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泉:爱拼才会赢

时间:2024-05-08 15:09:53 阅读:

陈清泉:爱打才能赢

受访者陈清泉供图

■本报记者 韩杨梅

今年6月,第36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时隔三年在美国洛杉矶重启。 86岁的大会联合主席陈清泉站在主席台上,向全球行业精英表达了自己的最新观点。 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少年般的热情。

陈清泉被誉为“亚洲电动汽车之父”。 汽车曾经改变了世界,陈清泉改变了汽车。 30多年前,他推动世界电动汽车协会成立。 期间有传言他允许某汽车大国放下技术保密的顾虑加入。

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成长于中国大陆,成名于中国香港。 陈清泉一生坎坷,但他乐观、热情、纯洁。

如今,60岁高龄的他,依然“一日三趟”环游世界,与科技、政府、企业联系,就是为了看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跑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尽快走向世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电动汽车王国。 而这个梦想正在实现——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 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一。

制造一辆不排放烟雾的汽车

一家小工厂内,汽车一启动,浓烟滚滚,轰鸣声四起。 陈清泉的父亲和工人们正在车底下修车,他们被呛得咳嗽起来。

“我快窒息了,就算我天天修也修不好。” 小陈清泉一边帮父亲拿工具一边喊道。 “当汽车能够停止冒烟时,那就太好了。”

“如果你有能力,将来你会发明一种不冒烟的汽车。” 正如父亲所说,他坐进驾驶室,启动了汽车进行测试。 当他踩下油门时,一股浓烟冒出,车上和父亲、工人的身体和脸都被油烟熏黑,陈清泉被呛得逃离了修理厂。

这一幕在陈清泉的童年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陈清泉的父亲是印度尼西亚马吉朗市的华侨企业家,经营出租车和公交车业务。 因此,陈清泉从小就喜欢汽车。 每当一辆漂亮的新车问世,陈清泉都会很兴奋,要求试驾,看看它有什么新功能。

然而,当他进入修理厂后,他却变得非常“沮丧”。 “造一辆不冒烟的汽车”,小时候与父亲的一个“赌注”般的约定,成了陈清泉的梦想。

梦想似乎近在咫尺,但现实却总是给年轻人致命的打击。 这个梦想在陈清泉心里扎根了40年陈清泉学英语,才有机会实现。

陈清泉是1937年出生的“华侨三代”,从小父亲就要求陈清泉说中文,因为“你是中国人”。 陈清泉的中文是荷兰人教的,带有浓重的爪哇口音。

抗日战争让陈清泉懂得了“讲中国话”的深刻含义。 作为当地富商,他们是入室抢劫的首要目标,但年轻的陈清泉却无可奈何。 他就读的华侨学校也关闭了。 在路上遇到日本宪兵时,必须立即停车并向他们鞠躬,否则会被打耳光。

“苦难”还在后头。 印尼反抗荷兰殖民统治,抵抗日本侵略,发动独立战争……权力转移时,国家的侨民越弱,受到的保护就越少。 面对骚乱,海外华人首当其冲。

回国,为祖国强盛,为华侨华人提供坚强后盾,陈清泉一刻也没有忘记。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0年中印尼建交,陈清泉多次回国受阻。 就连他的父亲也“阻止”了他。 他的父亲并不是不想让他回中国。 新中国虽然有了新的希望,但一切都陷入了困境。 他担心儿子回来会受苦,就让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当时,有的学生先回家了,悄悄拿了钱,留下一封信,然后离家回家。 陈清泉曾想效仿,但一直没有这么做。 他不断地请求父亲的许可。 一位爱国老师劝告他:虽然不能立即回国,但留在印尼还是可以为国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陈清泉和同学组成了新中国宣传队,利用暑假前往当时还很偏远的巴厘岛,举办新中国图片展、放映新中国电影、演出新中国。中国舞,宣传新中国事迹,取得了良好效果。

直到1953年6月,陈清泉才如愿回国。 当年他参加了全国联考。 有一天,陈清泉告诉父亲,他收到了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前身)机电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 父亲的眼睛都红了,他为儿子感到高兴。 在此期间,印尼政府针对海外华人颁布新规,家族辛辛苦苦经营的产业遭受打击。

“一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自尊。” 这次爸爸不再阻拦,而是笑着说:“我终于可以回家了。”

