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考试有用吗?大学四级成绩和工资高低有关系吗?丨数据说话
9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发文“取消英语四六级与学位证书挂钩”网课的英语,引发网友关注,英语科目和英语考试成绩到底有没有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教育和考试的作用是什么?古典理论认为,它们对劳动力市场有两种影响。
第一是人力资本效应网课的英语,这一概念来自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为自己积累人力资本,比如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直接运用到工作中,这些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为自己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带来回报。
第二个是信号效应,这个来自斯宾塞。学生学习刻苦,考试好,成绩好,打败其他同学,考上好大学,拿到高质量的文凭。这本身就向雇主发出了一个信号,即“我的能力很强”。雇主根据这个信号来选择雇佣什么样的员工。所以我们看到,雇主有时更喜欢选择来自好大学但专业不匹配的学生,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学生工作能力更强,可以弥补专业不匹配的劣势。
两种理论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至于信号效应,并非所有的学习和考试都能向雇主发出“能力强”的信号。
孩子上小学就要考跳绳,但我们不能考十几年跳绳,雇主也不会根据员工跳得有多快,或者“一分钟跳200次”的证书来决定是否录用他。也就是说,应聘者要具备的发出信号的能力,必须与雇主的需求紧密相关。比如学习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计算能力,都是劳动力市场上比较重要的能力,所以我们的学习和考试过程,也要在这些能力上产生差异化,才能真正达到“发出信号”的作用。
按照人力资本理论,并不是所有的人力资本积累都能得到回报。
疫情期间,清华北大很多课程都开通了线上,任何人都可以上远程课程。那么如果一个人认真地把清华北大的远程课程全部上完了,完成了学业,甚至还参加了远程考试英语考试有用吗?大学四级成绩和工资高低有关系吗?丨数据说话,成绩还不错,他在劳动力市场上能拿到和清华北大学生一样高的工资吗?当然不会。因为短期内,用人单位根本没有能力分辨出这个把清华北大全部上完线上课程的学生和他的普通同学有什么区别。在准确识别每个人的能力之前,只能给他们一样的工资。
所以我们看到,教育或者考试,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当然是有用的积累,需要对之前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但对于绝大多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学生来说,教育的作用无非是发出信号,学习技能,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工资。
那么网课的英语,英语作为与语文、数学一起从小学到成年一直教授的学科,在“发出信号”和“积累人力资本”方面发挥着什么作用呢?
我们使用 CCSS 数据来执行类似这样的简单计算。
中国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CCSS)项目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于2009年发起的一项全国性大学生学习调查。该项目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石敬瑛教授主持,在教育研究所、经管学院、社科学院等多个院系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形成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全面考察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研究工具。调查涵盖了从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到就业出路的全口径数据,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高校本科教育的质量和动态。截至2016年,共有147所高校参与了此项目的调查。
CCSS 的数据询问了每个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包括每门科目的成绩,以及毕业后预期工作的收入。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回归来观察每门科目的成绩对毕业后收入的影响:
当然,各年份、各省的总分和等级是不可比的,收入跨年份也是不可比的。我们对各个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中文为例:
那么,三门学科对毕业后工资的影响系数分别是多少呢?
可以看出,英语的系数最大,约为0.12,也就是说英语成绩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收入就会增加0.12个标准差。数学略低于英语,为0.11。
语文成绩的影响几乎不显著。这意味着,在控制了英语和数学成绩后,语文成绩高低对收入几乎没有影响。
接下来,我们可以绘制不同科目系数按年份的变化情况。前几年CCSS数据质量比较高,后面几年样本质量和数量都有所下降。我们保留了2011年至2013年的数据,分别对它们进行回归。同时网课的英语,我们在之前的回归方程中加入高考总成绩(也进行了标准化)作为控制,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3年,英语成绩对收入的影响系数最大,高于数学成绩。但是,数学成绩的回报率一直越来越高,2013年已经接近英语成绩。
任何一年的语文成绩均无显著影响——在控制了高考总分以及英语、数学成绩后,语文成绩无论高低,对工资均无影响。
那么,相比于高考成绩,专业课成绩和在校GPA有影响吗?我们在学校内部对薪资进行了标准化,并加入了平均成绩和平均专业课成绩两个变量。由于专业课成绩在专业之间不可比,因此我们使用了“专业课和满意度”这个变量,这个变量也是在学校内部进行了标准化的。
因此,上述回归变为这样:
该回归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高考外语成绩仍然显著,另一个显著变量是大学平均成绩,但其影响不如高考英语成绩大,数学、语文、专业课成绩均不显著。
那么我们又有一个新的疑问:如果高考英语如此重要,那么大学里的另一项英语测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否会发出更强烈的信号呢?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英语四级成绩确实显著,吸收了高考英语考试的系数,对毕业后收入的影响与大学平均成绩相当。换句话说,英语成绩,无论是高考成绩还是英语四级成绩,在劳动力市场上发出的信号最强烈,让雇主认为英语成绩更高的人是更优秀的候选人。
有人肯定会问,为什么语言成绩基本没什么影响?难道阅读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中不重要吗?美国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Currie 和 Thomas 的研究发现,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中,16 岁的考试成绩对未来的工资是有影响的,数学成绩和阅读成绩都对未来的工资有显著影响。见下图:
那么,为什么高考语文成绩也考阅读,却对工资没有影响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学英语不实用,学了那么多要么用不上,要么跟外国人交流不顺畅。但仔细想想,数学、语文等科目不也一样吗?四则运算之后,大多数人就不需要数学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掌握各种数学题的解法,因为要通过考试,才能证明我们是好学生。还有人说,相对于其他科目,学英语不需要智商,而是需要家庭背景的支持,比如有钱的家庭,能负担外教的费用。20年前,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考GRE,没见过外国人,却背了2万个单词,到了美国才发现自己不会说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考GRE,拿满分。如今的英语学习,就是要考验你的应试能力,而且考试非常有效。
而另一方面,父母特征对高考成绩的解释系数如下图所示,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在控制了父亲收入、母亲收入、父亲受教育年限、母亲受教育年限、父亲职业是否为经理、母亲职业是否为经理之后,对各科成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只有母亲受教育年限对语文成绩的影响、母亲受教育年限对英语成绩的影响、父亲受教育年限对英语成绩的影响,且母亲的影响更大。其他家庭背景变量均不显著。
这一方面说明高中英语成绩确实受家庭背景的影响大于数学成绩。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影响并不是由家庭是否富有(收入)或有权势(地位)带来的。真正有影响的是父母的受教育年限,与收入水平和地位水平是正交的。
综上所述:
从信号理论的角度看,教育选择必须是有差别的,这样人们才能区分出好学生和一般学生;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看,所学的东西必须对学生面向就业市场有用。
在我们从童年到成年所学习的科目中,英语显然是最符合这两个标准的科目。
基于这样的共识,如果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甄别谁的能力更强,或者为劳动者积累人力资本——比如改善中文的考核和学习方式——那么在此基础上降低英语比重或者降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绝对是走错了方向。
参考:
Currie J, Thomas D. 早期考试成绩、学校质量和 SES:对工资和就业结果的长期影响[J]. 劳动经济研究,2001, 20: 103-132。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