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中文翻译,如何教孩子更好地学英语?(超实用)
1200多首绘本音频、儿歌免费聆听
作者简介:程春燕(笔名春春)是毛码平台特邀嘉宾。 比较文学硕士、英汉翻译家、双语配音艺术家、4岁男孩Jayden的母亲。 他编辑的英文书籍已在国外出版。
目前旅居美国,经营Transstar Media公司,并创立公众号“Jayden双语乐园”(ID:jbaoshuangyu),分享美国育儿及双语教育实践经验。
写在前面: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说,她的孩子在英语启蒙中学会了一些英语单词。 我仔细一看,发现方法是让孩子们背这样的童谣:
外套外套; 外套穿在身上,
帽子 帽子; 帽子戴在头上
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可能更适合辅助老年人学习外语。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母语英语思维的好时机。
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利用好语言关键期,而且还给英语思维增添了一层另一种语言(汉语)的障碍。
这种汉英翻译仍然脱离了真实的语境; 最后孩子只记住了一个符号,并不能真正应用,导致遗忘率非常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英语启蒙专家一直主张尽量避免翻译。
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好的英语启蒙书籍可以让家长知道用英语启蒙家庭的正确方法。 但不少家长仍存疑虑,比如:
看绘本教词汇的时候需要翻译吗?
为什么不尝试翻译它呢?
没有翻译我们怎么能理解呢?
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这些问题吧!
1. 为什么我们应该尽量不通过翻译来教英语?
我们先来看看“母语”这个词的定义。 母语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之一是:“不借用其他语言(如翻译等)而学到的语言”。
一旦通过翻译学会了,就会多一层思维障碍,我们无法直接使用这种语言进行思维入门英语教学课程,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思维的速度和输出的准确性。
这在我们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身上都很明显。 通常我们说英语的时候,首先要想到中文,然后翻译出来,然后输出。
因此,只有建立英语的“本土”思维,才能快速准确地输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学习英语并尽量避免中文翻译。
既然不需要翻译不用中文翻译,如何教孩子更好地学英语?(超实用),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英语启蒙和教学呢?
答案是:让孩子直接语言输入,无需翻译。 即在语言(英语)和事物(人、事、动作、情感、场景等)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下面我们详细说说怎么做:
2.没有翻译如何教孩子英语?
第一步:开悟要早
三岁之前的孩子正处于完全接受语言的语言学习期。 在此期间无论输入哪种语言给他们,他们都会接受。
三岁以后的孩子已经建立了比较扎实、较强的语言(汉语)。 而且入门英语教学课程,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在接受一门新语言时,由于不能很快理解,往往表现出拒绝的态度,往往不得不用汉语学习。
因此,我们提倡三岁前进行英语启蒙,甚至可以与中文同步输入进行启蒙。 当然,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入门英语教学课程,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逐步进行英语的直接输入。
第二步:巧妙运用各种方法
建立语言与事物直接联系的具体方法如下:
01 实物与真实场景的对应
在认知阶段(两岁之前或第一次学习英语时),父母通过参考物体、辩论人和识别动作来建立它。
例如:
拿起苹果,直接说:苹果
带宝宝跳起来说:跳
吃好吃的东西并说:好吃
给宝宝一个实用、可感知的学习环境(真实的物体、真实的场景)非常有利于英语思维的发展。
然后就可以逐渐过渡到场景对应,逐渐过渡到一些语言场景。
例如:
把苹果藏起来,对宝宝说:“苹果在哪里?”
