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我做企业的三个基点之学习篇
来源 | 读书会主席
我在企业工作了40年,积累了一些经验。 我经常被大学邀请给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生讲课,也被许多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邀请来交流经验。 大家对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企业管理方法、甚至我的人生观都很感兴趣,经常要求我系统地给大家讲我的企业故事。
为此,我写了《实践致远》和《改革思考》两本书,讲述了我的创业经历和改革思考。 事实上,我没有什么经营生意的秘诀。 如果一定要讲的话,我想说一下我经营企业的三个基本点:学习、创新、责任。 正是这三个基本点让我能够坚守在公司并取得一些成绩。
由于学习、创新、责任这三个部分比较长,我将分三篇文章在CEO读书俱乐部公众号上分享。 今天分享一下学习部分。
我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这么多年一直在学习。 我喜欢向书本学习,也注重在实践中向别人学习。 通过一路学习,我从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经营者。 希望以下我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热衷于阅读和解决问题
我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 小学的时候,一开始很贪玩,到了五年级突然开悟了,毕业的时候成绩也不错。 中学时,我的成绩也是年级前茅。 大学时,我就读于河北大学。 毕业时,由于我的优异表现,整个化学系给了我北京唯一的录取通知书。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工作时,我带的行李箱很重,除了衣服以外,全是书。
母亲是我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启蒙老师。 她毕业于师范学校,热爱文学。 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读书,读小说,背诗歌,尤其是名人传记。 我经常读妈妈最喜欢的文学书籍,比如丁玲、老舍、赵树理的书。 我姐姐也喜欢读书。 那时候她喜欢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火金刚》等,我也和她一起看这些书。 书中的保罗和程刚是我敬佩的英雄。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名言和成钢令人肃然起敬的最后一首诗将令我终生难忘。
1973年到1976年我排队的那段时间,实际上成了我学习的好机会。 当我插队的时候,村上有一个女孩。 她的父亲在市教育局工作。 家里的书很多,尤其是初中、高中的全套语文教材,让我可以系统地学习语文。 她家还有电唱机和一些文字朗读记录,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忆江南》等,我就跟着那些记录学着朗读。 那段时间我也读了很多小说,比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的书。 那些文学作品对我影响很大。
后来我到人民公社做了一年农业技术员。 我读了一些米丘林和摩根的书,还读了一本英文翻译的关于植物生长的书。 从此,我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我负责育种,学习了玉米和高粱杂交育种技术。 我还去果园学习修剪。 没想到几年后,我竟然把这些技术原理应用到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瘦身健身”上。
当我插队的时候,我真的很喜欢《自然辩证法杂志》。 这本杂志主要介绍西方科学和前沿思想。 每次杂志一出来,我就从城里的书店买一本。 这些书满足了我当时的好奇心,后来带到了大学,毕业后带到了工作单位。
大学期间,除了看专业书籍外,我还喜欢看文学、历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如《安娜·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拿破仑》、《梦的解析》等当时,学校的理科生有两张理科借书卡和一张文科借书卡。 同学的文科借书证大部分都是借给我的。 当时,我宿舍的单人床墙上贴满了书。 大家都嘲笑我抱着书睡觉。 我从来没有午休的习惯。 暑假里,我每天中午在学校操场看书,然后下午两点和同学一起去上课。
解决数学问题也是我的爱好。 化学学生学习范迎川的高等数学题集,我买了一套六张俄文高等数学题集供数学学生自学练习。 另外,我还经常去图书馆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乐此不疲。 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喜欢解决问题,但我知道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了我的逻辑分析能力。
知识的逻辑是一样的
