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 | 陈力:跟英语教师谈如何学习课程标准
1. 明确新方向
第一,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学习课程标准需要了解相关背景,如学习《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英语几级可以当老师,充分了解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希望解决哪些问题,实现哪些目标。
二是明确育人任务。2022年课程计划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英语几级可以当老师,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总体要求,凸显课程育人宗旨。修订工作全面落实五位一体育人、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完善课程内容结构;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精选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专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联系,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明确学术质量标准。
第三,在课程目标方面,各学科以《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为参考框架,教育教学视角由学科本位转向人本、生活本位;学科教学逻辑由学习知识技能升级为培养核心能力。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能力本位”,贯穿课程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能力,特别是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的能力。要了解英语课程的教育使命,可重点研究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
2. 了解新目标为什么
课程目标阐明了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核心价值和意义。英语课程目标回答了“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有什么用”这一根本问题。课程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本次课程改革从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发展到以素养为本位,从以知识、技能、成绩等直观指标发展到更高层次、更长远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这一变化凸显了英语课程对学生终身成长的核心价值。
当然,教育从学科转向生活化并不意味着取消英语学科的独立地位,因为育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所有学科的共同灵魂。所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共同实现育人的目标。同时,不同学科仍然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蕴含着自己独特的教育价值,从不同方面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独特的贡献。
在理解英语课程目标之前,我们先来思考几个基本问题:如果没有任何考试,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价值何在?如果没有考试成绩等外在指标英语几级可以当老师,我们说学生“学好英语”、老师“教好英语”主要指什么?学生终身成长和未来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哪些价值观、必备素质、关键能力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提供的?或者说英语课程相比其他课程有哪些效率更高的地方?在实现课程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英语课程有哪些其他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功能?
以上问题的答案可以作为理解英语课程目标的基本起点。
根据2022年版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在英语课程中体现为四个方面,具体回答了英语课程“为什么教”的问题,即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的英语教育后名家谈 | 陈力:跟英语教师谈如何学习课程标准,我们希望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成长和发展。
具体来说,希望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在学习理解课程目标时,建议教师注意新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与2011版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五个维度目标之间的关系,理清新旧目标之间对应的交叉发展关系,以及这种发展背后的原因,这是透彻理解英语课程目标的关键。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重点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内涵”和“总体目标”。
3. 了解新内容 WHAT
课程目标必须通过课程内容来体现。2022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有的老师可能会疑惑:“怎么学”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为什么也要放在课程内容部分呢?
这是由素养导向的课程设计特点决定的,其目的在于凸显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内在联系,即师生共同经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动态过程,从而实现静态课程内容的潜在教育价值。此外,课程内容还涉及学术质量,学术质量标准的具体描述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清晰地把握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向,即最终在学生身上会体现出什么样的成果。
关于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说到英语教学内容,教师们熟悉的有语音、词汇、语法,熟悉教材中的单词、对话、课文、练习活动等。在2022版英语课程标准中,这些教学内容被整合为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六大要素,体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关联和结构化。就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学习策略,通过理解语篇的主题和意义来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稳步发展语言技能,并运用语言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六大要素的含义可以在课程标准中仔细阅读,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补充两点个人的理解:
一方面,六要素融合的核心是以素养为本、以生活化为导向,即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意在纠正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知识点孤立教学、为了技能而技能训练的现象,引导师生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知识与技能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凸显课程育人的本质,为课程内容的激活与活力、教学活动的全面性与实践性提供内容基础。
另一方面,内容结构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或无视知识点,强调学科实践并不意味着放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意味着在基于一定知识储备和基本技能的知识结构体系中,重新认识和定位知识技能的教育价值。
关于跨学科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每门课程专门设置了占课时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旨在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体现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这也是学科教育和素养取向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的体现。英语课程在履行课程育人共同使命的同时,需要凸显本学科的属性,即通过教授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课程目标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培养和发展,都离不开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支撑,否则很容易失败。
4. 探索新方法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目标。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2022版英语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教育的动态学习活动,强调体验式实践,强调学用结合、以素养发展为目的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教学、以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学。具体来说,以主题为导向,以课文为基础,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相互关联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利用英语获取信息、协助交际,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英语学习活动凸显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互动,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旨在纠正以往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为知识而知识、死记硬背、碎片化学习等突出问题,使单元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化、更加“有意义”。
