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沁湾区|用英语讲武侠故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武侠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力构建出独特的侠义世界,其背后隐藏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金庸、梁羽生的作品被译介到世界各地,其影响力早已超越国界,成为海外读者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大侠”精神不仅融入中国小说、网文、影视、动漫、游戏等不同媒介,更成为中国文化中令人神往、感动的存在。
在武侠故事的海外传播中,翻译家是极其重要的人,他们用另一种语言编织武侠梦想我要学英语,连接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
不同译本的武侠小说
红色的头发,像火焰一样,有点冒险。
一袭黑衣的她,神秘深邃,隐藏着性格与故事。这套穿搭就像是一个传统的盒子,但一旦打开,一个难以捉摸的奇幻世界便会飞出来。
武侠小说就是这样一个剑拔弩张、性格自由的世界,其代表自然就是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4月19日,金庸作品英译本译者张菁现身广州参加“墨香侠骨——金庸、梁羽生百年诞辰纪念展”,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张静在香港读中小学,在英国修读艺术史,毕业后在英国博物馆工作数年,后到香港剧院工作。因为喜欢上海,她在上海呆了十年我要学英语,现居深圳。张静的优势不仅在于中英文很好,还在于她对戏剧很了解,能把魔幻的东方武侠故事按照西方的阅读口味重新组合。
2018年起,张静翻译的《射雕英雄传》三部曲英文版在欧美出版,成为英语大众阅读市场上畅销的译作。仅英国麦克利什出版社出版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就已售出十余万册。近年来出版的许多欧洲语言译本也部分改编自她的英文译本。
受访者张静
翻译这些好玩的东西需要花多少功夫?
故事中的英雄或斩妖除魔、武功盖世、或手执利剑周游四海寻找真相,他们的每一次冒险都惊险刺激、引人入胜,但这些对于外国读者来说,真的容易理解吗?作为一名译者,每一句即将发表的文字,也都充满未知与兴奋:除了准确,是否能打动人心?外国人是否满意?我们引以为傲的东方美感是否传达出来?中国人内敛的性格张力能否转化为故事的节奏?
张静:翻译的难度有很多层次,最明显的就是名字和动作。动作往往富有诗意,所以当我真正学拳的时候,发现很多动作其实是真实拳谱的名字。所以,名字常常被用来描述动作,而译者需要通过前后的补充描述,把人物在做什么说清楚:比如“finding a stitch in the sea”怎么翻译?英语中没有finding这个词,应该是向下舀的动作,其实就是攻击对方的下半身。
学拳击有益健康。如果我翻译一本变态谋杀小说,我也会学习枪支、武器和法医学。只要你喜欢,你就会觉得很有趣,我希望你的读者也会喜欢读你的作品。
喜欢武侠小说的读者也明白,武侠小说是靠打斗场面推动故事发展的我要学英语,需要想象力。那些“烦人”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往往是打开新世界的机会。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功夫、服饰、美食、名山大川等感兴趣,如果兴趣和他不谋而合,就可以探索背后的完整世界。比如穴位按摩就和中医有关,喜欢的人就会爱上它。
第二是引用各种中国古诗词甚至佛经,这个很难,不产生共鸣的人会觉得特别麻烦。我分享一个跨国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武侠秘籍《九阴真经》里面有梵文内容,是金庸先生通过参考佛经和蒙古早期历史,用汉字记录外语发音而创作出来的。为了翻译这些句子,我借助英梵词典重新整理了内容。后来我发现《射雕英雄传》在印度等南亚国家有售,也就是说我们译本的读者可能懂梵文或者类似梵文的语言。我当时很害怕,怕我的“梵文”有不该有的含义,就连夜在网上发帖:“谁认识懂梵文的人?”最后我找到了一位住在印度、懂梵文的英语作家,确认我的翻译是正确的。最后我还是稍微调整了书中关于“梵文”起源的解释,从简单的拼写变成了与中文结合的密码……总之,它应该是外语!但不能是杜撰出来的外语!所以翻译这份工作可以说是边翻译边学习,每次都能学到新的东西。
当然,这种困难有时也很有趣。比如大家都喜欢中国菜,翻译美食内容很容易打破国界,引起共鸣。当我翻译黄蓉做的一道菜叫“二十四桥明月夜”时,我又疑惑了。这“二十四桥”是不是一共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在《梦池随笔》中认为有二十四座桥,并记载了每座桥的位置和名称)?还是只有一座桥叫“二十四桥”(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说吴家砖桥即为二十四桥,位于今扬州瘦西湖)?我看了笔记,查了地图,终于倒推逻辑:这是一道蒸豆腐菜,沈括的二十四座桥就是根据二十四块豆腐说的!所以这是一个逻辑问题(笑),我猜金庸先生在创作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中国的和国外的有趣的故事到底有什么不同?
