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明 ||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与英语学习活动观
全文共7200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外语专业的主要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融合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强。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目标和实际情境为基础,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思、用、创”活动为基本载体,认为英语学习具有互动性和成长性的特征。教师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应加强对外语学习的系统性认识,深化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辩证思考,形成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整体化理念。
梅德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语言之一,是世界多元文化和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帮助中国了解世界、增进与各国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开阔国际视野,建立跨文化意识,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人文交流的重要性。英语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主要外语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融合的特点,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学习外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学习者在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策略、跨学科学习等方面的一般素养的提高。
虽然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耗时低效,教师、教材、教法的素质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考试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我们不仅要重视这些问题,更要探究其原因,从分析英语学习的关键要素入手,辩证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学习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规律,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英语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推动英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1.英语学习的内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学”一指“从读书、听闻、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其次指“模仿”。定义指出,“学”是一种综合活动,包括输入(读书、听闻)、加工(研究)、输出(实践)等。学习者从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即形成认知和能力。对“学”最有见地的论述,见于《论语·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把“学”与“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学即实践,学与行相辅相成。学既包括体验、认识、吸收,也包括运用、实践、锻炼。
学习过程涉及时间、空间和尺度,包括学习者对事实、概念、模式、程序等因素的感知变化,也包括学习者社会实践和参与方式的变化。有学者指出,学习是指学习者行为的变化,学习者行为的不断变化可以归因于某种学习的发生。按照这种定义,真正的学习能够改变学习者的认知和能力,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改变认知和行为。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在某种情境中获得经验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变化的过程,是通过不断的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尤其是在特定环境中通过经验获得认知和能力的过程。
真正的学习在于“学而时习”。学习应是学习者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经历和行为,体现变化或更替。学与习相辅相成,学习是习的动力,习是学与学的关键。所谓“学”与“学”学英语的意义在哪些方面,体现在学习者“能做”与“会做”,是否“会做”与“做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2年版)》提出要转变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充分发挥实践独特的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与思相结合,提倡“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课程计划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育人方式的基本特征。
从以上论述可知学英语的意义在哪些方面,“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要素,真正的英语学习应该是“边学边练”,边做边学,边用边学学英语的意义在哪些方面,边学边创造,只有学与思、学与用、学与创造相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的学习效果。
2.从英语学习活动的角度看英语学习
1.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辞海》对“活动”的定义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行动,或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所谓“活动观”是指对活动的认识、看法或态度,“学习活动观”是指从“为懂得而学”到“在懂得的基础上学以致用”的认识、看法或态度的转变,坚持“学思结合、以用创为本”、“知行合一”的原则,从“单纯的学习”到“学而时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的概念,明确了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并尝试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化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版)》)吸收并采纳了《课程标准(2017版)》中关于英语学习的基本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学思结合、以运用和创造为基础”的英语学习活动概念。至此,英语学习活动概念的内涵已经明确。它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英语课程学习理念,以学习目标和语用情境为基础,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思、用、创”活动为基本载体,认为英语学习具有互动性和成长性特征。英语学习活动理念体现了新时期外语教育所确立和践行的以素养为本、学与行、学思结合、用创结合、知行合一的外语学习理念,以及以此理念为基础的教学范式,强调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其中,学习理解贯穿全过程,应用实践伴随学习理解而发生,促进概念理解向应用能力转化,迁移创新既是新情境的实践,也是新内容的学习。
2. 基于活动的英语学习观的启示