教学方法是由课程目标决定的,因此方法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它是“传统”还是“先进”,而是取决于它与具体目标的契合程度。因此,在理解课程标准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时,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能千篇一律、千篇一律。教学方法和途径的千篇一律,容易导致新形式主义、机械僵化,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也背离了课程育人的初衷。传统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身教言教,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都可以结合新课程目标加以继承和发扬。
三
如何保证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的有效性
学习课程标准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效果也因人而异,以下是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为了使用而学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课程标准不是为了跟上潮流,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为了提高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只知道几个新名词,记住几个新概念,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出发去学习。
2.运用策略研究文本。外语教师熟悉语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常用策略。课程标准其实是一个大文本,它的主题不言而喻,其体裁其实是一个以讲解为主、讨论为辅、配以图片、表格的多模态长篇文本。英语语篇教学的很多策略可以迁移到课程标准的研究中。
通过浏览课程目录和标题,初步了解各部分内容构成和总体逻辑,对课程标准主旨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之后,可根据课程性质、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详细阅读各章内容。通过看大小标题预测各部分内容大意,通过看关键图表帮助理解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用主题句引领各部分细节信息,通过扫读了解整体思路,通过略读找到具体信息,通过比较建立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等。
理解课程标准内容的另一个关键点是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特别是要深入思考新理念针对的是什么实际教学问题。对于不符合自己以往教学经验或理念的内容,需要记下来,深入思考为什么,不能一带而过。因为这些不符合自己经验和认知的部分,是不同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的重点和难点。
3、查阅解读,深入理解。教师在自学课程标准时,难免会遇到不能理解或想不通的地方,这时,各种解读文章、讲稿都可以作为很好的辅助学习材料。但有些教师也因此而产生新的困惑:有时遇到不同学者、专家的解读不一致,有的甚至自相矛盾。其原因可能是教师没有理解不同学者、专家解读课程标准的不同角度。多数情况下,不同解读的表面差异背后,基本的逻辑和本质概念应该是相同的。
建议教师在学习课程标准解读的文章或讲稿时,对解读内容的可靠性、作者或讲稿人的相关背景和解读角度要有所预判;对于不同解读的明显不一致,要思考是措辞或侧重点的不同,还是基本观点的不同。通过多看、多比较、多思考,课程标准研究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最终可以逐渐得到解决。当然,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与同事探讨或向他人请教,但无论如何,个人的学习与思考是其他学习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另外,有的教师在学习课程标准时感觉有很多陌生的概念、术语,对其含义不是很清楚,此时需要拓展相关基础理论的学习,如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教学论等,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也有助于提高课程标准学习的效果。
4、缜密思辨,把握内涵。学习课程标准不能满足于熟悉术语或表述概念,不能停留在碎片化的理解上。学习课程标准如果停留在字面意义,在教学中容易导致形式主义、绝对主义、标签化等弊端。因此,还必须把课程标准概念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运用辩证思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质疑、缜密思辨、明辨是非,逐步形成系统的认识。尤其要辩证地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知识-能力-素养的关系。
5、学做结合,以学促学。学习、领悟课程标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知行合一,方有真知。课程改革理念只有通过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创新实践,才能成为现实。教师作为核心环节,决定着课程理念的实施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课程改革的真正成功。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自觉地把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融入日常教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创新教学设计和实施,认真体会新理念、新方法与以往教学实践的差异。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亲身实践,验证自己是否对课程理念有了很好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把握是否准确;另一方面,实际的教学结果也能为课程理念提供验证和反馈,为今后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依据。
6、随身携带,经常学习新知识。课程标准不能只用于公开课、教研总结、反思、报告,也不能看一遍就扔在一边。课程标准不是学一遍就能彻底理解的。课程标准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指南,最好随身携带,经常复习、学习。
此外,不要忽视与家长的配合。家长可能不清楚课程改革的具体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但这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影响巨大。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小组等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课程教育理念、考试评价的新变化。这一点在前几轮的课改实验中往往被忽视。一切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改革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家长的认知共鸣和行动支持英语几级可以当老师,一切教育改革的努力都可能徒劳无功。
只有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把学业成绩、考试晋升等短期、中期目标与学生素养发展、终身成长等长期目标协调起来,形成合力,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尽可能统一起来,课程改革和教育实践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最后,在学习和运用课程标准的实践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几个误区和极端做法:
第一,找借口不作为。以当地办学条件不理想、学生基础薄弱等客观困难为借口,不积极学习课程标准,不积极实践创新,对课程标准学习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错失了教学改进的机会。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专业发展的不负责任。
二是把课程标准理论当成绝对的教条来学习,没有把课程标准的精神与本土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概念和教学模式理解得过于机械和肤浅,教学设计僵化、一刀切,最容易导致教学改革走向形式主义或教条主义。
此外,我们还要警惕“两面派”现象,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是两面派,课程改革创新是摆样子,而日常教学却还是老样子。这种伪课程改革是反教育的,对教师和学生的危害极大。上述认识和实践上的不良倾向,都需要我们在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和实施中自觉防范、反思和纠正。
时代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教育课程改革没有过去时,只有现在时。2022年修订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刚刚出台,我个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以上论述是粗浅的认识,如有疏漏或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
[1]申继良. 育其根、坐其果: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方法改革、基础教育课程[J].2021(2):4-9.
[2]郭华. 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应用、开放学习研究[J]. 2022(4):1-6.
[3]崔云衡,王涛.培根铸魂启迪心智滋养心灵: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全球教育展望[J].2022(4):6-7.
[4]田慧生.落实立德育人任务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教育课程》[J].2022(5)1:5-8。
[5]梅德明,王强.新时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新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基础教育课程[J].2022(5)2:20-25。
(本文首发于《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