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书架”上的中国
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特藏《中国地质史》纸质原著。新华社记者 张玉琪 摄
新华社天津4月24日电:“世界书架”上的中国
新华社记者李坤、张雨绮、刘润智
1923年在北京出版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目录——《中国地质史》中就有这样的记录。在它的特别收藏中发现了这本书。
“通过鉴定书上印章的内容,我们终于明白了它的‘漂流经历’。” 策展人程友强说。
《中国地质史》是由德裔美国地质学家格里普(Grip)撰写的英文著作,他将化石命名为“北京人”,分两卷。看似不起眼,却是研究中国地层学的珍贵资料。
程友强拿着这两本书的纸质原稿,神色谨慎。“几个世纪前,正是因为‘世界书架’上有这样的书,中国的故事才被更多人知道。”
《中国地质史》内页多篇章节展示其“漂流经历”。新华社记者 张玉琪 摄
发现中国
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从被誉为“光明之城”的福建泉州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家乡威尼斯。随后,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热”。
随着书中记载,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到“发现”中国。
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特藏室,记者看到,早期的有关中国的外文书籍,大多是来华传教士撰写的,涵盖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
上海基督教会特意编纂了《英汉上海话词典》,其中“邹”字下有上海话“枣伯祥”(玩)的专门解释和翻译:为乐。
“从专集的外文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方言词典到《诗经》等经典译本,再到《泰山志》等书籍中外教育名著中外教育名著,他们都体现了他们的研究。中国的努力和水平。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王玉辉说。
随着近代中外交往日益密切,外国人对中国的研究和了解也不断加深。美国驻华使节夫人莎拉·康格所写的《北京书信》记录了中国城市的面貌和一些历史事件;英国女作家裴丽珠的《北京记生》、《中国新年》等,描写了很多北京的风土人情……
“不同于以往的传教时期,这一时期外国人对中国的论述转向科学化和专业化中外教育名著,中西学者通力合作中外教育名著,建立了各种学科研究体系。中国的教育事业,直到它在中国长存。” 程友强说。
前往世界
近代以来,在外国人不断探索中国的同时,中国本身也产生了一批中西合璧的大师,如陈寅恪、顾鸿铭、林语堂等。精神”和“京华烟云”已走向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外文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出版发行,面向世界;亚马逊“中国书店”上线,成为平台以国名命名的主题书店...
截至目前,亚马逊“中国书店”累计展示图书105万册,在北美发行图书近60万册“世界书架”上的中国,拓展电子书资源。主题书、中文教材、文学小说、儿童读物是这里的畅销品类。其中,《老子的智慧》、《中国哲学简史》、《中国针灸试验》等外文书籍比较受欢迎。
天津外国语大学收藏的外文古籍。新华社记者 张玉琪 摄
“近年来,我们的中文原版图书销量已经超过外国图书,《我们三个》、《活着》等中国小说继续畅销,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想要阅读原版中文书,作品首次在这里展出。” 亚马逊“中国书店”运营商、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国际网络营销中心主任陆楠说。
借船出海,搭台唱戏,“中国书架”项目已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地,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等世界各大书展展开博览会也有中国参展商...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新闻出版走向发展报告》,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版权出口将达到1.5万余种。
深度匹配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同时输出多语种版本时间。向世界提供相关经验。
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臣看来,这体现了中国新闻出版业积极策划优质话题、及时回应国际关切的能力。中国图书在内容上与“世界书架”深度匹配。
2019年7月,日版《三体》在日本上映首日即售罄首万册,一周内再版10次。日版《三体》制作人Toye Rihara认为,《三体》不仅对中国历史、文化、风景有扎实的描写,而且科幻设定也非常出色。 ,让外国人也能理解、感同身受、认同。其受欢迎的原因。
2019年10月22日,英国伦敦,福伊尔书店内的“中国书架”。新华社发(斯蒂芬·程 摄)
在天津一所国际学校工作的俄语教师雅娜说,刚来中国的时候,她喜欢看一些中国小说,但现在她更喜欢看一些关于中国教育的书,因为她要认真思考中国和俄罗斯的教育方法。不同的。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球读者的需求,中国作家和出版商正努力从源头做起。以被中国公司收购的法国EDP科学出版社为例。2020年,出版社将加强规划,出版《中国酒》、《月亮旅馆》等8种图书,更适合以英语和法语为母语的读者阅读。我阅读的科技类图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世界书架”贡献了优秀的中国作品。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