50港币“闯”香港

在北京矿业学院,陈清泉师从著名矿山机电专家、后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留学德国的唐德全。 唐德全将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等技术应用于煤炭行业,是煤炭行业综采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行者。 在唐德全的指导下,陈清泉在矿井提升自动化所需低频发电机的研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汽车+工业为祖国工业化作出贡献。 陈清泉儿时的梦想与新中国的建设有了新的联系。 然而,一腔热情的陈清泉再次遭到现实的沉重打击。 “文革”来了,陈清泉作为“华侨”受到了冲击。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要端正心态,总会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陈清泉做不到他能做、想做的事,但他始终有一个不变的信念——既然你来到这个世界,就一定要让这个世界因你而不同。

197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清泉决定移居香港。

当时香港尚未回归祖国,受“外汇管制”。 陈清泉只身携带50港元入境香港。 没有基础,他的衣食住行都遇到了问题。 在香港一碗面要一块钱。 他不吃早餐陈清泉学英语,每天只吃一两碗面条。 晚上,他和其他十几名华侨挤在一个40平方米的房间里。

当时,和他同时从内地来港的人通常的谋生方式是在码头提麻袋,每个麻袋交给一个柜台,用柜台发工资。当他们晚上下班的时候。 陈清泉这个人瘦弱,根本无法支撑自己。

“我所有的钱最多50天就花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陈清泉每天都会去免费图书馆看报纸、看电视,观察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可以有什么。 它在这里扮演什么角色。 “来香港之前,我曾在清华大学学习过一段时间,清华大学‘自强不息’的校训是我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洲四大经济体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迅速崛起。 “香港经济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 陈清泉知道自己的优势。

陈清泉学外语2021_陈清泉学英语_陈清泉英语老师

他向许多组织和工厂发送了求职信。 最后,亚洲最早的电力公司之一港灯公司(以下简称港灯)给了他面试的机会。

但在第一轮采访中,陈清泉就遭到了“盘问”。 当时,在内地通过教育获得的学历不被承认。 陈清泉的一位老朋友宁愿拿着外国高中文凭去求职,也不愿意拿着内地的本科或研究生文凭去求职。 有了这位老朋友的“见证”,陈清泉才有机会参加最终面试,并最终被聘为研究工程师。 受港灯公司聘用后,陈清泉很快恢复到中产阶级收入水平,衣食无忧。 他还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了香港。

很快,他就收到了香港理工学院(现香港理工大学)的聘用答复,该学院急需师资。

陈清泉回忆,当时如果没有香港认可的本地学历,在香港发展是很困难的。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接受香港理工学院的聘任,在那里担任讲师,同时寻找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在获得了跟随香港大学梁伟新教授攻读博士生的机会后,陈清泉的人生发生了新的转折。 他开始安定下来,追求儿时的梦想。

浪潮中的坚守

陈清泉攻读博士学位时,能源和污染问题已成为国际环境领域的热点话题。 “无烟汽车”或许能够改变能源的使用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北京矿业学院学习期间,陈清泉的毕业设计是一台在矿井井下运行、由电力驱动的矿用电力机车。 当他查资料时,惊讶地发现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辆是电动汽车。 它比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汽车早了半个世纪,但后来却因为电池寿命问题差点“消亡”。

在香港大学,陈清泉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当他进入电动汽车领域时,正值电动汽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席卷全球的石油危机带动了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这场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暴涨,导致很多普通老百姓没有燃料。 在美国,街头排队加油的画面随处可见。 政府开始思考新能源方式,电动汽车再次进入他们的视野。 1976年,美国颁布了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法,并设立了资助项目。

陈清泉坚信,未来的汽车时代一定是电动汽车的时代。 他加紧研究设计电动汽车电机,探索电动汽车电机设计规律。 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年会上发表文章后,他收到了夏威夷大学教授的合作邀请。 在美国能源部的支持下,陈清泉在香港建立了国际电动汽车研发中心。

“你必须有好奇心、渴望和追求,这样你才能在遇到机会时抓住机会。” 陈清泉说道。

然而,电动汽车尚未完全商业化。 陈清泉的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石油危机缓解,油价开始下跌,成本高、续航里程短的电动汽车再次“遇冷”。

学习和投资的人越来越少。 陈清泉就像热潮退去后留下的一座孤岛。

“科学家的使命是了解自然规律,必须预先警告,尤其是低潮来临时,必须持之以恒。” 陈清泉依然坚持。

面对困难时陈清泉学英语,陈清泉总是问自己三个问题: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你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区别? 是什么让你与其他人不同? 陈清泉的理念是:不随波逐流,不怕困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清泉:爱拼才会赢,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电动汽车再次活跃起来。 陈清泉首先慢慢地将方向从电机的研究转向了整个驱动系统的研发。

