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博士招生考情分析 | 中山大学
考试形势分析系列就到这里了。 未来几天,小编将对国内各大高校新生博士生招生情况进行梳理,包括招生人数、申请及考核条件、复试比例、复试方式、博士生导师介绍等中山大学英语专业,另外关注川考博也将持续关注2023年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今天是中山大学的特别会议!
阅读指数
1. 招生人数
二、申请条件
3. 材料提交
4、综合评估录取
五、博士生导师简介
注册
2022年:2人
2021年:4人
2020年:4人
申请条件
传播与设计学院2022年将通过以综合素质能力评估为基础的“申请-考核”招生制度招收博士生。 申请人须按照中山大学2022年博士生招生简章进行注册并提交申请材料。 传播与设计学院招生章程及相关要求。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具有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规定的身心健康状况。
2.已获得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最晚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
3、由两名与所申请学科相关的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
4. 持有境外学历证书申请的考生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并在资格审查时提交认证报告(最迟须在入学前提交)。
5、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较强的科研能力,英语水平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发表英文专业学术论文;
(2)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6分,或新托福成绩≥90分(旧托福成绩≥580分),或雅思成绩≥6.0分;
招生类别及学生人数
传播与设计学院各专业均不招收就业型博士研究生(不含国家专项计划)。 申请“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人选,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山大学2022年博士招生学科及专业目录》招生人数为我校2022年招生计划人数,包括硕士、博士生和直攻博士生人数各单位招生计划使用情况统计表(详见《中山大学2022年已录取学生》)免试博士生招收单位招生计划使用情况统计表,网址:),请密切关注网上信息。
材料提交
总共需要10项材料:
(一)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表》。
(二)个人陈述:学习、工作经历、经历、能力、特殊成就等,不超过2000字。
(三)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博士学习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不少于3000字。
(四)成绩单:本科、研究生成绩单(原件或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的复印件均可)。
(五)代表性学术成果:包括已发表论文、未发表论文或学位论文,不超过3篇。
(6)两封与所申请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同等职称)以上专家推荐信(空白表格可网上下载)。
(7)硕士学位证书、学位证书各一份(加盖公章)(境外学位学历需提供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硕士学位证书需提供学位证书)提供查询结果)。 应届硕士生应提供学生证复印件。
(八)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九)有效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护照)复印件。
(10)体检表(二甲及以上医院审核并盖章,空白表可网上下载)。
未在规定时间内网上挂号、缴纳挂号费或提交(寄)申请材料到我院查验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资格。材料审核
传播与设计学院组织以博士生导师为主的专家组对正式审核通过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根据招生计划,按照一定比例和考核分数,评选出综合考核考生名单,并在单位网站公布。
综合评估及录取
综合考核分为笔试和综合面试两部分。 主要对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训练与素质、分析与操作能力、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具体考核时间、地点由学院办公室另行通知。通知材料审核通过的候选人。
1.笔试
笔试是学院安排的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统一测试,内容涵盖新闻传播、政治传播等相关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 笔试时间3.5小时,内容涵盖英语翻译与写作、政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每项满分100分,总分300分。
2. 面试
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根据笔试成绩和当年实际招生名额,综合确定面试考生名单。
面试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 组织专家组根据二级学科对候选人进行面试。 申请人必须向面试组做报告,包括介绍个人的科研经历和成果、对拟从事的研究领域的理解和看法、拟从事研究工作的想法和理由。 。 每次面试时间不少于40分钟,其中PPT演示时间约20分钟,面试总分为300分。
入场
1、总成绩为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之和。 总成绩按照学科方向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确定推荐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核,然后在学校网站上公布。
2、笔试成绩低于18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面试成绩低于18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3、不接受特殊招生申请。
博士生导师简介
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历任院长助理、副教授、副院长、新闻系主任。 2014年1月被聘为教授新传博士招生考情分析 | 中山大学,2014年7月任院长。
研究方向:新闻制作、新闻从业者、新媒体与社会等。
项目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科研项目“大数据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防范体系构建研究”(16JZD006)。
纸:
