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论坛 | 智慧赋能 精准对接 常态应用——“互联网+”赋能教与学方式创新
线上教学深度教学设计
刘玲玲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在线上课,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在线”,进行深度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在线,还需要专注、思维在线;学生需要发言,课堂需要活跃;学生需要全程活跃,教学设计需要生动。所以深度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力争做到学生思维在线、老师设计用心、师生能力提升的在线课堂。
在线教学、深度学习课堂需要“深度吸引”。在线课堂中,老师的形象变小,肢体语言被弱化,视觉、声音对在线学习的学生更有吸引力。老师的声音或激昂或柔情,是拉回屏幕前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法宝。深度吸引还需要真实的场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动再现地理在生活中的真实面貌。
在线教学和深度学习课堂需要“构建框架”,深度学习具有高构建性的特点,其实质是明确学科方法,通过构建框架,学生可以学会总结、迁移和运用,真正领悟学科的精髓。
在线教学、深度学习课堂需要“多方位互动”。在线教学容易出现单向性在网上学习英语,学生相对被动,要变被动为主动,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手段,鼓励、吸引学生走到台前,通过不同的线上互动方式,最大程度鼓励学生多说、多做、多想,高度参与课堂。
线上教学、深度学习课堂,应该有“课堂温度”。线上学习,隔着屏幕,既近又远。要尽量拉近屏幕前的距离,就要隔着屏幕传递关爱。老师要尽力把鼓励传递给每一个孩子。课堂是有温度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最终做的还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在线技术帮助学生保持在线思考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魏美春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改变的是教学环境,不变的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定位。我们都需要在探究、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以结构化知识为载体,培养数学思维,这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线上教学一方面要在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上下功夫,以内容吸引学生,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线上技术辅助学习方式,突破教学环境的限制,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参与度。
要让网络直播课的内容吸引学生,首先要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的逻辑和本质,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知识有效地设计问题,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让学生的思维“不掉链子”。另外,充分发挥一些数学软件的价值,也能让学生得到一些思维上的锻炼。
在线上教学中,利用好线上技术的优势,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完成内容定位和教学设计,实现“线上”思维。首先是问卷调查的应用。在线上教学中,利用线上问卷功能进行调查非常方便,而且快捷高效。再一个就是课前测试。在线上做这个测试,学生交卷后我就可以很快的进行复习,做得快的学生在得到反馈后可以及时进行批改和反思。复习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来,统一讨论,大大提高了测试的时效性。典型作业的及时组织和合理应用也是如此。
线上资源的高效利用海思论坛 | 智慧赋能 精准对接 常态应用——“互联网+”赋能教与学方式创新,有助于学生课后不断“补充”思维。区里的线上课堂资源丰富精深,我根据学生情况提前观看、筛选在网上学习英语,根据学生需要突破的瓶颈推送相应的资源。这样,一方面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另一方面因为是他需要的,自然会认真学习,真正把线上资源用起来。
基于PBL理念的在线英语学习活动设计
北京育英学校 刘静
语言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科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赋能、任务驱动、学用结合、成果导向、交流与评价,符合线上教学的需要。
我们根据疫情期间的主题资源、学习条件及教材,开发了主题式语言学习项目。项目实施阶段采用20分钟线上支持+20分钟线下自主学习模式,线上20分钟与主题学习资源相关的搭配法策略指导,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提供语言输出支架;线下任务设计考察对主题资源的理解与表达,设计可选任务,学生自愿选择,争取自主完成,最后进行项目展示与评价。
例如,在“致敬平凡英雄”主题项目中,线上教师提供英文绘本《我的抗疫战士妈妈》,学生听读绘本,整理并学习描写抗疫人物故事。成立线下绘本制作项目组,各班级举办绘本故事线上分享会。通过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协作分享,让学习实现云互动、云分享,同时落实核心学科素养的培养。
又如,以制作一本记录自己居家生活的英语书为主题的项目,以七年级人教版单元主题为依托,结合居家学习实际,师生共同协商书的内容,采用线上支持、线下自主的方式,师生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这种以任务为驱动、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组织方式,不断激活学生居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线教学单元设计的实践探索
岳亚丽 龙跃实验中学第11学校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方式转型。如何将互联网时代大量碎片化、孤立的知识组织成有意义联系的概念体系,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学习型人才?教学方式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转型。实现由传统教学向核心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教学的转变,学生不再掌握琐碎的地理对象和现象,而是深刻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塑造一个地区的地域特征,实现由新手思维向专家思维的转变。
2.“互联网+”时代单元设计的变革。“互联网+”时代,核心理念引领下的单元教学是高效学习的基石,线上单元教学是推动高效学习的催化剂。以单元课程四要素“确定情境任务目标”、“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课程活动与体验设计”、“课程经验交流与评价”为对比标准,从“设计北纬30°环球之旅”、“认识世界”主题、北纬30°环球之旅设计与竞标、竞标答辩与评标”四个角度对线上线下教学实践进行了对比分析。
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使得课堂上分层教学、在现实生活中教学成为可能,也使得教师的指导方式更加多样化。在“互联网+”时代,改变“教什么”和“怎么教”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关键。结合本次实践研究,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区域认知、实践能力等技能和方法为重点的单元教学,在线上学习中效率更高;以培养思维和价值观为重点的单元教学,在线下学习中效率更高。
在“云”上精准分享教学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王旭
网课吸引力不够大?课堂能否激起学生兴趣?网课能否引起学生足够的关注?经过几年“高中+在线”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教学的精准化。如何实现精准化?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精准教学实施流程。