在陈清泉位于香港大学的办公室里,一侧墙壁上挂着一张电动汽车设计图,车牌号为“U2001”。 “U意味着团结,2001意味着展望21世纪。” 这是陈清泉于1993年原创设计的第一辆电动汽车。

“U2001”设计完成后,陈清泉积极将电动汽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曾主导或指导设计开发了20余款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他还在香港大学创办了国际电动汽车研究中心,并在香港组建了电动汽车研究团队,掀起了电动汽车研究热潮。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陈清泉当选为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深感自己肩负着更伟大的使命。 电动汽车属于工业,而工业最重要的就是实施工业化,造福全人类。

陈清泉以香港为桥梁,促进中国内地与世界先进国家沟通,不遗余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我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看到电动汽车逐渐取代燃油汽车出现在祖国的大街小巷。”陈清泉说。

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基本实现了。

“科技界的火球”

60岁时,陈清泉从香港大学退休,这让他突然感到迷茫。

“我开始关注自己的生与死,总是想着自己还能活多久,我觉得这不可能。” 陈清泉要继续为祖国做出贡献。 他开始积极与企业、大学、政府部门沟通。 从此,陈清泉成为连接科技界、政府部门、企业家的一座“桥梁”。

陈清泉始终认为,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科研必须坚持产学研结合的思想。 不同的国家、政界、工业界、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利益,但陈清泉却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其中。

今年6月,三年未举办的世界电动汽车大会在美国举行。 作为轮值主席的陈清泉演讲后遭到各国科学家的“围攻”。 “陈老师有非常强的个人魅力,他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学术上。” 在陈清泉身边工作了10多年的助理岳媛认为,陈清泉为人友善,在政界、学术界、商界都有号召力和影响力。 。

陈清泉热情、开放。 陈清泉年轻时曾患过腮腺炎。 学校安排他在亚非疗养院休养。 那里居住着来自印度、朝鲜、缅甸等国家的学生。 陈清泉拥有英语和印尼语的优势,所以他主动与各国学生交流。 积极向各国学生宣传新中国的成就,让印度学生了解和了解中方在中印边境摩擦问题上的立场。 晚会上,他表演了印尼蜡烛舞。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陈清泉都和疗养院的学生保持着联系。

熟悉陈清泉的人都知道,他有五个原则:不当众批评人、记住每个人的贡献、对不成熟的想法有耐心、24小时内回复、汇报前准备三级报告(1分钟、10分钟)和 100 分钟)。 陈清泉的打字速度并不是很快。 每次他发送电子邮件时,他都会看着键盘,用食指敲出每个字母,然后再回去检查一遍。

陈清泉对任何人、任何活动都非常尊重。 有一次他出差,陈清泉无法再参加会议,他同意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参加会议。 当一天的活动结束时,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陈清泉开始录制视频。 他叫来学生蒋超强帮忙在酒店找一个安静的场地,架起灯光和摄像头,并照顾好自己的西装,保持良好的举止。

陈清泉学英语_陈清泉学外语2021_陈清泉英语老师

“陈老师总是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无论多累,他都要保持仪表整洁。” 蒋超强说道。

“我们要广交朋友,电动汽车是一条产业链,也是一条生态链。” 陈清泉表示,这也是他能否发挥“桥梁”作用的关键。

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更好地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习惯和特点,陈清泉掌握了英语、荷兰语、德语等多种语言。 如今,86岁的陈清泉正在自学法语,并聘请法语老师每周教他两次。

“有一次,我深夜去陈先生家沟通、工作,听到他在跟人说话,我就没有打断他,足足等了快半个小时才停下来,我很惊讶我没有聊了这么久才听到另一个人说话,原来他正在认真地练习法语。”陈清泉的助手翁庆松说道。

陈清泉的很多朋友都去过他家,他们家的饺子、糕点、各种菜肴还记忆犹新。 许多外国友人多年后仍称赞他:“陈先生做的饭菜又好吃又漂亮。”

《亚洲新闻》杂志形容陈清泉是“科技界的一颗火球”。 无论走到哪里,他的热情和坚持都在燃烧。 许多学者从陈清泉的一份报告开始从事电动汽车研究。 有学生评价,他作报告时“就像将军鼓励即将上战场的战士一样,铿锵有力、热情洋溢,在场的所有观众都深受感染”。

