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菜英文,拱母语,台湾小学生也许会说“扎心了老铁”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家严默】
语言的一个根深蒂固的特征是意义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斯图尔特·西姆
蔡英文不会说闽南语,她的爱人林泉也不会。 这位闽台独领导人既喜欢陈水扁,又喜欢蔡英文,但对林泉却从未感到满意。 这部分是由于语言障碍造成的。 换句话说语言学英语,虽然绿营在2016年全面掌权,但台独可能并不觉得自己真正掌权,因为蔡英文和林都不是“我们自己人”。
台独的一方面是“闽南沙文主义”。 简单来说,台独主张以70%的闽南民族为主体,应在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从语言上来说,所谓台语就是闽南语。 。 讽刺的是,闽南人陈水扁落败的政治格局,却被客家姑娘蔡英文拯救,江苏人林泉出任最高行政长官。 闽南的台独分子仍然很无聊。
我自己是闽南人,但我一直反对把闽南话称为“台语”雁默:菜英文,拱母语,台湾小学生也许会说“扎心了老铁”,因为台湾民族众多,语言上的最大公约数是“国语”(闽南话叫国语)。大陆),所以自然我也反对“福建”。 沙文主义。”
绿营每次上台,都要叫嚣要当地的语言教育。 卞氏时期就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学习闽南语。 现在蔡英文已将客家话列为必修科目。 《原住民语言发展法案》也已通过,以帮助不同原住民群体保留自己的语言,整个行动俗称“拯救母语之战”。
这里的“母语”就是我们最初所说的“方言”。 蔡英文政府宣扬的进步价值观中,保留母语也是其中之一。 对此,湖南马英九也发声表示同意。 他说,台湾最有可能消失的母语是外省的母语。 马英九本人还能讲湖南话,但他的女儿们已经不会说话了。
标准语(普通话)和母语如何齐头并进? 如何与当今世界语言英语共存? 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多少种语言? 台湾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学母语没有用,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最好在英语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保护母语的人认为,语言的消失就代表着文化的消失。 除了母语教学外,政府还应创造母语环境来保存地域文化。
由于赌注如此之高,语言问题很快就变成了意识形态对抗。 在台湾内部,母语教学是否是刻意“去华化”文化台独? 跨越到另一边,还有繁体字和简体字之争。 谁应该成为主流? 拒绝简体中文是否意味着台独、港独? 恐怕这个问题还会有无休无止的争论。
相反,我们应该提高视野,从英语角度来看待语言问题。
语言稀化与英语霸权
在全球化浪潮下,语言类型正在迅速消失。 目前世界上有7079种语言。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能否有意识地阻止边缘化语言的消失? 我认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会,除非所有地区都实行孤立主义,而这是不太可能的。
英语霸权的确立首先来自于英国在殖民时代的扩张。 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了北美、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地,使这些地区变成了英语国家。 还有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地区,信息技术十分发达。 从编程语言到互联网时代,英语一马当先,并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
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世界英语与文化战争》一书。 作者 Braj Kachru 将英语概括为三个语言圈: 1. 核心圈——英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其中英语为母语。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地区。 2. 周边圈——印度、马来西亚等前英国殖民地。 3.扩大圈子——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由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正在学习英语。
关键在于,英语在这三个圈子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使得这种语言充满了地方性。 换句话说,在核心圈之外的地区,英语已经发展出了与不同文化的“方言”。 即使在内圈内,英语差异也趋于扩大。
例如,印度人说的英语往往别人听不懂,因为它混有印度自己的母语,甚至与印度交往的国家的母语。 这凸显出,外圈和扩大圈国家不仅使用英语与英美等国家交流语言学英语,更大程度上也与周边国家交流。 卡兹鲁形容英语已经远远脱离了他们(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控制,因此他对那些以英语广泛传播而自豪的英裔美国人表达了不满和不满。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卡兹鲁是一位语言学家,是印度人。
好久不见! 这是英语吗? 是和不是。
类似于中文“好久不见”的英文翻译,叫做Chinglish。 英语原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达。 随着中国人融入英语文化圈,英国人和美国人也逐渐习惯了这种中式英语。 好久不见已被收入《牛津词典》。 未来,中国人将会在世界各地大量出现,中式英语的词汇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世界各国都在英语霸权下“塞私货”。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正在被迫适应其他文化开发的新英语。 语言是思维的基础。 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我们也在学习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思维模式。 世界英语的发展也让英裔美国人学习其他文化圈的思维模式。 这样,我们就理解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语言是有生命的语言学英语,其本质充满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说,即使一些印度本土方言消失了,这种方言的文化却隐藏在英语中? 有了这种了解语言学英语,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保存母语(或方言)的最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