一、新闻新生态中的事实核查及其对新闻真相观的影响
二、“一国两制”作为制度创新的话语:媒体建设与变迁特征——以《人民日报》的报道为例
三、中国互联网平台治理:路径、效果与特点
陶建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发展传播、记者、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项目资金: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生成研究”(16ZDA219)。
2.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信息扶贫精准传播机制与模式研究”(18BXW063)
纸:
1、信息贫乏还是信息丰富:可行性视角下农村居民信息分化及政府支持效果研究
2、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居民的数字频道选择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国际传播战略
钟志金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新媒体环境下的公民社会与政治传播、社交媒体与社会资本、公益传播、健康传播、网络游戏研究
项目资金:
1.香港网络舆情领域社会思潮与行动动员研究,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负责人。
2. 大数据时代计算通信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3、增强港澳同胞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研究,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负责人。
4.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研究基地项目
纸:
一、《人民日报》全面小康社会报道内容分析(1980-2020年)
2.网络舆情研究中的情感计算
3、网民阶层与机构认同:媒体影响、权威人格与地域差异
卢家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英语专业,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规制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应用研究委员会学术顾问,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与发展咨询专家建设委员会。
研究方向:传播法、网络法、政治传播等。
项目资金: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困境与普通法体系构建研究”(18BXW114)。
纸:
一、无奈的选择:数字时代隐私转移的表现、原因与权衡
二、在线个人信息处理的含义、法律原则及必要原则的适用
3. 固守过去:人工智能时代合理隐私期望的法律适用
陈卫星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传播学会理事、北京记协理事
研究方向:传播学、传播理论、国际传播、媒介文化。
纸:
1. 数据变异与算法的社会构建
2.智能通信的认识论挑战
三、福柯的“主体化”及其传播学的认识论意义
聂景红
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 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方向:政治传播、传播政策法规、危机传播管理
项目资金:
1.国家社科基金“在线健康社区运行机制与治理模式研究”(19BXW082)
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网络的法律边界与表达权研究”子课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作用研究”委员会从司法理念和制度层面强化网络监督力量。
纸:
1. 网络健康社区意见领袖内容传播力影响因素——以丁香园“丁香大师”帖子为中心
2.5G时代视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3. 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满意度研究:社会存在理论视角
吴惠悦
教授,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2012年成为中山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智能媒体传播、人机交互、交互设计、虚拟现实
项目资金: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山大学英语专业,起止时间:2018.1~2021.12,在研,主持
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山大学英语专业,起止时间:2021.1~2023.12,在研,主持
纸:
1. 智能手机背屏盲打输入法键盘布局设计研究
2. 基于语义三角形的自然人机交互模型
3.沟槽烧结芯热管的制作及热性能
张宁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政治传播、危机传播、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媒体关系与新闻言论研究、媒体社会学
项目资金:
1.广州市大数据与公共传播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99)
2.中山大学2018年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融合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教学团队”;
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16JZD006)。
纸:
1、政治萌:网络青年亚文化的新表现形式
2. 大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基于“人-技术”视角的研究回顾
3.大数据与舆情研究的“知识图景”:基于“人与技术”分析框架
张金光
教授、博士生导师。
心理学前沿:进化心理学编辑委员会。
研究方向:进化心理学、新媒体
李彦宏
传播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教授。
研究领域:媒体与弱势群体、公民传播、传播政治经济学、新闻研究
项目资金: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媒体传播工程实施研究”(21BXW002)
2.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媒体体系与社会信任”(19ZDA335)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信息扶贫精准传播机制与模式研究”(18BXW063)
纸:
1. 为什么人们相信假新闻:“假新闻信念”的认知心理学解释
2. 生成式创新:制度嵌入如何塑造新闻创新差异——三种媒体数据新闻实践比较
三、草根全球化、科技赋能与中国农村青年的非洲叙事:快手平台三位视频主播分析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