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专业课上出“德育味”
新华社上海12月6日电(记者潘旭 邱毅)一堂冷酷的“人体解剖学”课融入职场人生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感动医科学生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英语,德语课让学生感受到《共产党宣言》的美……近两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15所高校开展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思想政治品味”。
《人体解剖学》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门传统专业课。除了在课堂上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安排学生参观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你在自己身上做了千刀万刀,我不想让你在病人身上做错一刀。” 同学们反响强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有同学主动提出捐献遗体,近百名同学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志强表示,2014年以来,学校开设了51门突出德育功能的专业课和综合课,成为思想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政治课程。
在上海,至少有15所像上海中医药大学这样的高校在公共课和专业课领域探索思政课改革。近两年,上海市教委提出由“思政课”向“课程思政课”转型。后者将高校的所有课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包括综合素质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将思政课程改革与全员教育相结合。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一门《中外时代读物选读》课程是<英语学院和德语系的通识课,却成为学生讨论政治体制、领略中国文化的平台。原版《共产党宣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师王磊表示,同学们发现《共产党宣言》的英文版比想象中的还要漂亮,语言本身就体现了价值观和共产党人的感情。
上海其他一些高校的公共课程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近两年,一批“中国系列”品牌课程诞生。如复旦大学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的《中国道路》、上海大学的《创新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东方的《中国故事》中国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等。这些课程自开办以来就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追捧。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艳华介绍,此次选课的除了思想政治教师,还有历史、政治学等专业的教师,以及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 《中国共产党执政政治理论与实践》。备课,博采众长,课堂以理论为支撑上海高校专业课上出“德育味”,结合新形势。许多学生在上完一个学期后选择另一个学期。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委副书记高德义表示,知识、技能、价值观是教育的三要素,密不可分。价值观教育是课堂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涵。因此,重视全员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