活动导向英语学习法不是一种具体的外语教学法,因此它不能也不会取代许多现行的或具有广泛影响的外语教学法或教学理论,如任务导向教学法、输出导向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等。这些外语教学法衍生自认知型、体验型、人本主义型、功能型等学派,应用目的各有不同,有其独特的地位和贡献。活动导向英语学习法不是这些教学法的升级版,也不是混合版,但它可以从教育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理论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人类语言发展和外语学习都受到一般学习规律和语言认知规律的制约,影响着人类语言感知与表达、信息获取与处理、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创新等能力的发展。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外语首先必须遵循语言认知规律。自然语言及其应用包括概念、框架、标签、层次、属性、视角等要素,具有相似性、典型性等特点。英语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在认知领域、心理空间、焦点定向、概念迁移、语法化、概念化、范畴化、图式化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贯彻英语学习活动观需要理解语言与思维、符号与意义、联系与认知、概念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坚持英语学习活动观,就是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实践性的语言学习与应用活动,由语言输入、理解、表达、互动、建构等一系列基于意义认知与交流的语用活动构成。《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英语课程应坚持体验式学习、实践式应用、迁移式创新的学习理念,鼓励学生围绕真实情境、真实问题激活所学知识,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索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式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往复的语言学习与应用活动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获取、梳理语言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内化所学语言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进行初步应用;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改变现行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落实课程目标、实施深度教学和适度学习、提高英语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角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情境化、层次化、实效性的学习活动。
3. 活动式英语学习方法的价值
英语学习活动观本质上是一种体现学习者立场、以素养为本、强调能力、知行合一、博采众长、具有包容性的语言教育观。20世纪,外语教育界出现了几十种各具特色的外语教学方法。世纪之交,“后方法”时代到来,即以综合方法或折衷方法取代“标准教学方法”的时代。现在外语界普遍认为,教学有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可以运用。同时,虽无固定方法,但必有方法,英语教学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素养发展理念、秉承“学而时习”、“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知行合一”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应运而生。
学习活动驱动的英语教学突破了传统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内容的语言本位障碍,强化基于语言形式的意义感知和表达,突出主题引导和主题意义的探究,提出语篇学习的概念和基于语篇的综合学习要求,重视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等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运用。
以理解、评价、表达主体意义为基础的英语学习活动,突出语言输入、互动与输出的联系。有意义的、情景化的、交际性的英语学习活动,使浅显的学习走向深层次的学习,使符号识别走向意义识别,使概念理解走向生活应用,使机械的操练走向情境练习,使问题解决走向问题解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活动学习课程内容,在语言、文化、思维、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在语言能力方面,英语学习的活动观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及各种策略,在具体情境中参与相关话题的语言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活动,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发展有意义的交际交流能力;在文化意识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了解不同国家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发展跨文化交际交流能力,形成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思维品质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注重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和创造语言和意义,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促进语言学习,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逻辑性、辩证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交往中合理有序地表达意见;在学习能力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学会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会运用学习策略,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语言学习既是工具性的,又是人文性的学英语的意义在哪些方面,注重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言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体系,更是一种文化和文学体系。从形式上看,学生所学的英语是由语音、语法、词汇、句子、语篇、风格等语言要素构成的。但从内容上看,英语学习是文化、文学、文科、文史方面的学习。此外,风格、体裁、语用等方面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英语学习活动视域下的英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体系的习得,更是语言素养体系的培养。以意义探索和交流为重点的英语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文字,理解情感,形成语感,发展思维,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精神境界。
3. 对英语学习活动的看法
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带来的启示
1.加强对外语学习的系统性认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思维的媒介、交际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实现思维的工具功能,是思维存在和表达的基本形式。语言、文化和思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此,语言学习与能力发展涉及语言系统、文化系统和思维系统的学习与发展。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构成语言系统的基本模块,如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更是超越符号系统、基于社会情境和生活语境的文化学习与思维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学习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认知的语言学习,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不同的符号系统,更是学习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从感知、认知到表达、交流,从输入、吸收到内化、建构,英语学习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同步发展的过程。
外语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基本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是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外语学习的系统性认识,转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整合优化知识模块,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应用能力和价值观。
