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要“崩溃”了,面对新版教材,实在是有点无力吐槽了
最近学校刚开学,家长们都陆续给孩子领到了课本,而且今年的课本都是新版的,本来,课本修订看起来是一件好事。
然而,当家长、学生乃至老师们打开教科书的时候,却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具体原因还是在新教材的设计上。
首先我们来看一年级语文教材的例子,去年很多地区使用的都是2016年审定的教材,比如人教版2016年审定的一年级教材。
今年在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地区,领导的教材是2024年审定的最新版本教材。下面我们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最新版本为例,一位家长在最新版本教材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原来,在2016年修订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第15页,语文园地里,有一首诗。全诗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不见了。”这是旧版的全诗。
然而,当家长们收到新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2024年版课本时,在第15页,语文园地里,在同样的位置,同样的诗歌里,出现了“细微”的差别。
这是诗的最后一句。诗的最后一句,在第16版中是“飞进水中,消失不见”。但在第24版中,它变成了“飞进芦苇丛,消失不见”。那么,是“在水中”还是“芦苇丛”?
哪一个才是正确的?难道没有标准吗?如果有两个小朋友去给老师背诵这首诗,一个是二年级用16版课本的小朋友,一个是一年级用24版课本的小朋友。
在背诵最后一句的时候,到底是“在水中”还是“芦苇花”才算正确呢?这时候,如果孩子问老师,老师该怎么“解释”呢?确实有点头疼。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一些东西,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比如杜牧的《山行记》中有一句我们熟知的诗句。
《远上寒山石路斜》诗中最后一个“斜”字读作“xie”或“xia”。再如,同一首诗《山行》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白云生之处英语该怎么学习,有人家”,一种是“白云深处,有人家”。
那么是“诞生”还是“升迁”呢?比如我们在初中课本上学到的中国古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越来越分不清是“是人”还是“斯人”了,这是新版语文课本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英语课本的问题,小时候我们只学过初一的英语。
现在小朋友都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其实小学三年级学英语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学英语越早越好,但是今年拿到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的时候,大家却都傻眼了。
原来,以前三年级的英语课本至少会有一些简单的句子和简单的单词,大部分孩子都能跟上学习进度。但现在,英语课本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在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几乎全是句子,看上去跟五年级、六年级的英语课本有点像,很多家长看到后都觉得不知所措,升级太难了。
对此英语该怎么学习,有家长抱怨称,这不是淘汰孩子,而是淘汰家长。有家长在看过新版英语教材后,担心孩子是农村来的英语该怎么学习,汉语拼音不太熟练。
如今他们又开始学英语了,而且是这种几乎全是句子的英语。她不敢想象自己的孩子学英语会有多沮丧。他们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跟大城市里的孩子没法比。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不只是家长们心烦,现在就连一线的老师们也心烦意乱。一位小学英语老师说,她和家长们有同样的感受,每周上两节英语课,教材越来越难。
然后又要面对没有基础知识的孩子,这让她很沮丧。教了十几年书,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教不了了。是的,一周就两节英语课,不说课时不够,现在连教材都变得很难了。
课时少,教材难,没有基础的孩子怎么学?然而看到另一位网友的评论,我心里更绝望了。她说,在修订之前,他们区教育局请了一位副总编来解答教材的问题。
针对教材修改后家长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专家以北京学生为例,大意是以为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了基本的英语知识。天呐,我彻底震惊了。
我们这些生活在贫困农村的人英语该怎么学习,怎么能和大城市的孩子相比呢?不过,另一位家长的言论,也让我感同身受。一位网友说,有一年,上海复旦中学的一批人到他们学校交流。
结果那些专家批评了他们老师的示范课,觉得他们老师教不了,就自告奋勇去教他们的学生,结果很尴尬家长们要“崩溃”了,面对新版教材,实在是有点无力吐槽了,全程没有一个孩子互动回答问题。
对此,网友认为,这些升职为教授的教授,能力肯定无可挑剔,但为什么他们上课时,孩子们却不互动呢?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考虑城乡差异,没有考虑孩子们的基础。
你说得很对,因材施教,但也要因地制宜,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教育基础不一样,当然不能用城市的体制去教农村孩子,要从实际出发。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