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教布雷德为治沙点赞看科尔沁沙地的绿色嬗变
“来之前,如果问我用沙子能做什么,我的回答大概是‘玩’。但今天到了科尔沁沙漠,我才发现,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不仅能迅速把沙子变成森林,还能把沙子变成大电池!”初夏,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美籍外教布拉德来到科尔沁沙漠歼灭战前线,在学习了治沙“妙招”后,他双手竖起大拇指:“我要为这些了不起的成果点赞,加倍点赞!”
布拉德首先赞同的是“深栽浅埋”。
“科尔沁沙地特点是风大、干旱、缺水,为了保证栽种的树全部成活,我们反复试验,总结研制出新的造林方法。”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灭治战役项目区,该旗林业站站长晁克图一边操作,一边给布莱德详细讲解“深植浅埋”造林法:“根据树苗的高度外教多少钱,在沙地里挖一个60—100厘米深的坑。把树苗放进去后,需要把土回填。现在我考考你,是把挖出来的土填上去,还是把坑周围的表层土填上去?”
“我觉得是挖出来的土,小时候我在家里种树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布拉德坚定地回答道。他笑着对凯图不语外教多少钱,用铲子把树坑周围的表土铲起来,抬起头示意布拉德靠近观察:“你看,我这样铲过之后,树坑现在是什么形状了?”
“……漏斗!”布拉德仔细观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这样一来,所有的水都可以流入树坑里了!”
“对,这样有利于收集雨水,还能松动表层土壤,破坏树坑周围原有植被的根系,消灭一些和树苗争夺水分的‘对手’。”紧接着,朝克图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刚才填上的土从外教布雷德为治沙点赞看科尔沁沙地的绿色嬗变,要不要夯实?”
“是的!不然树就会倒。”布拉德自信地回答。
“第一次填土不能压实。”晁克图往树苗身上浇了一桶水,解释道:“如果把土压实太多,水不容易渗透,也会减慢树苗生根的速度。接下来就是第二次填土。这一次可以像小时候种树一样,只是两次填土的高度总和不能超过坑深的一半。”
朝克图告诉布莱德,这项造林技术可有效解决栽植后树苗受风沙打击的问题,节约水资源,避免或减少补种,缩短树苗驯化期,加快造林速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2013年以来,“三北”项目区已有60多万亩沙地采用该技术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在晁克图的指导下,布拉德用“深种浅埋”的方法种下了人生中第一棵“治沙树”。他自豪地说:“没想到在沙地里种树要克服这么多困难,幸亏晁老师找到了好办法,让沙地迅速变成森林,不然这里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绿。真不敢相信,这是中国最大的治沙树……”
只有树,没有沙,任何第一次来到科尔沁沙地治沙造林项目区的人,都会有和布拉德一样的感受。
Brad第二个点赞的项目是“光伏防沙”。
离开造林项目区,布拉德来到通辽市科左后旗100MW光伏治沙及储能项目区。他一下车,就收到了来自科尔沁沙漠的“问候”——一阵大风把细沙吹到脸上,让他不敢睁开眼睛。
“这几天我们在项目区分批、分区种植饲草,一旦草长出来,就不会再有扬尘和黄沙了。”项目区负责人张玉雷告诉布莱德,第一批种植的饲草已经发芽,再过一段时间,项目区就会穿上黑绿色的“条纹衫”。
“我有两个问题,把这些黑色的电池板放到沙里能起到治理沙尘的作用吗?这些电池板能发多少电?”布拉德仰头看着比他还高很多的光伏电池板,一脸疑惑。
“你看,支撑这些木板的柱子像不像树干?上面的木板像不像树冠?”张宇磊给布拉德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布拉德恍然大悟,“这就像是沙地里种树!”
张玉雷微笑点头,继续回答布拉德的第二个问题:“我们项目区采用‘牧光伏复合’建设模式,光伏板依托地形建设,不破坏原有地貌,每年可生产1.8亿度绿色电力,板下种植牧草,为农牧民提供优质饲料。”
“这么多电!能用完吗?”布拉德问了第三个问题。
“我们有储能设备,可以把没有用完的电能储存起来,到需要的时候再瞬间输送出去。”张玉雷继续解释道。
“啊外教多少钱,我明白了,这里就像一个大电池!虽然现在看上去是黑色的,但其实是‘绿色’的!这种治沙方法真是太神奇了!”布拉德巧妙的比喻引得工作人员纷纷鼓掌。
张玉雷告诉布莱德,“风电、光伏、治沙”是通辽“五大生态产业”之一。通辽计划从2024年起全面启动治沙、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到203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万千瓦,治理沙化土地51.6万亩。“到那时,沙地里会多出更多的‘大电池’!而且是同时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大电池’!”
通辽有多少沙?全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一半以上在通辽。
从向沙漠要地、要粮、要钱的“生物经济圈工程”,到“5820”工程、科尔沁沙漠“两个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再到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保护修复工程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防沙治沙工程,从机械造林、飞播到“深植浅埋”造林,作为科尔沁沙漠歼灭战的主战场,通辽市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攻坚克难、长期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治沙奇迹,总结出了一批可供借鉴推广的治沙经验,为打赢科尔沁沙漠歼灭战、防治沙化贡献了通辽智慧。
全市2066万亩严重沙化土地和900多万亩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8.9%提高到现在的19.47%,综合治理率达到75%……改革开放以来,通辽市实施了六期“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改写了过去“沙进人退”的历史外教多少钱,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全面逆转。每一阶段治沙的成功,都离不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成功结合。绿色共赢的通辽治沙实践,让中国最大的沙地腹地变成了生态宜居的富饶宝地。
“我会把所见所闻写进我的教学计划里,让更多的学生知道通辽治沙的成果,也希望他们以后能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夕阳下,布拉德望着披着“红纱”的绿地,喃喃自语……(记者李嘉宇 通讯员贾雪)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