张静:典型的西方故事,通常会在开篇第一分钟就把一个难题抛给读者(观众),比如主角已经站在悬崖边上,读者仿佛进入了一场游戏,开头必须紧张刺激,充满悬念,需要立刻解开难题的节奏,读者开始代入角色做任务;而中国传统小说很多都是章回式的,开篇还离主要矛盾很远,比如《十八年前》(笑),为了烘托气氛,放慢进度,但它有内在的开始、发展、转折、结局我要学英语,演绎本身就有张力。但难点在于,必须经过冗长的打斗和古诗背景。大部分西方读者会跳过这一步,直接进入下一个情节,就像我们读英文小说,遇到莎士比亚的诗歌,会跳过这一步一样。那么这时候译者就需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制造一些“钩子”来吸引读者,然后再把背后隐藏的故事讲清楚,这样后面令人难以抗拒的情节才能顺利展开。
在我的理解中,译者就像媒人或者桥梁,不是被动地工作,而是主动地工作,甚至可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原文中缺失的一些信息,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感受到镜头感。换言之,该用灯光的时候就用灯光,该用舞台设计的时候就用舞台设计,让读者尽快避开相对枯燥的部分,进入到有趣、刺激的剧情中。
《射雕英雄传》英文版的海外读者从几岁到几十岁不等,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和各个国家。有海外华人儿童,也有在国际学校就读的中国儿童。他们把武侠小说作为国学入门读物,因为作者把千篇一律的历史文化融入有血有肉的英雄故事中,读起来非常轻松。金庸、梁羽生的小说问世六十多年,一直很受欢迎,至今还在被翻拍,足见其受欢迎程度和经久不衰。一般8万至12万字的英文小说,已经有200多页了。科幻小说篇幅较长,通常12万字,300至400页,而《射雕英雄传》却有15万字,500多页。说是用来撑门的也不为过,麦克利什出版社是一家不以商业运作的出版社,能卖出十万册真是奇迹,这些都说明大家都很感动,故事抓住了人性,堪称文学经典。
武侠小说为何这么受欢迎?同感!
张静:有些描写非常有共情力。比如我们都是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它们超越外在的身份、超越国家种族。比如父母、恋人、友情、喜怒哀乐,都是超越时间、空间、文化、语言的。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新版梅超风追忆往事,往事如烟,从她的角度看,这个段落非常感人。你知道西方故事通常场景简单,就是一两个人的交流,但东方武侠经常以群像的形式出现,这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习惯。还有一灯大师当众追忆他和瑛姑的故事,里面充满了爱恨情仇,但人物设定一定要隐忍,很有张力,这也是中外读者非常喜欢的一个部分。
翻译需要时间打磨,工作中总是很享受那些让我兴奋、感动的时刻,只要在审稿时能读得顺畅,甚至忘记自己在工作,我就很开心了。这说明我并不啰嗦、不重复。虽然英语单词就那么多文沁湾区|用英语讲武侠故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但做到不重复也不容易(笑)。
不管故事好不好,至少能看出作者的诚意,是刻意创作还是胡乱瞎搞?金庸和梁羽生不仅是文学大师,也是资深翻译家,早年都在新闻界做过翻译,功底扎实,知识渊博。在他们那个年代,知识是吃在肚子里的,不是吃在人工智能里的。所以,好故事就像一道美味的食物,只有尝过才知道,真的好吃。
撰稿人:任天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