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招生政策、计划保持稳定 新增数字经济等专业
《高招进行中》是国际在线教育频道2022高招专题报道推出的一档视频专访节目。 节目邀请了全国100多所高校的校长和招生办主任,对招生政策、招生细则等进行权威解读,详细介绍高校特色。 与高校招生负责人零距离接触”,为考生提供最新的招生信息。 指导考生填写志愿、选择专业和未来职业选择,及时了解热门专业和高校最新信息。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熊立佳向考生和学生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招生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 熊丽佳
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国际在线教育频道2022“高招进行中”系列访谈节目。 今天我们节目的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熊立佳。 下面请熊老师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学校特色?
熊立佳: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其前身是1937年在抗日战火中诞生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 在实践中,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从1950年至今,国家陆续建立了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位列其中。 学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022年,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中,中国人民大学共有14个学科入围。
学校正以“独具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建设总目标,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学科、优秀基础学科、社会科学一流学科、创新型交叉学科”的学科布局,加快建设“特色学科”。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数学学院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新增数据计算与应用专业
主持人: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有哪些? 有新专业吗?
熊立佳:根据教育部学位评价中心2017年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价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共有14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9个学科被评为A类A+,全国第四; 在社会科学学科排名中,人民大学有8个A+学科,位居全国第二。
在今年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中,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与传播学、中国历史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14个学科入围。 在本次公布的建设学科名单中,147所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学科共92个,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入选13个学科,位居高校之列。
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9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级本科专业建设工地。 本科招生专业覆盖率100%。
2022年培养专业方面,经济学院和应用经济学院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数学学院新增数据计算与应用专业,按照经济学和应用经济专业招生。科学实验课。 数字经济——发挥学校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领域的优势地位,培养和掌握数字经济理论和发展前沿,了解国情,扎根中国,研究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我国数字经济领域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精通数字经济先进分析方法的高端人才。 数据计算与应用——以数据计算为核心,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和数据计算核心实验室平台。 立足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厚积淀,充分利用学校的数学、统计学、金融、计算机、管理、法律等专业。 等综合资源,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数据计算与应用方面的新范式。
学校整体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保持稳定
主持人:学校2022年的招生政策和计划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熊丽佳:与往年相比,学校整体招生政策保持稳定。 比如国家政策加分认可且不超过20分,专业按备案分数(含政策加分)顺序入学录取,外语类专业要求提前获批。 英语语言成绩、口试成绩等,详见《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简章(2022年实施)》。
学校招生计划保持基本稳定,招生专业有所微调。 去年招生专业名称由理科实验班改为理科实验班。
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大学签订校级学生交流、学生派遣等项目协议
主持人: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哪些优势?
熊立佳: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高校签订了校级学生交流、学生派遣等项目协议。 学校每年有国家级公共项目13项,校际交流项目85项,校际学生交流项目60项,寒暑期项目40项。 每年选派1000多名本科生赴海外高校参加长、短期学习交流项目。 交流学习比例高达100%。
此外,每年七月举行的国际小学学期已成为十多年的传统,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聘请国内外一流师资,以英语授课核心课程。 该课程免费向所有本科生开放。 国际学生与本地学生同班授课,有效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人大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竞争力强
主持人:学校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方向是怎样的?
熊立佳: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较高(以下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0日)。 在确定毕业去向的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继续深造比例达到67.09%,其中42.76%在国内深造,24.33%出国留学。 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总数约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25%。
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总体情况来看。 人大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竞争力强。 以2021届为例,69.67%的毕业生选择就业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含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网上调查》统计显示中国人民大学英语,61.32%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获得了6次及以上的笔试/面试机会,73.93%的毕业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来自不到5家公司。 %。
大类招生培养增加专业选择机会
主持人:给即将报考2022年考试的同学和家长一些专业选择的建议?
熊立佳:我们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开阔视野,拓宽视野,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来选择专业。 有实力报考人大这样一流大学的考生,不要拘泥于几个专业。 学校几乎所有的本科专业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均处于一流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招生政策、计划保持稳定 新增数字经济等专业,多个专业居全国第一。 每个专业都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人才培养体系,无论你学习哪个专业,都能成长为成才者。 近年来,学校在招生和培养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一是大类招生培养,增加专业选择机会。 2022年,学校开设理科实验班、人文实验班、理科实验班(基础学科)、社会科学实验班(管理学科)、经济学5个跨校专业。 根据学科关联性、基本共性、知识逻辑,除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专业外,其他专业分为人文、理工、经济学、管理。 理科、法学、政治学、社会科学五个大类实施大类培养,每个大类制定统一的培养计划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强调大类基础和核心能力培养。 同时,在专业大类内开放选课学习,充分赋予学生选择学习、选择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二是专业选择没有时间点,专业方向可以灵活调整。 新闻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数学学院等学院本科阶段不区分专业。 学生在学习共同基础课的基础上,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在学院自主选课,最终根据学生完成培养计划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科专业。 有空余时间的学生还可以辅修第二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
三是特色人才培养项目,有利于专业与兴趣的结合。 20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坚持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目前提供50余个本科生培养项目(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12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6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14个)。名誉辅修课程)。 这些特色培养项目使学生有多种机会获得自己喜欢的学科的培训机会,通过合理的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实现自己的梦想。 2022年,学校将启动中意美三学位管理本科项目和“国际新闻与传播学-西班牙语”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积极探索跨校人才培养,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学科视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