金优惠,甚至减免租金。 国防工业厅总编徐西安接受媒体采访。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在山东的小城市潍坊设立分公司时,他解释道:“潍坊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小城市,周边有很多造纸厂和印刷厂,所以它是又如潍坊高新区发展迅速,希望文化产业入驻。另外,潍坊有书法传统,这与书法书籍产业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出版社子品牌新纪元出版社的连锁。”如果地方政府投了票上海外教社,出版单位也会给予奖励。 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柳州分社策划出版了“美丽柳州”系列城市名片,包括“工业柳州”、“商业柳州”、“时尚柳州”、“宜居柳州”、“历史柳州”等。文化柳州》等,很好地宣传了地方文化。
根据自己的出版定位与当地相关单位合作,这是很多专业出版社经常采用的形式。 如苏州大学出版社和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的南京分社。 双方的合作更好地利用了彼此的优势资源。 苏州大学依托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背景,在军队健康文化、社会健康教育、医学知识普及等领域加强选书开发。
大学资源可以填补空缺
另一种是与相关机构合作,这类模式主要以大学出版社为主。 出版单位除了争夺教材、教具的发行市场外,更注重建立合作模式。 例如,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华南编辑部就设立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早在2010年,机构就开始筹划与国内主要外语院校的合作。 先后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联系,成立了外汇编辑部。 观点。 上海外教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华南编辑部成立后,可以更好地将高校科研教学资源转化为教学科研成果,造福于广大外语学习者、教师和研究人员。 南京大学出版社在湖南工业大学设立出版中心,希望充分整合湖南工业大学的出版资源,为学校的学术研究成果、教育教学成果转化为出版物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互利共赢。校企双赢。 同时,在与院校合作的过程中,不少出版单位还可以充分调动院校教师和科研团队的力量。 一些大学院系和教师有长期编着书的打算,也有固定的出版需求,相当于培养了固定的作者队伍。 高校读者的购买力普遍较强,顺便在校内销售渠道也得到了发展。
风险多于机遇
道行斯(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清认为:“这些分公司的成立,不仅仅是单纯的开发作者资源,还要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努力提供中华书局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余作赞认为,这种方式相当于一种战略布局:“就像围棋的布,出版单位会合理估计开发本地资源,不会让任何一个位置流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艳表示,如果出版单位有相应的特色资源,可以尝试,但这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一些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担忧。 他们觉得这些城市的文化资源比较单一,尤其是读者购买力与一线城市的差距; 许多出版资源嫁接到行政机关和教育部门,而不是市场和读者。 对其分支机构的未来发展构成一定的风险。
而且,在管控方面,由于一些地方行政色彩浓厚,出版部门能否建立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也是问题之一。 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不利于出版社品牌发展的因素。
对此,刘明清认为,改革创新应该是出版单位设立分支机构的着力点:“做好图书,把自己的分支机构打造成品牌,才是立足的关键。”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