如今,他1/3的时间在香港,1/3的时间在内地,剩下的时间在国外。 已经退休的陈清泉飞往世界各地讲学、做报告、参加会议,考察大学、研究所、工厂。

“科学家中不存在退休这回事。” 这是陈清泉常说的一句话。 袁隆平先生是他的榜样。 “他对科研非常执着,在北京获得共和国勋章后,很快就下田了,我向他学习。”

陈清泉认为,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绝佳机遇。 退休后筹建国际高等研究院,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并担任国内外多所大学的顾问汽车公司和组织。 陈清泉每年到学校讲学,担任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指导学生和学校学科建设。

他还是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的客座教授。 在中外交流不频繁的情况下,陈清泉邀请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知名大学校长、国际组织领导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企业专家来华举办国际会议旨在推动中国电气工程和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人才培训。

“桥”是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枢纽”是融合不同领域。

陈清泉有使命感,“作为一名归侨,我能够体会到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接受和融合中西文化,开拓视野,拓展视野,不仅将既继承祖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优点,取长补短。 ,这也是我科研的主观有利因素和成功之道。”

陈清泉(后)在晚会上表演印尼舞蹈蜡烛舞。

“你和祖国正在互相超越。”

“汽车曾经改变世界,你也得改变汽车。中国制造,今天赛道遍布全球。你是先锋,你是领航者。你在新能源的赛道上已经驰骋了超过10年。” 40年,如今你和祖国正在赶超。”这是陈清泉今年3月荣获“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时的获奖感言。

汽车革命已进入下半场。 陈清泉实现了儿时“无烟汽车”的梦想,现在希望为电动汽车配备“智能大脑”。

在陈清泉看来,未来汽车将不再是单一的汽车产品,而是从传统的交通工具转变为智能移动出行空间,实现交通网络、能源网络、信息网络和人文网络的融合。

这就是他一直倡导的电动汽车未来发展方向——“四网四流”,即通过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网融合,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人类主观能动性与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联动,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可持续发展、子孙后代幸福。

“四网四流”框架是陈清泉几年前访问德国波茨坦先进可持续能源研究所并在附近湖边散步时想到的。

他特别提到了“人文网络”和“价值流”。 他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具备颠覆性思维,将物理世界、信息世界和人文世界深度融合,有效地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知识和智能,以解决复杂问题。

陈清泉立足“四网四流”,推动在全球设立国际院士科创中心,与多国院士架起更大的“桥梁”,突破从科技创新到研发的阻力和障碍技术,从研发技术到产业发展。 实践之路。 2017年以来,在土耳其、韩国、德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地建立了多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陈清泉看来,科学就是发现、知识、真理。 科学家的使命是找出自然规律,造福人类。 科学想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而工程学则将科学、技术和管理融为一体陈清泉学英语,解决实际问题,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因此,工程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

“人类文明史和经济发展的引擎有三个要素:科学发现、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科学家的发现必须产业化才能造福人类,所以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链,把科学转化为技术,再转化为技术。”技术和商品。” 谈话中,陈清泉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尤其是在谈到科学发展和电动汽车的未来时。

“我总结了三个前所未有的因素——国家对科技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国家对我们科学家前所未有的厚爱和期望,以及科学家为国家和世界做出贡献的前所未有的机会。” 陈清泉说道。

2017年6月,陈清泉等24位驻香港两院院士致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员们表达了报效祖国的热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 。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推动香港与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发展香港科技界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我感觉香港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陈清泉很兴奋。

“直到今天,他仍然每天晚上工作到12点。” 陈清泉的妻子余如薇表示,过去她一直担心,但无法说服丈夫。 儿子告诉她,“工作是娱乐,事业是父亲的追求,工作是父亲的爱好,只有工作才能活得更长久。”

在陈清泉位于香港大学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两幅书法——“我的志向是一往无前,我会坚持下去,越是失意,我越会努力。” ” “人的一生完全靠奋斗,只有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这似乎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陈清泉(中)于1982年获得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猜你喜欢

《人民的名义》网友们的经典吐槽

3、全剧我只服三个人:一分没动赵德汉,撩妹高手赵东来,快进半集郑胜利!13、郑家消停了两集,我以为导演良心发现终于把那家子删了,结果昨晚又特么蹦跶出来了!15、陈清泉:我只是学个外语而已,学习还那么多人打搅,耽误我这个人民公仆进修,可恶!16、陈清泉找的外语老师挺好的,我也该充充电了,要活到老学到老,下一步我要学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