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去哪儿,这真是个问题
北京某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内,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记者彭训文摄
西南某市某小区,学生放学后走进幼儿园。记者彭训文摄
西南某市54岁的退休小学教师陈阿姨,每个工作日上午11:00和下午4:00,拿着“阳光午后幼儿园”的牌子和工作证,准时来到一所小学门口,等待即将放学的学生。 像她这样各种品牌培训机构的人也同时到了。 为了让同学们尽快找到自己,陈阿姨踮起脚尖,高举着牌子。 放学后,学生们鱼贯而出。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分散在各种标志下,排成一列,前往附近的居民楼。
就这样,放学的学生们被陈阿姨从校门口带到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室里,做作业、上课,然后回到学校,或者等待下车的家长工作。 许多人似乎忘记了孩子也需要休息。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顿力度。 但是,各种午后托儿所和培训班仍然很受欢迎。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8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当前校外培训发展面临的难点和痛点作出明确规定. 那么,课外培训为什么能够吸引家长和学生呢? 相关监管难在哪里? 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培训机构任性低调
【案例一】
陈阿姨的工作时间是学生中午和下午放学后3个小时。 主要负责学生的作业辅导和二年级数学课。 月薪2200元; 如果这个月有学生流失,陈阿姨将被扣200元。 她的领导是一位“90后”。 领导要求,在“不出意外”的前提下,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进步。 陈阿姨说:“我决定教什么。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多做作业,这是最稳妥的方法;如果有时间教一些新知识,家长会更满意。” 那么,学生如何休息呢? “我不能休息,我一放松同学们就要打架了。”
陈阿姨工作的下午托儿所就在她住的小区。 由于靠近小学,5层住宅楼的一二层基本被午托、学前接送、补课等培训机构占据。 她住的幼儿园有80平方米,四个房间里摆满了课桌。 目前有100多个孩子,每个孩子每月交纳400元。 下午托儿所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由工作30多年的退休教师和高校教师管理。” 陈阿姨说,其实除了她,她的同事都是应届毕业生,没有教师资格证,也没有相关学科培训经验。
【案例二】
每周六上午英语培训机构老师要求,施老师都会带着五年级的女儿去英语培训机构上课。 该机构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一所小学旁边的一栋楼里。 它开设的课程名为“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分为Level 1、2、3,施先生的女儿就读Level 1。记者观察到的一个班级,主要是针对孩子的口语英语会话,讨论“国庆假期过得怎么样”“有什么好烦的”等话题,然后听写单词,教简单的从句。
据该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学生之所以能打分,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设计的教材。 教师均有出国留学经历。 学费每学期从8000元到10000多元不等,视课程长短和师资而定。
该机构的隔壁是另一家大型连锁培训机构。 接待室的墙上挂着教师的照片和简历。 名校毕业、中高级职称、多年教学经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旁边张贴着“禁止拍照”、“禁止录像”、“禁止录音”等警示牌。 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咨询。 工作人员先是问“孩子带了吗?” 记者说“没有”。 但该机构的宣传册上清楚地标明了小学至初中语文、数学等科目的上课时间、师资和学费。 收费最高的E概念英语分为6个级别,每个级别4500元/15次,每节课3小时。
在大楼内的其他培训机构英语培训机构老师要求,对于陌生家长的询问,工作人员表现得更为谨慎和低调。 在某机构,当记者发现记者向其他家长询问教学质量时,一名工作人员立即以记者不是学生家长为由要求记者离开。
这是中国西部和东部两个非常不寻常的案例。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个普遍的现象是,随着课外培训机构的逐渐增多,中小学生正在成为课外培训的主要对象。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国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6.7%。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约60%的中小学生参加教育辅导,升学阶段学生接受语文、数学、英语辅导的占多数。 据陈阿姨估计,她所在的城市至少有80%的小学生都上了下午托儿所,有的甚至在周末上补习班。
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使培训机构和托管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成为一种新的创业方式。 据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补习机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
“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校教育和外教构成了中国学生完整的教育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尔勇告诉记者,目前的校外培训已经涵盖了大部分基础教育。 ,甚至延伸到学前教育。 培训内容也变得多元化,其中一半左右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科目,另一半是舞蹈、体育等兴趣特长的培训。 此外,越是贫困地区,学科培训比例越高; 地区越发达,符合特长和个性的培训就越普遍。
家长和老师,在矛盾中选择
【现实】
史先生给女儿报了英语和数学补习班,一学期2万元。 石先生说,这笔开支不小,但作为家长,他更关心孩子以后的中考、高考等高考,现在需要打好基础。
对于培训机构的选择,史老师更看重的是实际教学效果。 此外,他还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辅导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 为此,在学校举办兴趣班时,他也积极鼓励孩子们报名。 因此,女儿放学后还要上书法班、创意钢笔画、小主持人培训等兴趣班。
