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能力上,印度人已甩出中国人216000里,你敢信?【智慧工厂】
我在互联网上写了很多关于印度的文章。文章中的结论是基于我个人15年在印度的经商经历以及近三年驻印期间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得出的。仅从令人难以置信的“印度价格”和“印度时间”来看,印度几乎不可能与中国竞争。对此,我个人感到越来越释然。然而,还有一个因素让我越来越担心,那就是更加不可思议的“印度管理”。
如果说中国在制造和工作效率方面已经落后印度10.8万英里,那么在管理能力方面,印度人已经落后中国21.6万英里。印度如果有机会超越中国,关键可能在于管理能力。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事情本身很重要珠海英语机构,还因为中国人民还完全不知道自己会输在哪里。
真正的危险并非来自任何真正的危机,而是来自根本没有被认识到的挑战。
印度裔国际首席执行官的数量令人难以置信
美国500强企业中,有75名外籍CEO,其中10名是印度裔。 9人为英国裔。还有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其他国家的人士担任CEO。名单上分别有1名香港人和1名台湾人,但名单上没有中国大陆人。关键问题是:除了谷歌和微软之外,摩托罗拉、百事可乐、诺基亚、软银、Adobe、闪迪、联合利华、万事达、标准普尔……这些在国人心目中如此受欢迎的国际巨头,其CEO高层管理职位全部由印度人担任。
如果一些知名企业的CEO是印度人,可能还不足以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和震惊。谷歌董事会13名高级领导人中,有4名是印度裔。早在2005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7%的CEO也来自印度,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今天的比率比10年前高得多。
相比之下,中国人能够在美国高科技公司获得管理职位的人不仅少之又少,而且还在全面下降。能去美国的很多都是毕业于中国顶尖大学(清华大学、北大、中科大等211、985名校)的高素质学生,但最终却无法只在美国担任工程师和建筑师。原来硅谷被称为IC的世界,I指的是印度人,C指的是中国人。但现在,硅谷的昵称是“印度谷”。
让我抓狂的不是中国和印度在管理发展上的巨大差距,而是直到现在,整个华人社会还不知道自己输在了哪里。中国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得出的结论更是荒唐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就像我们觉得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极其差一样。
印度人的语言能力很强——但无论他们的语言能力有多强,他们能比美国白人更好吗?而且,在美国,能说中文的二代华人很少。他们的语言能力会比印度人差吗?
印度人团结一致,甚至排斥中国人——这纯粹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想法。
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如果你跑不过对手,说明你的跑动能力不如对手;如果你跑不动,说明你的跑动能力不如对手。如果你不能在足球比赛中击败你的对手,那么你的踢球能力就不如你的对手;如果你在足球上不能击败你的对手,你的足球能力就不如你的对手……为什么要谈论这么多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呢?印度人之所以做不好管理,是因为中国人管理能力差。他们需要走那么多弯路来找借口吗?
印度人的管理能力从何而来?
我担任中兴印度CEO期间,招聘了大量印度本土员工。最初,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印度当地员工的简历中,从教育经历来看,无论技术专业,他们都拥有MBA学位。
起初我以为不一样,是因为人力资源部门经过初选,留住了双专业的优秀人才。但当我发现一份又一份简历都有MBA学位时,我就觉得里面一定有一篇文章。于是,我要求人力资源部把他们收到的所有简历都给我看。在检查了数千份简历后,我感到震惊:我几乎找不到没有 MBA 学位的简历。
怎么会这样?于是我问当地的资深员工:为什么每所大学的印度学生都在读MBA?他们只告诉我所有印度学生都是这样。大多数人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已经完全习惯了。学生如果不读MBA,在印度是无法理解的,就像在中国上学不学中文一样。 MBA已经成为印度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只有当地一位年长的员工向我讲述了印度独立后管理学院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印度管理学院的历史。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珠海英语机构,立即将管理能力的发展作为印度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是一个民族、宗教、语言太多杂居在一起的国家,管理问题确实比其他国家困难得多。 1959年,印度计划委员会聘请加州大学教授乔治·罗宾斯帮助建立全印度管理研究所。根据罗宾斯教授的提议,1961年,印度政府建立了两所精英教育学院,分别位于加尔各答和艾哈迈达巴德,统一名称为印度管理学院(IIM),通过不同地名后缀进行区分。 。此后,印度管理学院在不同城市设立了越来越多的分校,目前已发展到20个分校。
印度的专业管理学院不仅长期持续发展,而且还向各大学各专业的学生普及了MBA课程。在印度所有大学毕业生中,攻读MBA已成为默认选择。