知识的逻辑是相通的,文学艺术的一般逻辑和企业管理的逻辑也是相通的。 比如电视剧《大染坊》中的陈六子,从小不识字,却痴迷于听“说书人”的话。 正是那些“说书人”的待人处事原则影响了他的思想。 德鲁克认为,商科学生应该学习短篇小说写作和诗歌欣赏,因为短篇小说写作描写的是人,诗歌欣赏是关于情感的,而商业管理的核心正是人和情感。 广泛阅读固然有益,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只能读好书。 普通的书翻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您有好的想法,请仔细阅读。
阅读经典有很多好处。 我在中学的时候就认真地读过中国的四大名著。 后来我做生意的时候经常想起这些书。 比如《三国演义》讲的是谋略,讲的是天下大事; 《水浒传》讲的是联盟重组,宋江靠着“忠”字广纳各路英雄; 《西游记》讲的是创新,各种宝宝经常“变”; 《红楼梦》讲的是大公司的病。 王熙凤说,大公司有大困难,但实际上是患了大公司病。 宁荣二宅正闹得沸沸扬扬,你看贾宝玉他们整天嬉闹,哪知道这栋楼快要倒塌了。
大学的时候,我也有出国的梦想,所以大学毕业后,工作之余,我认真学习英语和专业知识。 工作了短短几个月,我就被选为海外培训团的一员。 那时候,出国是一件大事,是一件新奇而自豪的事情,所以我开始每天研究合同和相关技术资料,也研究英文版的建材书籍。 那次出国留学的经历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向,让我对企业的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时候我喜欢去两个地方看国外的技术书籍:一是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一家外文书店。 书店二楼有很多中文翻译的书籍。 我对质量控制方面的书籍很感兴趣,买了很多书。 谈论质量控制的书籍较少; 另一个是专利局。 我喜欢看介绍国外专利的书。 我学的是高分子化学,这个领域的专利特别多。 那段时间,我的月工资只有四十多元。 除了吃饭,我的工资几乎全部花在书本上了。 我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阅读和学习上。 如果有一天和同事出去玩,晚上躺在床上就会感觉空虚。 我感觉那天我什么也没学到,甚至会责怪自己。
出国培训对我的影响
第一次出国进修时,我才二十几岁。 我在德国、瑞典等国家看到了西方商业文明、工业文明,深深地震撼了。 在沃尔沃,我看到每个办公室里都有大型电脑和自动化的三维配件仓库。 这些场景让我很感动,因为当时拥有一台夏普计算器对我们来说被认为是一种奢侈。 。 在国外培训期间,我主要了解了工艺技术,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开始羡慕工程师,并梦想成为一名工程师。
国外培训回来后,我在车间担任实验室主任。 当时实验室主任一般由中年工程师担任,而我作为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担任这个职务也算是受到了高度重视。 我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负责树脂生产的工艺和制造,二是负责生产线上岩棉产品的质量控制,三是负责原材料和工艺配方的检测。
很快,我的命运又发生了改变。 工厂生产的产品已经卖不出去,仓库已经满了。 工厂每个月只生产一周,大家平时都闲着。 产品卖不出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正值计划经济末期,工厂正在生产未列入计划的新产品;二是当时正值计划经济末期宋志平:我做企业的三个基点之学习篇,工厂正在生产未列入计划的新产品; 第二,当时工厂的销售人员没有销售经验,不了解产品。 不确定产品的特性。 于是我主动提出做一名销售员。
为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翻译了一些国外的产品应用标准和图册。 另外,我每年还为用户提供30多门技术课程,平均每10天一次。 去香港参加展会的时候,我把团里给我的零用钱都花光了,买了营销、销售方面的书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松下幸之助、艾科卡、阿曼德·哈默等外国企业家的书在中国出版,我都买来学习。 我做销售的那些年,无论去哪里出差,我的包里都会装满书。 有一次,我去一家小餐馆吃饭,服务员接过我的包,说:“天哪,你的包怎么这么重?” ”我跟她开玩笑说:“关公的偃月剑比我的书包重多了。
在从事销售工作的同时,我一边工作一边读书,读了很多营销方面的书籍和企业家传记。 那些企业家传记对我影响很大,为我创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我在做销售的时候,部署了全国的营销网络,进行了专家推广,注重品牌建设,这些都和我当年读的书有关。
工作越忙,压力越大,越需要学习
1993年初,我成为北新物资厂厂长。 前一年,我有幸被推荐去日本参加为期六个月的工业教育培训,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了解了一些企业管理的常识。 同年,我参加了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班。 公司推荐我去学习,让我为接任厂长做准备。
但接任厂长后,我感到压力很大。 每天早上四点钟我就醒了,盯着天花板发呆,因为工厂没有流动资金,连工资都发不起。 我给导师打电话说我工作太忙压力太大不想学习了。 导师在电话里批评我,说我工作越忙、压力越大,越需要学习。
当时MBA班的指导老师是尹一夫老师。 他毕业于燕京大学,英语非常好。 20世纪80年代,中美在大连合作举办工商管理培训班。 课程由美国人授课,尹老师担任翻译。 这使得他走上了教授工商管理、教授管理思维课和会计课的道路。 因为我学的是化学,从来没有学过金融,所以这次学习给我上了企业管理方面的重要一课。
