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 学英语融入北京日常生活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姚远)49岁的北京市民刘守旺,包里总是拎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是他用美笔摘录的英语新闻。书面英语 随机和各种词汇和语法记录。
从事后勤工作的刘守旺2008年开始学习英语。 。” 刘守望笑着说道。尽管未能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但他已经成为英语 的狂热爱好者。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外国人在街上匆匆开车,把衣服掉在地上,我不知道,我喊着衣服(衣服),把他拦了下来。” 柳守望得意,苦涩的说道。修炼多年的英语终于派上用场了。
为了给奥运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北京市政府于2002年开展了面向北京市民的外语活动。今天,这项活动已经走过了十年。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老外”来到北京工作和定居,学习“外语”也成为了许多北京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0岁的北京市民裴素然是这项赛事的铁杆粉丝。这几年的每一个活动她都参加,她甚至给自己取了英文名Betty。“贝蒂”告诉记者,在信息时代,掌握英语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生活质量,有时还可以帮助身边的外国朋友,为北京做一点贡献。
和裴素然一样,很多北京市民日常英语学习,尤其是老年人,也加入了学习的行列英语。在街上和老外聊天,或者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都是学习带给他们的巨大成就感英语。
“有一次我用英语跟一个外国游客打招呼,和他聊了几句,他很开心,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和普通中国人面对面交流。” 64岁的退休职工王新发告诉记者。
多年在北京编写英语教科书的英国人Christine Dafty表示后奥运时代 学英语融入北京日常生活,她注意到北京市民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北京市民对外国人很友好,他们对外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说。
Dafty还肯定了北京不断提升的公众英语水平,“从各方面来看日常英语学习,北京的整体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十二年前我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经常看到有趣的英文翻译,“ 她说。
在近日举办的一场讲座中,89岁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鼓励北京市民在玩乐中好好学习英语,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一个民族的外语掌握程度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日常英语学习,”陈琳教授说。
近年来,北京实施了一系列普及外语、规范外语使用的措施。如今日常英语学习,110、120等城市主要公共服务热线已经可以提供多语种接听服务。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市民外语办近日发布了《美食翻译园——中式菜单英译》,规范了北京2158道常见菜肴的英译。
据北京市外办统计,截至2011年底,在京外籍人员已达12万余人。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