当我听说萨蒂亚·纳德拉是微软的首席执行官时,我立即断定他也读过MBA。我上网查了一下他的经历,果然,他在印度班加罗尔大学获得了电子与通信工程学士学位,然后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后来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并获得 MBA 学位。 。只要你发现任何一位印度人担任美国知名公司的CEO或CTO(首席技术官),如果查一下他的学历,基本上可以100%确定他拥有MBA学位。
几乎所有的中国孩子都在学校打乒乓球,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世乒赛的决赛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基本上是没有赛事的。如果一个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世乒赛冠军的中国选手立即回国参加全国乒乓球比赛,被淘汰出10个甚至20个名额并不奇怪。
中国也有MBA教育,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成功人士”花费数十万元参加的MBA或EMBA课程。在这样的MBA课堂上,我不知道自己能真正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但我能知道的是我能遇到谁,我能形成什么样的圈子,如果幸运的话,我什至可以成为明星。另一类是高考后直接进入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由此应该就清楚为什么中国人在管理能力上被印度人打得那么惨了。
为什么印度人的管理能力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美国、欧洲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有MBA教育。为什么印度的MBA如此强大?重要的区别在于,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管理或商科专业的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学习商科,而高等教育也是商科专业。这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就是不了解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然而,印度MBA是所有学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让印度MBA拥有其他国家难以达到的巨大优势: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原因很简单。当一个学生既了解专业又了解MBA时,即使作为普通开发人员,尤其是作为管理者,也会有巨大的优势。仅以沟通技巧为例来说明。
印度人在管理方面比其他人更优秀的绝对不仅仅是他们的英语能力,还有他们强大的沟通能力。不要简单地认为印度人只是“能言善道”。 “沟通能力”和“语言能力”看似很接近,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我参与了中兴通讯国际市场人员的招聘。有一位同学,毕业于国内著名外语院校英语文学专业,英语专业通过了大学英语八级。他的英语非常流利,足以让他轻松讨论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然而,他不仅对通信一无所知,而且也没有工程知识背景。他中学时学到的所有物理和化学都是他老师给的。精通英语文学绝对不是坏事,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成为突破市场的利器。但很难相信,这样的人进来后,主要通过与客户讨论巴尔扎克的作品就能赢得一份销售通讯设备的合同?这个学生让人感觉很没用。
是因为中国人在管理上输给印度人是因为语言能力差吗?如果你听过中国外国语大学毕业生的语言交流,你就会知道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中国学生只要知道学什么,任何知识,包括语言,都会最大限度地学好。但关键问题是他们不知道要学习什么才能与印度的管理能力竞争。 “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呼声在我国学术界、教育界早已存在,但问题是如何复合型人才?时至今日,连那些自己呼吁的专家也不太明白。
印度人的管理能力并不是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形成的,而是印度独立后人为培养的结果。
沟通最重要的不是听,而是听后能够“听懂”。而倾听和理解只是沟通技巧的一方面,更难的方面是表达。仅仅拥有语言技能是不够的。中国人都懂汉语管理能力上,印度人已甩出中国人216000里,你敢信?【智慧工厂】,但善于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又有多少呢?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你怎么能体现出你的产品的优势呢?要表达清楚这些,不仅要了解具体的专业技术,还要善于比较技术的概念原理。此外,还必须对市场、客户需求、行业发展等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印度人强大的管理能力在印度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为太多需要管理的印度人仍然是没有接受过现代科学和管理培训的低层工人。但当拥有超凡才能的印度经理人走出国门,而这种能力得到其他国家高素质员工的支持时珠海英语机构,他们的业绩就会飙升。美国人提出的“中美国”概念并没有被中国接受。然而,未来通过印度管理自然形成的“美国印度”AI(America India),加上人工智能(AI),将使制造业彻底摆脱对普通劳动力的依赖,可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格局。仅印度不会成为中国的威胁,但如果未来中国面临AI+AI(美国、印度+人工智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从中兴通讯到华为,中国管理的致命缺陷是什么?