2.深化对英语学习活动理念的辩证思考
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应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立足情境,依托口语、书面语等多模态语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练习、迁移创新等融语言、文化、思维于一体的活动,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应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习条件进行活动设计,不追求所谓的标准化路径和环节,也不刻意在每一节课中机械地安排学习理解、应用练习、迁移创新等活动。
学习与理解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习得与整理、概括与整合等,但不应将其视为学习与理解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与理解时也需要描述、解释、分析、判断、推理、论证和评价;应用与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解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但不应将其视为应用与实践活动,因为学生在应用与实践时也需要整理、总结、整合、推理、论证和批判;迁移与创新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但迁移与创新活动不应简单贴上这些标签,因为学生在迁移与创新时更需要整合、推理、解释、分析、判断和应用。固化的活动路径、僵化的活动方法,会导致“只见课不见人”、“重教学过程轻学习结果”的结果。
此外,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也应注重创设多元情境,充分发挥迁移活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迁移往往与情境密切相关,迁移行为需要具备将一种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延伸到新情境中的能力。浅层学习往往停留在单一情境中的输入、记忆的层面,而深度学习则可以促进学生在多元情境中的输出、交流和迁移能力的发展。但无论是单一情境中的学习,还是过于情境化的学习,都可能对迁移产生负面影响,使学习者形成的认知和经验变得偏颇或机械,无法在新的情境中解决新问题。
因此,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应辩证地看待不同类型活动之间的关系。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学习活动并不是孤立的、纯线性的、单向的活动。例如,学习理解可以走向应用实践,应用实践也可以回归到学习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动的。同样,应用实践可以走向迁移创新,迁移创新也可以回归到应用实践。当然,应用实践之后的学习理解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或复习,而是一种进阶的学习或新内容的学习。迁移创新之后的应用实践不是退步,而是当应用实践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实践,使学习和应用齐头并进。另外,以话语为基础是学习理解的必要条件,深入的话语是学习理解的充分条件。迁移创新不应该脱离话语。一切语言学习活动都应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也应以语篇为基础。
3.形成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综合理念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应遵循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整合”原则。为了避免英语教学中出现教条主义、思维僵化、观点孤立、学习碎片化、训练机械化等问题,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整合学习的要求。“整合”是英语课程标准中的高频词,如在《课程标准(2022版)》中出现了23次,包括基于情境的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应用中以整合的方式学习语言知识等。
我们提倡辩证整合观,要求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既要突出核心主题,又要兼顾相关主题,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体验等,选择和组织不同层次的活动。各种活动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学、用、迁移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不是先学后做的刻板关系,而是互动、交叉、综合、循环、互动的关系。
因此,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协调学习目标、单元主题、教学过程等因素。具体来说,要创设真实情境,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力求直接、简洁、有效,考虑地点、场合、交际对象、人物关系和交际目的,促使学生根据相关语境自觉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保证交际得体、有效。还要运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信息的获取与整理、总结与整合、内化与运用;引导学生建立零散信息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围绕主题总结提炼语言结构和意义点;善于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讨论与反思,鼓励学生围绕有争议的话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也应了解世界各国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趋势,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受益于科技进步,外语教育的学习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化学习、视觉化学习、移动化学习等学习方式层出不穷。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要求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要体现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具有主动性、建设性、真实性和合作性的特点,并要求英语能力目标包括社交互动能力目标、信息接受能力目标、表达能力目标以及语言、文学和文化欣赏能力目标。英语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更要帮助学生形成品格和处事能力,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发展和提高跨文化交际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修身养性、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为学生配备一些所谓的“实用工具”。英语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审视和鉴别不同的文化,描述、比较、解释和评价中外文化,吸收文化精髓和文明优秀成果,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学英语不仅要学什么,还要学了做什么。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思维的媒介、交际的工具。语言能力的习得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是融文化、思维、交际为一体的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英语学习是一种学习,思考梅德明 ||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与英语学习活动观,使用和创造的活动,它由一系列基于认知和交流的语言活动,例如语言输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语言互动和语言构建,这是英语学习活动的观点。基于主题,元素集成英语结合学习和思考,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文从“课程,教科书和教学方法”中选择,第8、2024页,第86-90页。
扫描QR码以购买全国小学和中学新教科书(中文,数学和外语)培训课程记录
提交给本金的电子邮件地址:
资料来源:课程材料和教学方法
编辑丨智囊团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