建立学习型组织
我在北新建材当厂长后每天学英语9小时半年后,发现中层干部普遍有两个特点:一是年龄大,二是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因此,我把有能力、有潜力的年轻大学生提拔为中层干部,同时选派部分干部到清华、北大攻读MBA。 通过学习,干部们的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提高。 关键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会议期间用管理术语进行交流。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提出了“办厂如办学”,这就是北新建材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雏形。
1996年我从MBA班毕业,北新建材也摆脱了我刚担任厂长时的困境每天学英语9小时半年后,公司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当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一位副校长来北新建材考察,与我就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他说:“我一直在思考中国的MBA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今天见到你们我就有了答案。” 他希望我到华中科技大学考硕士、博士,争取取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考试要求严格,但我顺利通过了管理学院陈荣秋院长的博士考试。 陈老师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跟他学习管理让我受益匪浅。 我逐渐习惯了边工作边学习的节奏,并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毕业论文被学校评为优秀论文。 在担任北京新建建材有限公司厂长的10年里,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做到了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此外,我还特别注重在企业管理实践方面的学习。 当时每年都安排出国留学,还选派干部到国内外优秀的公司学习,比如去日本工厂学习日本管理,引进5S、TQC、定点管理、零库存等管理方法纳入公司。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我记得日本三泽屋社长参观北新后对我说:“没想到北新的每个细节都管理得这么好。” 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当我接手这家公司时,它管理得非常好。 虽然还是脏乱差的工厂,但学习改变了公司的面貌。
1997年初,我到AOTS(日本海外技师研修协会)学习培训一个月。 我写过一篇文章《浅谈日本企业管理》。 这篇文章详细、系统地介绍了我的学习经历。 我认为这是我关于企业管理的更好的文章之一。
建立学习型组织,除了让大家系统学习企业管理之外,建立共同的企业愿景、加强企业内部干部的沟通也至关重要。 当我担任北新建材厂厂长时,我给北新建材干部写了六大价值观,作为公司的愿景。
一、公司发展战略是将北新建材建设成为大型新型建材科工贸综合性产业集团; 其经营战略是创建有特色的企业,以规模效益和科工贸实现市场竞争的目标。 综合利用资源,实现低成本竞争。
二是坚持“以企业为本”的思想,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关系,把企业价值的维护增值和良好经营作为重要目标。
三是追求社会大体系的全面和谐,把盈利与遵守法律法规并重。 一切动机和出发点最终都是为了服务社会。
四、质量和信誉是永恒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基本承诺。 企业应珍惜通过努力赢得的企业形象,把不断创造企业无形资产作为公开的商业秘密。
五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充分的勇气,要有足够的智慧和知识。 只有用最活跃的理念、最新的技术、最科学的管理,才能创造企业的辉煌,掌控企业的未来。
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把打造一流的员工队伍作为企业建设的首要目标。 干部要一心一意、埋头苦干、毫无怨言; 每个员工都要热爱公司,视工厂为家。 应该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当时还是非常前卫的。