有些家长可能会想,在建立事物和语言之间的联系时,是否应该对孩子说两种语言。
我的建议是不同的时间说不同的语言,或者妈妈负责说英语,爸爸负责说中文。
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类似于“坐标双语”(cooperative bilingualism)的语言系统,即中文和英文都可以独立思考。
02 图像对应法
图像对应是基于真实物体的对应。 这里的图像包括静态图像(绘本、认知卡); 动态图像(视频、动画)。
父母需要尽可能地参与并帮助孩子理解。
例如:
•阅读绘本时:一起阅读时,利用手指动作或身体动作帮助孩子理解。
绘本中出现的所有人物或物体,在阅读时都是直接用手指指出或使用一些手指形状。
有一天,五只小鸭子里的五只小鸭子出去了,越过山丘,去了很远的地方。 滑动手指指出山丘并用手指数鸭子。
选择一些互动绘本也可以帮助孩子无需翻译就能理解意思。
Maisy系列拉力展示“滑落”的意义
当然,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阅读时有时免不了用中文解释。
建议遵循的原则是:尽量不要逐字翻译,而是用两种语言通读。 如果你必须用中文解释某个单词,就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这个单词。
•视频/动画:和孩子一起观看,沉浸在剧情中,与孩子“共情”。
带领孩子一起重复关键词,指出并移动。 动画的优点是孩子可以通过动态的场景直接理解和吸收语言。
这里还有两个用于建立直接语言联系的工具。
03 使用教学工具
(1)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建立行动和言语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 可用于以下活动:
•看图像并做动作:例如,当图画书中读到“拥抱”这个词时,给孩子一个拥抱。
•童谣-跟着歌曲一起动:有很多动作歌曲或手指演奏,适合练习TPR教学法。
动作歌曲儿歌:拍手
• 根据图画书/动画表演:读完图画书或观看动画后,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
可以用大动作来玩,也可以用小手动作来玩,或者制作一些小道具,通过表演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
玩棕熊的道具 棕熊
孩子们用全身来扮演绘本里的动物
(2)婴儿手语:婴儿手语
婴儿手语可以作为双语的中间媒介,让两种语言建立直接的联系,并且可以辅助使用TPR教学方法。
这里的婴儿手语并不是为听力障碍人士设计的语言,而是为尚未学会说话的婴儿设计的与人交流的手势语言。
它在美国很受欢迎,对孩子有很多好处。 宝宝还在婴儿期的爸爸妈妈们可以尝试一下。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百度搜索:宝宝手语了解更多。
婴儿手语可以帮助孩子同时理解两种语言。 因此,建议家里所有有宝宝的人都掌握这门“语言”。 宝宝交流时,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来对应宝宝的手势。
对于以上动作,妈妈们在与宝宝交流时直接使用英语。 以手语动作为媒介,孩子们可以快速理解语言的含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
婴儿和幼儿懂得挥手告别的简单手语。
当父母说“再见”或“再见”时,宝宝会挥手,因为父母无意中帮助宝宝将这两个词(拜拜、再见)与挥手联系起来。
而bye-bye其实是这个词的音译,也就是英语中的Bye-bye。 你看,志伟看到这样可以建立一个“双语体系”。
因此,妈妈们可以引导孩子在英语单词和动作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入门英语教学课程,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
深入研究婴儿手语的妈妈们还会发现,很多名词和抽象概念都可以用动作来表达。
例如“再次”,对于婴儿来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词,婴儿可以通过婴儿手语很好地理解。
04 认识新词汇并用英语解释
经过一段时间的启蒙,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时; 遇到新单词时,尝试借用以前学过的词汇向孩子解释; 抽象词汇可以通过例子来解释。
例如:
妈妈:我希望你能说双语。
幼儿:什么是“双语”?
妈妈:双语意味着你懂得两种语言。
孩子:“语言”是什么意思?
妈妈:嗯,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都是语言。
05 引导孩子使用英英词典
孩子开始独立阅读后,让孩子使用英英词典,而不是英汉词典。 例如:《我的麦克米伦第一词典》、《儿童图解词典》等。
另外,妈妈们还可以点击蓝色字体跳转到文章:这6本免费词典可以让英语启蒙效率提高三倍。 有几种更好的在线词典。
结论:当然,完全不用翻译就学英语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如果家长做不到完全的话,就应该放松心情,遵循“尽量减少翻译量”的原则。
培养孩子的母语英语思维,在掌握方法的同时,需要家长发挥智慧,积极提升自己,与孩子一起学习。 仍然说“继续努力,让它变得有趣!”
文字| 春春
编辑| 毛妈团队
- 结束 -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