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20名浙大学生“瞬间移动”古埃及? 浙大首次引进哈佛VR课堂,跨越时空探寻金字塔奥秘
相同的时空,不同的时区;相同的课程,不同的大学。
9月17日晚10点30分,浙江大学西教学楼内响起了《梁祝》五分钟的旋律,这是提醒学生离开教学楼的下课铃声考古学英语,而西1-204教室20名学生的课才刚刚开始。
它和传统教室稍有不同:这间教室里没有老师站在讲台上,黑板上只有简单的两行字:吉萨金字塔科技、考古、历史。
每个学生都盯着自己的电脑,有的还戴着耳机,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哈佛大学教授彼得共享屏幕,黑板旁边放着两块LED屏幕,显示着学生们正在电脑上观看的图像。
课程开始的时候,电脑屏幕上就能看到Peter教授和他身后巨大的3D环幕;教授做完简单介绍后,屏幕切换到环幕显示的界面;随着讲座的进行,屏幕上显示的页面像PPT一样滚动,并用3D场景进行学术支撑。
该课程由哈佛大学考古学教授彼得·德·马努埃利安讲授,主要针对4500年前修建的吉萨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墓葬等文物,从古埃及历史、艺术和考古学的角度进行理解。浙江大学将这门课程作为原有“3D数字技术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与方法研究”课程的新内容引入。
每个人都必须戴头盔上课
这是浙江大学首次引进哈佛大学课程,也是两校合作开办的首堂课。浙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博士生田同学带了自己的VR头盔来上这门课。没想到这门课的设备比他想象的要“先进”得多——老师告诉他,学校以后会配备VR头盔。他说:“我很幸运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有这样的实时通讯工具,能实时听到大洋彼岸哈佛的讲座。”当被问及听彼得教授讲座的感受时,他说:“他不仅教我在埃及金字塔里发现了什么深夜,20名浙大学生“瞬间移动”古埃及? 浙大首次引进哈佛VR课堂,跨越时空探寻金字塔奥秘,还教我在发现这些过程时,是用什么态度去挖掘的。”
徐教授是听课的20名学生之一,他是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感觉很专业”,他还提到,“他(教授)讲得太专业,我怕我听不懂。”
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博士生田卓伟表示,能和大洋彼岸的哈佛大学学生一起上课非常有趣。彼得教授在课程中不仅讲解了金字塔的发现,还讲到了考古发掘时需要的态度。这门课程会用到VR头盔,非常强大考古学英语,相信会带来全新的课程视角和体验。
由于这是哈佛大学首次引入的VR课程,受限于技术设备等条件,招收学生人数仅限20人。为保证教学质量,目前该课程仅对全校各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开放,英语要求达到雅思6分或同等水平。
合作创新教学模式
哈佛的VR教室不仅对浙江大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国内几乎没有埃及考古学课程——而且连接地球两端的学生,用VR进行教学也是哈佛的一次突破。
1902年至1947年,“哈佛大学—波士顿美术馆联合考古队”在吉萨不间断地开展考古工作考古学英语,积累了大量考古资料。2000年,彼得·德·马努埃尔教授获得梅隆基金会的资助,将吉萨全部考古资料数字化。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2017年10月访问哈佛大学,建立两校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浙江大学副教授刁长宇访问哈佛大学近东语言文化系,参与吉萨考古项目。两校在今年9月16日前签署了相关课程合作协议。
为了保证全球两端的学生能同时开始上课,一系列技术难题需要解决。浙江大学副校长闫建华表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引进,一定要成功。”为了保证今天的课能顺利进行,从8月30日开始,哈佛大学动用所有技术人员对接浙江大学的技术人员,解决引进课程的所有技术难题。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教学支持部张宇燕老师及其团队承担了此次哈佛课程的技术支持。张宇燕表示,由于时差的原因,加上VR技术的特性,接下来的课程将突破传统课程的时空概念,让老师和学生在自己方便的空间(家里、宿舍)就能加入哈佛大学的虚拟课堂。
浙江大学也将打造自己的VR课程
作为浙江大学落实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计划的具体实例,各方为实现中美两国大学生可以上同一门课付出了巨大努力。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信息技术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大量与课程演示、应用、技术测试相关的工作,确保了该课程能够在9月17日顺利上线。
“通过课程合作,可以推进两校在艺术、考古等学科领域的合作,关键是要学习哈佛大学在课程管理、教学、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作为两校积极开展课程合作的牵线搭桥者,目前就读于哈佛大学近东语言文化学院的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刁长宇表示,引入哈佛课程,不仅能将浙江大学原有的文物数字化课程范围从中国考古拓展到世界考古,也将为浙江大学建立自己的VR课程积累经验。
此次新开设的哈佛VR课程,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志荣、刁长宇教授主持的浙江大学课程《3D数字技术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与方法研究》在定位上十分相似。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王晓英介绍说,双方课程内容都涵盖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3D技术在考古学领域的应用考古学英语,注重跨学科的方法论探讨和通识教育。两者的特色是,哈佛大学的课程侧重对吉萨金字塔及周边墓葬遗址的考古研究,而浙江大学的课程则侧重对中国古代遗址,主要是石窟寺和古建筑进行数字考古调查和研究。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曹金燕介绍,近年来,该院文物数字化团队在壁画(石窟、寺庙壁画、墓葬壁画)、石窟寺庙、大型考古遗址、大型木结构建筑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文物数字资源,为浙江大学打造自己的VR课程提供了充足的三维素材。
李志荣在采访中表示:“此次与哈佛同步的VR考古课程将持续三年,我们希望在合作中积累经验,尽快设计、建立浙江大学原创的VR课程。”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已通过专家论证,计划于近期在紫金港西区建设VR教学先进教学空间。“随着浙江大学基于数字文物资源的VR课程建设不断深入,我们希望将目前正在进行的最新数字考古调查案例以同样的形式带入哈佛课堂。”
杭州新闻 2018年9月19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