至于补课是否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史先生表示,孩子的课业负担并不重,目前孩子没有抵抗力; “我当然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只有她感兴趣了,才会静下心来学习。”
史先生的想法代表了中国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现在的父母,尤其是“80后”当了父母,在关注孩子个人能力的同时(尤其是在城市),也赞同给孩子报读课外补习班,提高成绩。 由于很多家长本身就有参加过课外培训班的经历,因此并不反对这两种培训方式。 然而,当对这两种训练方式的认识还不清晰、不全面时,很多家长就会通过增加课时数来调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对于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来说放学去哪儿,这真是个问题,他们对课外培训的认识也充满了矛盾。 比如有老师认为,有的培训机构一个假期就把一学期的教材讲完了。 这种在短时间内向学生灌输肤浅的知识是非常有问题的。 不仅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听懂,还造成上课听课不专心,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但有些老师不同意这一点。 “现在的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教育,给孩子报补习班很正常,学生也能学到更多东西。”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朝阳未来学校)二年级英语教师李小若告诉记者,学生是否报读补习班。 意义,关键在于目标是否明确。 有些孩子报读补习班是为了补充某些知识或提高能力。 孩子们虽然很累,但也很有收获; 有的孩子虽然报了很多补习班,但上课总是偷懒。
李小若认为,还有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心态倒转。 “学校教育本应是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但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认为不用在学校努力学习,可以去补习班补课。其实,如果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师资、教材等资源,就不需要课外补习班了。”
解决问题,从深化供给侧改革入手
【进步】
今年上半年开始,教育部要求各地重点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截至8月20日,全国共排查培训机构38.2万家,其中发现问题25.9万家,整改4.5万家。
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确立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总体制度框架。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工作。
也正是如此,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快速扩张,相关问题和风险也在加剧。 据不完全统计,只有不到20%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证书齐全。 不少院校存在教学质量无保障、乱收费、师资队伍不合格、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为整治校外培训野蛮生长,各地都在积极行动,“奇招”不少:微信举报、鼓励公众监督、建立管理平台、黑白名单制度……
然而,在大量资金注入和数万名“起跑线恐慌”家长的支持下,整顿后的校外培训机构如何坚守红线?
从治标的角度来说,能够实现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由教育、民政、工商等多个部门核发。 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容易造成监管缺失。 因此,要在做好部门协调的同时,调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治理。
老师和家长在引导孩子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小若建议,当前给学生减负的核心是教会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的方向。 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如何学习。 “这比上课外辅导班、增加作业、不断考试更有效。”
从根本上说,当前社会教育需求无限,教育供给不足,供求矛盾突出。
薛二勇认为,造成教育供给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现实原因。 父母需要工作,学校上课时间受到严格控制。 学生放学后只能去校外培训机构。 其次,当前的教育体系没有提供足够的供给来满足孩子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第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有压力和焦虑。 这种焦虑的根源在于只打分、只升学的教育评价陈病。 此外,一些培训机构自身在开展针对性教学、提升孩子成绩方面也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家长将孩子送往培训机构的需求。
“校外培训的增长是当前教育体系问题的影子。”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当教育系统能够包含正常的教育功能时,就不需要很多培训机构。 越是这个系统的问题英语培训机构老师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就会越大。
他认为,现行教育体制在管理和评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考试成绩功能被异化,学校发展不平衡。 分数已经成为进入好学校的主要标准。 这些都导致大部分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而选择了课外班。
“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要从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入手。”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告诉记者,和谐严明的教育体系应该以校内教育为主英语培训机构老师要求,外教教育为辅。 关系。 这就需要两者共同努力,完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同时引导良好的教育文化和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