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英语差的同学往往语文没学好”,华罗庚也这么认为
近日,上海某中学校长称:“数学、英语不好的学生往往语文学不好。”这是真的吗?
从我作为一名汉语教师的角度来说,我同意这种说法。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一些从汉语角度的分析。
首先看“经常”这个词,它的意思并不代表全部,只是有这种可能而已。
其次,要注意二者的逻辑关系,数学英语不好往往是汉语学不好造成的,但并不代表汉语学不好就一定数学和英语学不好,也不代表汉语学好就一定数学和英语学好。
不管怎样,校长的判断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中文的重要性。但如果一个中文老师或者教中文的校长说中文重要,听起来有点像王婆在吹嘘自己的产品。需要找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论据。
比如我想学好英语,下面的材料里有两句话,都是同一个人说的,你能猜出这个人是谁吗?
【材料1】
“语言本身就很重要。”
“如果你学理科,学不好中文,写出来的东西就会语无伦次、枯燥无味、难以理解,不利于交流和职业发展。”
【材料2】
“我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科目有很大帮助。”
“如果复旦大学可以自主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节课应该考汉语我想学好英语,然后评分。如果你不及格,你就不能上后面的课。如果你连汉语都不会,你就学不了其他东西了。”
【材料3】
“学好数学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语文的训练是成为真正学者的第一步。”
父亲早年的培养让我对中国历史、文学,尤其是诗歌产生了兴趣,这让我受益终生。他甚至影响了我从事数学工作。我讲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看待问题。从他身上我想学好英语,我学到必须了解问题的历史背景,总结过去,这就足以为未来提供线索。
第一个材料里的两句话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的,第二个材料里的两句话是和华罗庚齐名的数学家苏步青说的,第三个材料里的两句话也是一位数学家说的,他就是获得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的丘成桐,这两个奖项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这些数学家反复说语言重要,我觉得非常重要,他们这样说并不是因为他们从事语言教育或者文学创作,对语言有一定的偏爱,而完全是他们自身经验和理性思考的结果。
除了这些数学家对于语文重要性的强调之外我想学好英语,我们还可以看看下面三张中考试题截图,分别是2023年北京中考的数学、物理、化学阅读题。
从这些真题截图不难看出,如果汉语学不好“数学英语差的同学往往语文没学好”,华罗庚也这么认为,在解答这些科普阅读题时可能会遇到很多阻碍,所以一定要学好汉语。而且,未来的中考、高考都会继续强化这种情景式的考试,如果汉语阅读能力不好,必然会遇到阻碍。
最后,推荐大家读一读丘成桐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里面讲了很多关于人文与科学关系的问题,读完之后,你会清晰地认识到,人文与科学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