课前精准施策。云课堂打破了客观因素的制约,能更好地实现教学分层。为了实现资源的精细化,增加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因资源背景丰富而导致高中生教学过程中的紧张感,我们在难度和核心层级两个维度上进行了资源的差异化。对于试卷的讲解,我们会针对每一道有讲解意义和拓展需求的题目录制微课,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分享给学生。
课堂精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细化教学内容之后,会在这一节课的重点或难点预设问题。在课堂的关键环节,PPT上会放置这样一个小测试的链接。点击链接,学生可以完成2-3道题的课内测试,老师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实现了线上教学的留白和互动,但相比线下教学,参与度更强,自主思考能力更好。
课后精准评价。知识层面的评价主要依靠在线作业的互动,批改作业时不仅可以留下标记,还可以通过语音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真正体现出针对性、个性化、反馈及时的优势。在高三复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层面,更要关注学生的心态和情绪,我们会根据教学情况,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访谈,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也能及时调整教学。
基于“互联网+”的高中语文教育信息化发展实践研究
蔡可人 北京八一学校
教学模式转型。在线教学需要用一系列合理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用思维密集型的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汇聚在屏幕之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完成传统课堂中碎片化的子任务,如词语分析、作品翻译、内容理解、情感把握等。学习活动在任务驱动下自然进行。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单元推进过程中,我运用了12项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利用PPT呈现重点内容、展示相关图片;利用短视频介绍作品背景、人物生平;播放专业背诵音频,引导学生背诵;利用钉钉即时发布作业、统计完成情况;利用钉钉打卡背诵视频,观看学生背诵;定期发布精选适合学生的线上课程资源链接;利用微信、腾讯会客群自主讨论,利用问卷星进行调查等。还有课程创作平台、成绩管理与评定体系、Xmind等思维导图制作工具的运用。
学科资源整合。汉语教学“资源库”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可按程序检索、具有一定规模的、用于支持网络汉语教学活动的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动画等各类素材的集合。它是汉语教师通过网络授课、辅导、考试的资源;也是学生通过网络上课、自学的资源;也可以是教师备课、继续学习、开展汉语教学和研究活动的资源。
引导学生的思想。网络交流在带来自由和便捷的同时,也暴露了键盘的人性。表达和交流被放大,但绝不能放纵。语文教师要端正学生的思想,端正态度,引导学生做好网络的倾听者、表达者和合作者。这应该是当前网络教育教学的必要任务,甚至是首要任务。
智慧赋能,探索“全云化”教学的多样性
王佳瑜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我从事在线教学已有8年,一切始于2014年一个学生的小需求——他想要一个软件,可以在学完一天的内容后,通过几道测试题,快速测试和巩固内容。几位年轻老师一拍即合,组成了一个小团队。2016年初,我们申请了国家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我们的研究学术化,总结出了互联网技术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系列教学流程,包括课前对学生备课的反馈,课中对学生薄弱环节的分析,课后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估等。
2020年,我综合前期对在线教学的研究,制定了云端教学的整体实施策略:录播课程用于核心知识,直播课程用于考题讲解,弹性问答环节让师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利用在线评论产生的大数据及时形成评价。
2022年,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宽裕了,选修课也能正常进行。但我又面临一个问题,我的选修课是地理野外实习。最后我们地理组决定采用野外实习直播教学的方式,老师带着直播设备到现场授课,学生跟着老师的镜头走过国道、乡村小路,老师边走边讲解、边感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信息化的浪潮不断席卷而来,教育也不能拒绝信息时代,我们要利用信息化教学的进步来改善教学,深入的教育科研是改善一线教学的有力工具。在线教育不应该是疫情之下的无奈之举在网上学习英语,而应该是常态化应用。作为一线教师,我呼吁信息技术更加友好、更加实用。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乔爱玲教授点评。乔教授表示,七位老师都提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这不仅提出了理念和模式上的创新,也探讨了未来教育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从海淀区七位老师带来的案例来看,他们能够基于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然后进行课堂设计,解决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通过平台下的分层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以活动为引导,从思维引导和学习状况入手,基于在线作业反馈,结合资源评价,实现个性化的点评或提升。这是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圆桌论坛由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马涛主持,邀请了101中学信息中心主任赵海峰、五一小学信息中心主任徐大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信息中心主任石媛等嘉宾,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就如何用信息技术支撑一线教师教学进行了探讨。
史原主任提到,海淀区建成智慧教室后,班级可以进行直播授课,除了疫情期间学生或老师不来学校的情况,利用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平台,为学生同步课堂,这样无论老师或学生是否在家,我们的课程都可以照常进行。此外,平台在会议直播、线上活动、教师轮换、线上备课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史主任建议,未来教研活动也可以利用平台开展,提高教研和教学效率。
徐大地主任分享了学校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他提出了线上教学新模式,并在此模式基础上提出“四个整合”:整合线上资源,打造动态资源库;整合设施设备,包括全区智慧教室录播系统;整合教师资源,创新开办年级直播间;整合集团校资源,开展跨区域互动课堂研究。
赵海峰主任认为在网上学习英语,信息平台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便利,即教师使用这个平台时,应该感到舒适、好用。比如我们正在开发的作业平台,可以将相应的资源存放在资源库中,教师布置作业时,从资源库中在线布置作业即可。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管理人员是否可以通过平台快速了解今天的课堂情况。我们希望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的一线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
我相信,“互联网+”教育的探索不会因为疫情的变化而放缓,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继续深刻而全面地改变和塑造教育形态。作为“基于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验区”和“智慧教育示范区”,海淀区将继续探索“互联网+”赋能教学方式创新,智慧赋能。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