中国专业人员普遍缺乏管理能力方面的专业教育。不要以为一大批中国人担任领导职务,他们就会自动学会如何管理。如果没有现代管理教育,中国人就会形成自己特殊的管理文化。如果没有科学发展的现代管理体系的知识,就必须有其他东西来填补它。
首先是官场和权力。说到管理,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权力和官位。官场第一层是镇压死人的。有了权力、有了官位,才能管人、修人。
其次是政治。虽然我们前面提到,中国的企业管理培训中也教授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珠海英语机构,但说到管理,总是变得政治化。中国人的头脑中充斥着办公室政治,制衡,形成互相破坏的恶性局面。
第三种是浓黑。事实上,现代管理也有制衡,但中国式的制衡方式更多的是权力不受控制的表现。问题不是政治,而是如何在公司内部推行办公室政治。即使在公共出版物中,《后黑学》等著作也比正式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更受欢迎。无原则的勾心斗角、勾心斗角、互相攻击被人们津津乐道。当这些东西流行起来,一些人成功了,就会加强这些东西在中国人中流行和教授的不受约束的非正式方式。
人性其实都是一样的,问题只是你如何对待。所有的企业,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用不同的知识体系来处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中兴通讯已经被认为是管理最优秀的中国企业之一。我个人认为中兴通讯的管理能力比华为好很多。这充分体现在中兴通讯的成功企业家远多于华为。仅中兴家族就有10多家上市公司,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的非上市公司。从华为出来的人最成功的是对其他企业家进行华为管理体系的培训。
像浙江联视科技这样由华为出身的人创办成功的公司是非常罕见的。在与宇视创始人张鹏国CEO交谈后,我发现他是一位有点不寻常的华为管理者,即他继承了华为的很多优点,但同时又非常超越。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能够成功地创办自己的企业。纯华为的管理者在华为内部可以表现得很好,但一旦离开华为的环境,就基本没有用处。
中兴通讯领导者侯为贵极其勤奋学习,向中兴通讯管理者推荐自己所学的管理书籍。这些管理书籍几乎在所有西方管理学校都能找到。奇怪的是,其中大部分,中兴通讯并没有真正推广和应用。学习只是为了提高中兴通讯管理者的素质。
中兴通讯本身就是一所优秀的管理学院。从在珠海酒店举办的第一期管理干部培训班开始,我参加了中兴通讯的多次培训班。公司三级及以上领导每周六通过会议视频系统参加所有会议。专注于学习。遗憾的是,大多数中国学生在高校根本没有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很多基础知识的缺乏很难通过后天的企业培训来弥补。比如,最基本的财务知识从来没有被中兴管理者作为学习材料,竞争策略也相对缺乏。这是中兴通讯普遍无法与华为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拥有军旅背景的华为CEO任正非在市场竞争策略方面的经验远胜于中兴通讯。华为在市场上也比中兴好,但其内部管理问题不是一家公司就能解决的。我当初之所以加入中兴通讯,首先是希望利用自己的能力,让人们认识到现代管理和通用知识体系的巨大优势。如果我在华为,无论我做得有多好,人们都会认为是因为华为强大,与个人无关。而如果整体上不如华为的中兴通讯几乎能在市场上与华为每战必胜,我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
事实上,无论是在视频领域还是传输领域,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具体在印度市场,我都以几乎压倒性的优势成功击败了华为:要么一开始的总市值和华为差不多。 ,一两年之内它会增长到华为的三到五倍,或者说会开始远远落后于华为,但一两年之内它就能将销量提升数倍,从而迅速缩小差距与华为。被人们高度神话的华为,实力极其弱小,一触即溃。我已经通过实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这种实际行动的证明是否得到了中兴通讯内部的普遍认可呢?不幸的是,一个普遍不具备现代管理意识和系统培训的群体,仅靠个人行动是无法改变的。中兴通讯管理团队中的很多人给我的评价和印度CEO类似:太爱说话的人实际上做不了实事,并以此为自己管理能力极度缺乏找借口。
人们只看到我在外面说的话,却没有看到我在部门内部如何系统地运用现代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培训员工的市场技能、激励员工、进行战略分析、分析项目决策链等。 ,并破译对手的策略。制定市场策略并引入项目管理、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基础的、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与自己具体的产品技术和市场相结合。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中国很多新官员上任时总是喜欢提出新的想法和理念。事实上,如果没有管理领域已经建立的成熟、系统的管理知识,那些“新名字”有何意义呢?
中国许多优秀企业的成功,都是依靠企业家的才华和理解以及对“中国式管理”的熟练掌握。但如果没有他们,成功的企业会陷入内讧而倒闭吗?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有这样的疑惑。
但很少有人对优秀的外资企业有这种担忧。他们最多担心的是自己的策略和效率。因此,无论中国企业多么成功,人们心中总有一个阴影,担心这些企业最终可能会因为管理能力的普遍和极度缺乏而被毁灭。
说到这里,网友可能会问另一个问题:你说印度的管理人才那么优秀,而中国人的管理能力严重缺乏。那为什么这些年中国企业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和科技快速追赶呢?世界先进水平又如何呢?中国当然有自己的优势。只有明确了这些优势,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我们需要克服的劣势。中国人的优势就在于令人难以置信的“中国效率”或者“中国速度”。 (作者王涛为天使投资人,曾任中兴通讯印度分公司CEO)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