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娃就被送出国“微留学”… 海外求学是否越“小”越好?
经济日报2019年10月18日报道,送孩子出国留学是很多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的家长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早点出国留学,以降低吸收多元文化的难度。 于是,小学和学前班的“微学生”应运而生。 最小的只有两岁。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一种新的留学方式悄然进入了家长们的视野。 深圳很多家长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是带着孩子出国在当地的幼儿园或小学读两到四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种短期出国留学被称为“微留学”。 这种新颖的方式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同时也引起了公众和专家的热议。
“微留学”:青年学子短期游学
“‘微留学’其实很简单。” 启德教育南二区游学项目负责人胡经理表示,与传统留学不同,由于停留时间短,“微留学”是带着游客出国。签证而不是学习许可。 这意味着“微留学”的门槛远低于成人留学。 不需要严格的语言测试或成绩证书。 家长或中介只需与当地幼儿园、小学联系,获得许可后,根据具体要求填写各类入园(园)表。 目前,泰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留学”的热门选择。
胡经理认为,虽然“微留学”一词在国内才逐渐兴起,但从本质上讲,“微留学”仍是传统产品线游学的衍生产品。 从市场上各类留学机构的产品结构也可以看出,以转班为主的“微留学”产品大多属于游学板块。
今年夏天两岁娃就被送出国“微留学”… 海外求学是否越“小”越好?,新东方推出100条国际游学夏令营线路,环球雅思推出5大航线47个游学项目,新频道推出4个国家13个项目。 “‘微留学’就是颠倒过来的游学,强调‘学习’而不是‘游泳’。” 胡经理说。
外语环境有利于孩子学好英语
凯伦是为孩子选择“微留学”的家长之一。 2018年,凯伦带着4岁的孩子去了澳大利亚悉尼的一所幼儿园。 对于Karen来说,选择“微留学”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英语学习。
“‘微留学’就是转入本地班级,随时随地,纯老外跟你一对一交流,连车站的大爷都在教你说英语,这是国内机构无法比拟的。 “ 凯伦说,当地的学生,师生之间的日常交流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孩子们不再有学习语言的概念,而只是表达和使用语言。 连“爸爸妈妈”也按照习俗改为“爸爸、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排斥英语。 对于孩子在语言上的“启蒙”,莫文蔚感叹:“出国一个月回国,英语基础课可以跳过两节了。”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之前凯伦为了孩子学英语,在路上尝试了很多方法。 2017年,为了让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卡伦咬着牙把3岁的孩子送到一学期8000元的双语幼儿园。 然而,昂贵的学费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 孩子对语言的运用仅限于“跳几句”。 于是,莫文蔚又花了9800元,为孩子叠加了10堂英语课。 此外,凯伦还带着孩子尝试了至少五门少儿英语教学在线课程,并实地参观了两三所英语机构,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凯伦无奈地表示,“扭”孩子学英语不是她的初衷,而是大环境逼迫家长们重视英语。 “我身边的朋友都是这样学的,幼儿园不学英语,小学不学英语,英语就会落后。” 凯伦认为,现在经济在全球发展,连“地球村”这个词都显得落伍了,孩子们未来会面临竞争的压力。 可以想见,学好英语是大势所趋。
看到孩子们的飞速进步,莫文蔚并没有就此止步。 她认为,“微留学”市场潜力巨大。 2018年12月,凯伦成立了自己的留学机构“马宝英”,专门从事“微留学”的应用,先后派出20批国内家庭到悉尼当地幼儿园留学。 最小的孩子才两岁,一个月到三个月,收费从五万到十万不等。 凯伦表示,今年年底将开发黄金海岸和墨尔本的幼儿园,明年初将与新西兰当地的幼儿园进行合作。
暂时逃离学校环境,让孩子体验快乐学习
与莫文蔚的初衷相比,张先生的动机显得更加无奈。 与其说是“主动出击”,不如说选择带孩子出去“微留学”是一种逃避。
“孩子每天写作业到晚上10点,我想让他放松一下。” 去年,张先生的孩子小宝在深圳一所公立小学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 适应快节奏的教学环境,学习成绩提高缓慢。 张老师坦言,50多个学生,45分钟一节课,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孩子也很难一下子学会这么多科目,所以要多花时间读书和做事每天课后作业。 没有多少时间玩得开心。
心疼孩子上学辛苦的张先生,一直想带孩子散散心。 在与同事的一次聊天中,张老师了解到了“微留学”。 于是,怀着“让孩子在假期中体验快乐学习”的心情,2018年暑假,张老师带着孩子寄宿在朋友家,参加了新西兰奥克兰的二、三年级混班。新西兰。
“新西兰的小学很大,但班级很小,一个班大概20个学生,一起上课的十几个人中,有7个是中国人。” 到新西兰后,张先生发现当地的课程涵盖了音乐、体育、英语、数学等,除了数学比国内简单,其他课程安排与国内并无太大区别。 “上课不注重学术,没有教科书,作业也基本没有。” 张先生每天早上8点送孩子上学,下午3点放学回家。 与在中国孩子们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不同,在新西兰,孩子们每天的功课都是为了“玩”,连书包都是空的。
