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教务处 上外校庆70周年 | 《中国科学报》头版:一所文科高校的“科学化”之路

时间:2024-08-06 02:58:26 阅读:

【MBA中国新闻】

中国科学报,2019年11月6日头版

上外教务网_上外教务处_上外教务处登录

一名头上涂满耦合剂的受试者戴着电极帽完成一项语言学习任务。若不是实验室外挂着“上海外国语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应用重点实验室”的牌子,你一定会以为自己走进了一间理工科大学的实验室。

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语言学研究无非是语义学、语用学、音系学、训诂学,与现代科学和实证方法相去甚远,一所语言大学现在开始采用如此“高端”的研究方法?

但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来说,这种认知的“延缓惯性”,恰恰意味着其迎来了70年办学历史上绝佳的发展机遇期。

上外教务处_上外教务处登录_上外教务网

▌“语言+专业”:开创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1949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简称上外)正式成立,其前身是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属上海俄语学校,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上海俄语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迁,1963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外与新中国同龄,办学初衷就是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级外语专门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这是上外建校以来一直坚持的传统和优势。进入新时代,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懂语言、懂国家、精通领域”的卓越人才。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上海外国语大学开设的语种不断增多,外语学习在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受到欢迎,当时的学校领导集体意识到语言工具化的时代或许即将到来。当语言不再被少数专业人士“垄断”时,上海外国语大学及其培养的人才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198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成为国内第一个开设国际新闻专业的外语院校,开始探索学科与人才融合的“语言+专业”新模式。“这在当时国内的外语院校中是非常少见的,可以说是开创性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姜志斌说。

此后,上外逐渐形成了以语言文学为强上外教务处 上外校庆70周年 | 《中国科学报》头版:一所文科高校的“科学化”之路,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五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可谓多元而又各具特色。2010年,经过多年积累,上外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这是上外继外国语言文学之后获得的第二个博士点,成为国内首个获得两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外国语大学。

毕业后,复合型人才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日报》总编辑周树春是上外新闻传播专业的首届毕业生。该专业第二届毕业生还包括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主任江和平、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主持人杨锐等。

从学科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来看,此次转型无疑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认知神经科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人对人工翻译和语言学表达了悲观态度。传统的文科研究范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还能维持多久?对于以语言和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来说,是时候积极寻求转型了。

上外教务处_上外教务网_上外教务处登录

▌语言学:人文与科学的较量

上外教务处登录_上外教务网_上外教务处

2015年,刚刚完成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研究的潘宇决定来上外工作,担任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当潘宇的很多朋友听说他要来上外时,都惊讶不已:“你是信息管理教授,来上外教什么语言?”这样的调侃,体现了社会对传统文理学院的刻板印象。

但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看来,语言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知识创新的工具,“语言学本身既是人文学科,又是科学学科。”

上海外国语大学对于语言学科属性的明确,更加坚定了潘瑜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作的决心。

“管理学经历了几个发展和转变的阶段,从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到数学建模、问卷调查等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再到大数据、实验等科学化、工程化的实验研究范式。”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数学建模、信息科学与技术方法、心理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据科学的进步,心理学通过认知神经科学与基因技术的结合获得了新的活力。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管理学科向前沿交叉方向不断前进。

从2015年开始,上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团队的帮助下,在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成立了“脑与认知科学应用重点实验室”。随后,又陆续从佐治亚理工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引进一批专家,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应用实验室”。借助这两个实验室,上外的管理学科取得了快速发展。

上外教务处登录_上外教务网_上外教务处

2014年,上外管理学科发表的高质量论文不超过5篇,而2016年至2018年,这一数字更新为100余篇,其中一区、二区论文68篇。此外,数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助力上外工商管理学科2018年成功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成功申报博士后流动站。这是上外第三个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成为我国唯一拥有三个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外国语院校。

201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在全国软科学排名中位列后50%,2019年11月,这一数字已进入全国前25%。

今年,依托两个实验室,潘宇团队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神经科学驱动的管理决策与应用创新研究项目”(按重点项目组管理)上外教务处,蒋彩虹副教授参与的清华大学团队则获得另一项目的子课题。这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文科类院校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的新突破。据悉,实验室明年还将新增磁共振设备,届时,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将成为全国首个购置磁共振、拥有最优质硬件设备的管理学院,这对国内外优秀管理人才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平台搭建的基础上,学院还在招生模式、本硕博培养方案、薪酬分配制度、研究生招生模式等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试验,力争使发展模式符合中国国情、兼容海外特色、适应上外文化传统、多方汲取营养、蓬勃发展。

▌管理学科:科学探索的“试验田”

好的学院就是要“制定好的政策上外教务处,激励好的教师,培养好的学生,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文理学院向“新文科”科学化方向转型,不是靠一两台设备、一两个实验室就能完成的,最终要靠系统的制度和政策。学院制定的《教学科研绩效工作办法》经过范政、潘宇两届领导班子一年的充分讨论,再经过两年时间逐步完善、固定下来,根据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外教务处,逐步提出要求,不断调整优化。

学院吸收并完善了国际通行的“永久轨道”制度。对于新入职教师,学院在重视科研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教学。新入职青年教师第一学期的任务就是“听课”,学会教书。学院不给新教师布置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学期不超过两门课,但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学事故,重视学生评价。现在管理学院本科生大一、大二不分专业,必须修读19个学分的数学课程、10个以上学分的数理经济学相关课程、10个以上学分的信息科学课程,保留36个学分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色语言课程。并将普及管理知识点的课程由两三个学分调整为一个学分。

