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一名中国拾荒者“痴迷”学习英语:享受生命意义
参考消息网10月27日报道 马来西亚《明星》网站10月22日发表题为《一个拾荒者对学英语的痴迷》的报道称,“永远不要以貌取人”。 这句英文谚语最贴切地描述了袁英惠。
据报道,袁英辉今年44岁,高中尚未读完。 她没有巨额积蓄,也没有体面的工作。
她唯一的资产是60多套英语学习材料,包括书籍和磁带。
袁英慧自学英语20多年,现在能看英文报纸、翻译英文小说。
袁英辉告诉记者:“我的工资都花在英语教材上了,我不后悔。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袁英慧出生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农村。 自从初中接触第一个英语单词以来,她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16岁的时候,在一所职业高中学习服装和纺织,但第二年我就退学了,因为我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英语的意义,没有英语课,”她说。
“我父亲对我很生气。我的家人希望我完成学业,在服装厂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像其他农村妇女一样结婚,”她说。
“所以我20岁时就离开了家,开始了游牧生活,”她说。
报道称,但袁英慧从未放弃对英语热情。 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外,她把剩下的工资(临时打工挣的)全部花在了教学辅助材料上。
报道称,2003年,她从已故父亲那里继承了5000元遗产后,就不再工作,专心“学习”。
她说:“那时候,我每天听录音机和新闻,每天听2-3个小时,然后把不懂的单词一一查字典。”
她说,有空的时候,她会去大学英语角练习所学的知识。 她还与外教进行了交谈,她流利的英语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的大学生建议我报考旁听生,积累足够的学时后参加入学考试,但我交不起学费。”袁英慧说,2006年花光了所有积蓄后,她开始了再次工作。
报告称,随着她的英语技能提高,她开始阅读更困难的段落,例如总统就职演讲,并且她还会背诵这些段落中的句子。
报道称,2006年,袁英慧成为一名拾荒者,这样她就有更多时间学习英语。
她说:“生活过得更好当然好,但目前英语是第一要务,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
报告称,她用英语自言自语学英语的意义,大声朗读,并利用一切可用资源来提高英语技能。
据报道,在她租住的小房间里,袁英慧把所有的书籍和笔记整齐地摆放在一个角落里。
报道指出,这是她唯一的资产。
袁英辉从去年开始翻译英国犯罪小说《迷失》(罗伯塔·克莱作者)。 她花了5个月的时间,将中文翻译写在了6本笔记本上。
她还将一些英语杂志文章翻译成中文。
报道称,当被问及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英语时,袁英慧解释说,她热爱英语,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更有意义。
据报道外媒关注一名中国拾荒者“痴迷”学习英语:享受生命意义,和大家一样,袁英辉也有一个梦想。 她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份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比如当一名翻译。
“我告诉人们我可以阅读英文报纸,但没有人相信我,因为我只上过中学,”她说。
袁英惠的故事自上个月在社交媒体上被报道后就广为流传。
大量网友鼓励她不要放弃梦想和热情。
《人民日报》还将袁英辉的翻译作品送交一位姓张(音)的翻译进行鉴定。
报道称,翻译称赞她翻译的准确性,但表示不会以一篇文章来判断她的水平。
张姓翻译说:“她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考证,如果她真的想成为一名翻译,我建议她参加国家翻译职业资格(等级)考试。”
袁英慧说,自从离家追梦后,她就没有回家过。
她说:“现在家庭变了,我的父母都不在了,我的弟弟也有了家庭。” 目前仍单身的袁英慧表示,希望有一天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学英语的意义学英语的意义,过上安定的生活。 (编译/刘白云)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