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游学收获了什么
两千名教师、一千多人还要去外地参加各种培训班。 近年来,“游学”逐渐成为福建厦门海沧区中小学教师的暑期关键词。 这项短则五天、长则两周的研究也成为了参与者的“能量补给站”。
近年来,厦门海沧区的教师培训安排变得更加互动、实用,“坐到底”的简单讲座越来越少。 “最有收获的课程”和“最没有收获的课程”这两个选项往往决定了未来课程主题和讲师的安排。
“上课的路上撒点孜然粉在身上,味道会更好。” 七月底,高温是练习文学生朋友圈不可避免的主题。 为期一周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提升培训班”恰逢40度的“桑拿日”,他几乎每天都在自嘲。 但“热”并不是当今最突出的主题。 我在复旦大学游学,作为文科生,朋友圈里少不了拍摄大学校园和听课场景的照片。 “在其他地方训练的学习氛围确实不一样。尤其是在大学校园,这种氛围本身就是一种熏陶。” 李文胜在朋友圈写道。
封闭式培训营造校园氛围
虽然他担任校领导已近二十年,但每次成为培训班的一员,文学系的学生们都会立即感受到身份的变化。 “如果专家来厦门海沧区成人英语培训,我们可能会像朋友一样交流。我们一来到这里,就知道我们是学生,遇到专家学者,自然会请教。”
团体游学是营造这种重返学生时代感觉的最佳方式。 海沧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敏云指出:“如果同样的培训安排在厦门,老师们就不会这么专注,他们可能要担心学校和家庭的事情,或者听完就走人。” “他们没有兴趣。很少有人讨论它。但当我们在其他地方与原来的生活隔离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刘荣军第一次参加暑期游学就感受到了这种“不同”。 因为培训是半封闭的,大家每天听课后难免会进行讨论。 “有一位东北来的老师,虽然说话有点口音,但是讲得很好,我们都说他很高兴。还有一位来自上海的老师,讲述了他是如何当上班主任的。” “做一个有爱心的教育人”,我们也印象深刻。”
最不同的是培训班里大家表现出的好奇心。 虽然仍有人看手机、翻书、打卡,但不乏与老师的互动。 当有人提出问题时,仍然有人会“抢着回答”。 “特别是训练结束的时候,大家都要上台分享经验,因为要上台讲话,所以会有点紧张,但是当你讲完海沧区成人英语培训,听到掌声的时候,你真的会觉得就像你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一样。”
游学 游学不仅仅是学习,更是“旅行”。 在日程安排上教师游学收获了什么,每周尽量留出一到半天的时间进行免费活动,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博物馆。 复旦大学附近的陶行知纪念馆让文科生感慨万千。 “亲自观看和在家看书的感觉真的不一样,你能真正感受到陶行知的感受,而且他几十年前的想法现在一点也不落后。”
主动注册由需求驱动
仅仅在朋友圈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不够的。 参加游学后海沧区成人英语培训,老师们要交上“作业”——每人至少一份培训经历。 “我们希望在培训过程中留下一些东西,每年暑假结束后,我们都会挑选优秀的文章,出版集锦。这也是为了鼓励老师们做一些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泛泛而谈。” 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副主任、校长林红说。
刘荣军的经历有很多值得写的地方。 她此次参加的培训主题是“有效教学”,内容涵盖备课、阅读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对于参加培训的180名新教师来说非常实用。 “比如,我今年工作期间尝试写一篇教育论文,但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培训老师会指导我如何选择题目,就像有专家指导我一样。”
8月初赴上海举办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高级培训班”原本是针对教研系统的高级教师。 教务处处长胡妙玲强烈要求报名。 她自称“需求驱动”:“生完孩子后,我发现一切都变了,不学习真的不行。”
对于像胡妙玲这样主动出国留学的人,沧海区的校长会主动帮助教师争取胜利。 连文胜介绍:“我们有一位英语老师,今年接受了去福建教育学院培训的任务,他主动到我办公室来,说北京有一个关于口语的项目海沧区成人英语培训,非常适合她现在正在学习的项目,能不能也放她走一下?我们当然支持,帮她报名了这个为期15天的项目,也就是说这个暑假有近一半的时间她都会在外面学习。 ”
多种形式引导终身学习
校长支持教师考察学习。 一方面给老师们成长的助力,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能给学校带来一些东西。 学员们自制了一份《培训报告》供参训老师填写。 不仅要列出“从培训中学到的观点或做法”,还必须陈述相关观点和“对我工作的启发”,以及“我的行动”。
实习学生制作的另一种表格是“登记表”,列出了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培训状况。 内容包括各科目及各教师培训的时间、地点、项目名称、经历和经历。 学校将以此统计表为基础,统筹安排不同学科和教师参加培训、考察的情况,满足海沧区对教师培训“全面、全服务、全课程”的要求。
海沧区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 每个项目结束后,他们都会进行匿名调查。 除了对各种情况的满意外,他们还对相关课程和培训安排提出建议。 近年来,培训安排上的互动和实践越来越多,“一站式”的简单讲座越来越少。 这得益于老师们不断的建议。 “收获最多的课程”和“收获最少的课程”这两个选择往往会决定未来课程的主题和导师的安排。
除了根据与会者建议及时调整外,“全覆盖”是海沧区的另一亮点。 从教师职业成长来看,纵向有新人、老教师、优秀学生、优秀教师之分; 横向上,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可分为多个层次。 “近三年来,海沧区几乎每位老师都至少有过一次游学经历。五六年来,暑期游学逐渐成为假期生活的一部分,大家总是争先恐后地报名”。 孙敏云说道。 (本报记者 凌欣)
《中国教育报》2017年8月29日第5页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