在硕士层次,学院新设立了消费者行为与神经决策、信息管理与数字营销、金融科技、会计与公司理财、企业战略与跨文化管理、智慧运营与供应链管理、数字公共关系等6个专业方向。硕士生入学第一年与博士生学习相同课程,之后与博士生一起参加“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未来可申请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上外国际商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希望在教学中将管理与前沿科技相结合,使学院培养的人才从“软管理”向“硬管理”转变。

上外教务处登录_上外教务网_上外教务处

管理学科近几年的转型,最重要的是学院上下齐心协力、凝聚共识、共商大计。潘宇回忆,“在讨论学科方向时,关于公共关系专业,学院最初希望改为智能公关,利用人工智能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开展公共关系研究和培养人才。”会议中,公共关系专业的老师们认为这个转型有些激进,经过多次讨论,达成共识,“重点发展数字公关和品牌管理”。学科转型需要一步步推进,每位老师都有一颗发展学科的心。随着公共关系老师不断了解新技术,与业界同行交流,第二年,系主任主动询问能否改方向为更前沿、更有技术含量的“营销科学和数字公关”,并要求学院为该专业配备新的信息、数学、算法方面的教师。

上外教务处登录_上外教务网_上外教务处

▌全面踏上转型之路

上外教务网_上外教务处登录_上外教务处

2019年8月上外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专场论坛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外国语学校之一,语言特色、人文社科等都已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基因,但上海外国语大学未来的发展难道只能止步于此?

“提到上海外国语大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外语’。但提到香港中文大学,你会不会首先想到‘教中文’?”潘宇的比喻是想告诉我们,即使是以语言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学校,也可以向科学方向转型。

“其实,‘外国语大学’的范围可以比字面理解的要宽泛得多。”姜锋告诉记者,学校的目标是建设在国家、区域和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在管理学科转型之初,上外除了希望其引入管理学科最新的研究范式外,还对其抱有另一份期待,即依托新建的实验室、新引进的人才,支撑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等人文社科专业实现“学科化”转型。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分为语言、文学、跨文化研究、翻译、区域与国别研究等五个方向。其中,语言学研究的范式转换近年来十分迫切,正在经历从传统语言学研究向认知神经科学、基于计算机的语料库研究的交叉融合。”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处处长王有勇对记者说。

比如,如果有人说:“桌子上有一个苹果,张三和李四其中之一吃了它。”在这种语境中,我们通常把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独占的”,即这个苹果要么被张三吃,要么被李四吃。但是如果有人说:“桌子上有十个苹果,张三和李四其中之一吃了它”,那么至少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张三和李四其中之一把这十个苹果都吃了,而另一个没有吃;或者张三和李四各自吃了这十个苹果中的一些。

为何后者在语义理解上存在差异?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院长周小林解释称,这与人类的大脑活动和认知神经科学息息相关。“传统语言学家把语言学定义为‘对语言本质规则的描述’。但从近年来语言学的发展来看,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学也是一个认知实践的过程。”

周小林说,现在的语言学研究已经不局限于训诂学、语音学的研究,还可以参与到人类语言发展的实际功能研究,“可以和心理学、神经科学交叉,转向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等。”

在区域和国别研究方面,除了实地调研和现场学习之外,我们现在有了网络爬虫,可以抓取数据建立各类数据库,然后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库进行处理,以智能的方式提供主动服务。

人工智能翻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习外语的必要性。翻译专业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认为,翻译专业需要关注并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做出自我调整。除了传统的手工翻译培养,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也在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的转型路径。

“以翻译及未来发展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还涉及脑建模、人工智能、数字化、金融艺术、传统文化等诸多学科,并对专业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政府、行业和国际组织的从业标准、新兴技术影响下翻译人才的前景等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的联动上外教务处,从而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和版图。”张爱玲说。

上外教务处_上外教务网_上外教务处登录

上海外国语大学连续举办三届跨学科翻译国际研讨会

如果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历史在时间上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那么,在建校35周年之际,上海外国语大学正式提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语言+专业”模式,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发展,成为最早转型的外语学院之一,并引领外语学院发展近30年。

如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传统人文社科专业向“文科”专业转型的积极尝试,对于我国外语学科和人文社科专业建设、外语人才和人文社科人才培养、外国语学院乃至所有文理学院向“新文科”方向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巨大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文理交叉,文科专业加速“破圈”带来哪些启示

一批文科专业率先“破圈”,又带来哪些启示?多所高校教务处负责人感慨:“此番调整中,文科专业首当其冲。文理交叉,新文科专业来了眼下,不仅一些传统以文科见长的高校力求“脱胎换骨”,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理工科强校也“逆市”上新文科专业,且二者均呈现出文理交叉的跨学科特征。...
9月23日,国家外语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启动仪式暨青少年英语教材开发、使用与评估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9月22日,上外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9月22日,上外举行2023级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语言即世界》。9月20日,上外举行2023级学生军训汇报暨表彰大会。...
可以根据教师要求,提前从上外云盘()或其他第三方云盘上下载相关资料。同学们可以与院系辅导员老师和教秘老师保持沟通,同时密切关注学校官网、上外教务处网站、上外研究生院网站、“上外教务处”“上外研究生教育”微信公众号、院系发布的各类通知,充分了解本学期各项学业事务动态。教务处已发布,“上外研究生教育”微信公众号也做了。此外,国际教育学院关于做了38期问答,请大家查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