这些深刻的文化理念深刻地改变了北新集团的干部队伍。 为了加强干部之间的沟通,我每周一上午安排厂领导班子成员和二级单位一把手在公司食堂一起召开早餐会。 每次,二级单位的一把手都会谈论他所在的单位。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近期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主要是给大家鼓励一下。 这些深入的交流是非常有益的。 他们不仅交流工作,还增进了干部之间的友谊。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002年2月,我来到中国建材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 当时,公司没有董事会,总经理是最高领导。 我向人力资源部查询了干部档案,发现干部没有一个有培训学习经历。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不学习,干部就会落后。 当时我决定委托国家行政学院为企业举办两期CEO、CFO培训班,我称之为“素养班”。 后来我又安排团队成员参加EMBA学习。 这些研究对于提高集团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也有各种培训课程,但针对企业管理和业务的培训并不多。 针对这一情况,我对集团培训做了三项制度安排:一是每两年对900多名三级及以上企业领导成员到国家行政学院进行培训,每次两周; 我们每年春秋两季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两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每班50人,脱产学习两个月。 第三,我们每年在中国大连高级管理人员学院进行EMT培训(企业管理培训),重点针对企业和行业。 管理课程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中选拔,脱产学习2个月,赴日本培训2周。 实际学习天数相当于大学EMBA,效果非常好。
这些长期培训计划已成为集团的一项重要任务。 久而久之,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业务干部。 此次培训班也增进了集团内各公司干部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这也是集中培训的应有之义。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也应该将学习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使整个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 中国建材集团每月召开月度会议。 集团中层以上领导以及二级、重要骨干企业负责人全部参加。 大约有100人。 会上,各公司首先汇报月度KPI,然后总经理总结布置工作,最后我讲经营思路。 小组月会已经开了十几年了,我也给大家讲了十几年了。 我所说的经营理念不仅包括公司目前的经营理念,还包括公司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还把一些企业管理技能印成内部教材分发给大家学习。 我把它们称为团的“武功秘笈”,比如“八大功”、“三精管理”、“五干”等,都成了大家的课外活动。 管理读物也是大家学习和标杆管理的工具。 近年来我还写了一些基于总结的书籍,如《综合优化》、《问管理》、《问创新》等,发给大家学习。 我首先写了本书供公司内部的干部阅读,为了让干部们更加熟练地掌握企业管理的技能。
知行合一、教学互利
这些年来,我不仅加强了公司内部企业管理的团队学习,还向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和兄弟公司的管理人员介绍了自己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 我利用周末去商学院教授企业管理实践和经验25年。 2020年初,清华大学授予我“突出贡献奖”。 多年来,我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商学院担任实践教授。 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我也受益匪浅。
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互动交流,这些互动也拓展了我的视野。 我经常使用教学这个词来描述我在商学院教学过程中的进步。 我被任命为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我还被任命为中国大连高级管理人员学院EMT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 我是一个热衷于商业管理教育的人。 我认为企业应该与大学结合起来。 企业应像学校一样办学,学校也应像企业一样办学。 商学院应该是“理论+实践”类型的。 应该有讲理论课的老师和讲实践课的“教练”。
这些年的经营实践告诉我,要想做好一个企业,不能光靠读书学习,也不能光靠经验。 相反,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必须知行合一。 只有既学习又实践的人才能经营好企业。 此外,企业领导者仅仅热爱学习是不够的。 他们还需要把公司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互动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企业管理者也应该重视商学院的作用,有必要选派干部到商学院接受培训。 我经常建议大家多去读大学。 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曾说过:“大学是一个反思的地方。” 创业者应该去大学改变想法,或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冥想。 多年来,我养成了每天早上起床冥想一会儿的习惯,有时会收获一些智慧。
经营企业,急需学习一些东西