临走前,张老师担心孩子的语言能力融入不了课堂。 没想到,上完第一堂课回到家,孩子的笑容就灿烂了许多,对学习的期待也随之增加。 最让他高兴的是“孩子学什么都比在中国学得快”。 . 在深圳,张先生给孩子报了一个学期的游泳班,孩子却因害怕而学不会。 “在中国,老师教的学生多,鼓励的少。我们家长一着急就会批评他。” 但这种情况在新西兰发生了变化。 ”张老师说,孩子的进步与国外以鼓励为主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虽然语言不通,但他总能听懂good、great这几个字。”张老师笑着说。
成本高,家长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刚从澳洲带孩子回来的刘女士认为,“微留学”的效果不宜夸大,家长也不要盲目跟风。 今年暑假,刘女士在朋友的帮助下,让孩子在悉尼的一个班学习了一个月。
“当你回到你的国家时,你会忘记英语。” 刘女士发现,孩子在国外英语进步得有多快,回国后就退步得有多快。 我在悉尼上学的时候,孩子课后还和中国同学用英语交流,平日里也是用英语自言自语,但回国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孩子主动说英语了。 不仅如此,外教环境宽松,老师上课基本不教“硬知识”。 “国外的基础教育没有国内扎实,孩子两个月的课很难赶上。” 刘女士建议,如果不打算移民,也不打算让孩子在国外长大,可以趁着寒暑假带孩子去体验一两次。 一个月就够了 “其实,‘微留学’和旅游没什么区别,就是出去玩玩。”
刘女士坦言,“微留学”是一种新的留学方式。 虽然对孩子有帮助,但大人也得付出一定的代价。 “如果你想带孩子出国‘留学’,而父母又很忙,两者中的一个就不得不在工作和生活上做出妥协。” 为了送孩子去新西兰读书,刘女士将工作方式改为线上工作,老公用完了年假,多请了5天假。 最终,丈夫20天的假期结束,飞回深圳工作,留下刘女士一个人照顾孩子。
“我家的情况还不错。” 刘女士说,她在社区遇到过爷爷奶奶带孩子“留学”的例子。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根据“马宝英”提供的信息,其服务过的20个家庭中,有三分之一的家庭选择让老人出来照顾孩子,而且大多数老人不会说英语。 尽管当地华人社区发达,但刘女士对此表示不赞成,“万一出事怎么办?”
此外,刘女士认为,“微留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一个月学费1万元,在当地租一套一居室2500元。一周两人往返机票1万元,自己做饭一周500元。” ,加起来就是32000元。” 刘女士表示,这些费用只是最低预算,还不包括一些需要租车接送孩子、带孩子出去玩、出去吃饭、申请中介的家庭……妈妈曾向刘女士抱怨租来的车停在地盘被人刮花,自己去修理厂检查修理了一些油漆三岁宝宝学英语,本以为是小修,没想到“在悉尼吃一顿川菜,两个人吃两三道菜,一般300-500元不等。”刘女士认为,国外的消费水平不如国内三岁宝宝学英语,父母仍然必须尽力而为。
是值得称道还是多余?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社会学家、特约研究员刘思敏非常认同家长对“微留学”的青睐。 他认为,这是80后乃至90后新一代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中国的主流思想和做法是给孩子买学区房,对孩子的安排是尽早读书。但实际上,过早的智力开发让孩子陷入了一个必须追赶的体制学术上。”
刘思敏认为,早期过度开发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和课堂教学失去兴趣。 “15岁之前,不应该让孩子学习太刻苦。” 刘思敏补充说,教育分为课堂教育和自然教育,即课外教育。 后者往往被我们的父母所忽视。 六七岁时,孩子的性格已经定型,他从自然中获得直观的认识,又以社会环境为师三岁宝宝学英语,所以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去“留学”的孩子看似学业迟缓,但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或者几个月的独立,会让孩子形成自己观察社会的方式,学会与人交流,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所以家长的选择是很有价值的。
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授王庆国则有不同看法。 他认为,没有必要“微留学”。 国外教育或旅行等经历不一定好,西方青少年的成长中存在很多问题。 其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各有优缺点,就看家长怎么考虑了。
“如果不耽误工作,或者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出去看看也无妨。” 王庆国认为,如果家庭条件好,或者有住在国外的亲戚朋友可以借用,或者父母在国外工作照顾孩子,那么带孩子去“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出国”一段时间。 对家庭没有太大的损失,一来可以让孩子在国外体验不一样的教育,二来可以让孩子的英语发音更纯正。
不过,如果家庭条件一般,那么王庆国建议家长不要在这方面“太过劳累”。 “国外的教育环境松散三岁宝宝学英语,没有功课,孩子们确实很开心,但回国后,孩子们将面临紧张的教育体制,怎么办?” 王钦国提醒,一旦孩子们刚刚适应了这样的教育氛围,又马上切换到国内的教育氛围,一些年幼的孩子会不会感到迷茫? 会不会有文化冲击? 这些都是父母应该三思的问题。
“拥有纯正的英语发音确实是一件好事,但在未来,口音是否纯正似乎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王国庆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繁荣,以及深圳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西方国家,说地道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 “更何况,未来很多孩子都会回深圳打工,只要达到交流的目的,不一定要和美国人说的一模一样。”
“孩子的成长时间很宝贵,不要浪费。” 王庆国认为,到了上学的年龄就该上学了,要以学习知识为主。 与专程相比,家长更应该重视平凡的教育。 如果一味跟风去“微留学”,可能会得不偿失。
京报记者蒋津津/撰文记者李灿斌实习生刘江南/受访者供图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