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英语自然文学与生态批评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7月14日,第二届英语自然文学与生态批评高端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术研究中心多功能报告厅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包括美国生态批评研究创始人之一、爱达荷大学环境与文学教授Scott Slovic、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学院副院长程祥展文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学者”。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建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授张华、方宏,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论坛由外国语学院教授、外国文学与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宫美芳主持。
爱达荷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来自近50所高校的8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段克勤教授文学英语,
开幕式上,外国语学院院长史宝辉教授致欢迎辞。他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基本情况,并为“外国文学与生态文化研究中心顾问”颁发聘书”致程祥展、郭英健、张华、方宏等教授。,斯洛维奇教授的聘书已在“自然与人文融合研讨会”上发表。
论坛内容分为上午的主题演讲和下午的小组讨论两部分。主旨演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Scott Slovic教授、程祥展教授、郭英健教授分别发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李素杰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李美琴教授做总结和评论.
Scott Slovic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当前的生态批评趋势”。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总结了生态批评领域目前的成就和阶段,以及当前的热点研究方向。介绍和解释。他指出,西方生态批评自1970年代首次出现以来,已经经历了四次浪潮。除了传统的考据之外,目前西方学者还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唯物生态批评,认为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力量,有一定的意识;二是生态批评的实际应用和环境思想的传播,如对一些环境文本效用的实证研究。斯洛维克教授认为,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性质越来越明显。它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环境史、环境哲学、环境宗教研究和环境传播学,形成一个更大的学科——环境人文学科,只有通过跨学科合作才能真正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目前,Slovic教授正在为我校本科生开设为期两周的“环境人文概论”暑期课程。山东大学程祥展教授作了题为“生态美学作为一种生态批判理论”的演讲。
他根据“批判论”的主要观点文学英语,提出生态美学“批判”五种意识形态弊端,同时提倡五种新的意识形态方案:一是批判人与环境关系的二元论。文学英语,倡导人与生态系统的融合;二是批判只关注美景的视觉美学,提倡充分投入完整生态系统的多感官美学;三是批判现代审美情趣,倡导生态审美情趣;四是批评用“美”作为审美判断的唯一标准是用“精彩”这个词来评判神奇的生态过程和生态事件;五是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倡导生态文明。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建教授做了题为“论英语自然文学中的政治表达”的演讲,从英语自然文学入手,探讨当今世界文学与现实的重组关系。他指出,虽然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学的影响力正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不难发现,文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更愿意接近现实、反映现实、介入现实。今天。他从自然文学出发,提出哲学观点,告诫我们要扩大阅读、思考和研究的范围:
李美琴教授对三位教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她指出文学英语,三位教授的演讲具有高水平建设的理论特点,对未来生态批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二阶段的主题演讲中,张华、方宏、南宫美芳三位教授分别发表演讲,西安外国语大学薛晓辉教授主持,浙江工业大学闫建华教授进行总结点评。北京语言大学张华教授的演讲“加里·施奈德与佛教禅”介绍了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加里·施奈德诗歌中的佛教思想,以及他如何将人与佛教徒联系起来。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运用于独特的禅宗生态思想进行诠释。他分析了斯奈德如何从中国古典诗歌和佛教禅宗思想中汲取灵感,构建出自己独特的禅宗生态思想。他指出,斯奈德是一位将出生与进入世界完美结合的思想家。他不仅建立了自己的禅寺打坐,还关注时代的变化,修炼自己,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他是这样总结的:没有生态的精神世界,就没有生态的物质世界,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南京大学方宏教授的演讲《自然对成长的影响》聚焦年轻人的自我认知。她以马克吐温的作品为例,展示了河流和苍鹭对年轻人成长的重要影响;以爱丽丝·门罗的小说《男孩女孩》为例,她分析了他们获得自我认可的主要方式。本文借鉴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自然在青少年自我认知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南宫美芳教授做了题为《维吉尔田园中的阿卡迪亚》的演讲。通过解读阿卡迪亚,他分析了阿卡迪亚所隐含的秩序特征,并指出与维吉尔的相同。与古希腊田园诗人狄奥克里图斯所模仿的不同,阿卡迪亚不仅是潘的居所,也是维吉尔表达田园思想的地方;远离尘世纷乱的不是美丽的大自然,而是尊重秩序和生存空间。维吉尔的田园诗不是远方对田园理想的臆想赞美,而是走进田园生活的真实生活,
三位专家发言结束后,闫建华教授总结说,三位演讲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然文学和生态批评。她建议,未来国内学者应重点将相关学术研究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生态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下午的小组讨论中,来自各学院的学者分成四个小组,发表各自的论文并进行小组讨论。会议气氛热烈,成果丰硕。
闭幕式上,各小组的主持人首先汇报了小组讨论情况。首都师范大学陈浩然博士、浙江工商大学李美琴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罗灿博士、南开大学崔丽芳博士作了总结发言。一般来说,与会学者的研究重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说、诗歌、散文等题材中体现的生态思想、自然观、环境正义思想、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另一个是经典。文本中的自然叙事;三是生态文本的生态诗学和美学研究;四是自然文学新思潮和新理论的探讨;五是生态文学与现实政治的互动;六是生态文本的翻译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张华教授和山东大学程祥展教授分别作总结发言。张华教授提到,我们研究生态批评和自然文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人的心灵问题。这既是起点也是终点,自然风光与人的心灵必须和谐统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净化人的心灵,达到和谐的心境。程祥展教授对本次论坛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谈了四点感想。他强调,作为中国生态批评学者,他应该利用传统文化和国情的优势,做出中国学者的独特贡献。期待更多学者对生态美学感兴趣,不同领域和机构的学者将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最后第二届英语自然文学与生态批评高端论坛成功举办,他对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表示感谢,并对青年师生寄予厚望。
本次论坛的举办,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师生提供了交流交流的平台,推动了英语自然文学和生态批评研究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 . 我期待着继续与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A24)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