2009年6月,我出任国药集团董事长,开始了“双董事长”生涯。 我在国药的工作也得益于学习。 2009年国庆7天假期,我在家系统地阅读了8本为投行写的医药行业书籍。 我还专门向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侯惠民院士请教。 我原本学的是化学,对药物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再加上系统的“补课”,我成了国药集团的“外行专家”。
我认为,一个公司的外部董事必须致力于深入研究公司的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达到专家的水平,但至少要成为“外行中的专家”。 不然他们怎么能行使公司的决策权呢? 这让我很高兴,在我领导下的国药董事会做出的大部分决定今天看来都是正确的。 这五年是国药集团快速发展的五年,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提倡创业先学后申请。 这些年来,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创新,我都要先学习,看看别人做了什么、有什么经验。 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床边有一个书篮。 书篮里往往有二十、三十本书是与我目前关心的问题相关的。 当然,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社会,我也会在网上阅读一些资料,反复比较不同的观点,找到一个令我信服的观点,然后进行研究。 大家都知道我喜欢读书,来找我时总会带一两本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给我。 晚上我总是看两个多小时的书,无论多晚。 白天忙着工作,晚上读书写作,早上思考写点东西,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如果我遇到一本好书或者公司里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也会分享给大家。 我曾担任全国读者联盟、总统读书俱乐部的主席。 多年来,我在“总统读书俱乐部”阅读并分享了赫尔曼·西蒙的《隐形冠军》、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吉姆·柯林斯的《重塑卓越》。 》、龚宇珍的《好斗士》、黄伟伟的《经营方针》等多部作品。
《重塑卓越》这本书特别值得认真学习。 作者柯林斯也是《Built to Last》和《Good to Great》的作者。 《基业长青》分析了风靡全球的 18 家具有前瞻性的公司。 《从优秀到卓越》讲述了如何让平庸的公司变得伟大。 然而,2000年,柯林斯在书中描述的许多样本公司倒闭了,这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强大的公司。 的企业。
他在《重塑卓越》一书中总结了导致优秀企业倒闭的五个过程:傲慢、盲目扩张、对危机漠不关心、寻找救命稻草、被遗忘或濒临毁灭。 当时我感觉很多企业都在快速扩张,风险即将来临,所以我给大家解读了这本书。 我提醒大家,“爬一座山可能需要10天,但下山可能只需要10秒”。
学会讲中国企业的故事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对于企业管理也很有用。 2014年五一假期每天学英语9小时半年后,我辞去国药董事长职务后,觉得自己的担子比以前轻了,就利用假期三天的时间,到曲阜孔子学院跟随杨超明主任学习儒学。
杨院长是一代宗师,着有《孔子家语通解》《论语释义》等。我每天早上听他的辅导,下午去孔府、孔子寺庙和孔林参观和冥想。 后来,孔子学院雇用了我作为研究人员。 2015年9月,我被邀请在孔子学院论坛上就“孔子的一半来建立业务”的特别报告。 这里的“一半”是指我对“孔子的分析”的理解,我几乎不理解它,但是它背后的原则对我经营业务非常有帮助。
该报告的手稿发表在“国有企业”杂志上,并获得了读者的一致赞美。 那时,我问了Qufu的同志,孔子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他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仁慈”。 如果您愿意,请不要对他人做,也就是说,您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内心做事。”
除了研究孔子理论外,我还建议每个人都研究“ laozi”。 孔子的理论主要是在谈论成为人类的方式,而“ laozi”更多地谈论了法律和哲学每天学英语9小时半年后,例如通过无所事事而执政,使用静止,使用静止,利用柔软来克服硬度和使用力量。 不伤害,不打架等。这些也对我们的业务也很有启发性。
自改革和开放以来,我国的业务管理基本上已经从西方学到了。 西方理论专注于量化和经验证据,而中国传统理论则集中于定性和辩证论。 为了解决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他们应该结合中国和西方文化。 Kazuo Inamori使用佛教和儒家的想法建立了两家《财富》 500强公司,这也引起了我的深刻思想。
回顾过去的几年,我们首先阅读了美国企业家和日本企业家的书籍,然后阅读韩国企业家和台湾企业家的书籍。 现在是时候让全球业务经理阅读我们的中国企业家的书籍了。
只有那些周到的人才会受到尊重。 近年来,中国公司已成为其产品的全世界,大型公司又一个又一个又一个著名的公司。 许多创新的公司已经从跟进到领先。 将来,我们还将传播中国公司的故事,以获得全球认可和认可。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