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啊,又要期末考试了!别慌,八十多年前的大学生期末比你更紧张
大年初一过后,各大高校已进入期末考试周,“忘了又拼凑”的复习节奏再次上演。事实上,“期末考试”并非一时兴起,80多年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也曾有过“学年集中考试”,命题依然是唐永彤、钱木等名师。近日,这些“怀旧版”的考题及相关分析在网络上火热起来,不少网友纷纷称赞老先生“有想法”,对当年的学生“深表同情”,无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考试的节奏,都没有比现在好。
[如何测试]。
科目最多的学院三天有10次考试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期末考试都是南大永恒的传承,每年都被专业课程主导的“恐惧”都存在。
南京大学的学生为1942年的期末考试制定了时间表,这个考试被命名为“学年集中考试”,时间比较紧,三天之战就“结束”了。但是,在不同的学院和不同的年级,学生必须经历不同的考试科目。例如,理学院和农学院的一年级学生考试科目最多,他们很高兴在三天内参加十次考试!教育学院的学生紧随其后,在三天内共进行了九次考试。语文系的学生们比较开心,三天只考了五门,其中四门还是通识科。
其他学院的学生也参加这四门综合考试,即基础普通话、基础英语、基础日语和中国通史,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是相当重要的。在此基础上,理学院的一年级学生还需要参加六门科目的考试:机械制图、物理、微积分、化学、方程理论和绘图几何。进入大二,专业进一步细分,考试科目更加多元化,就连大一还算宽松的汉语和中国文文学系,考试科目也细化到朱子选读、语言学、书目学、伦理学等。许多学科仍在由南洋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学习。
考试时间也很集中,你可以在一天中最密集的时间选修四门科目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4:30。“只要选好专业,年底的高考”似乎是“永恒的”。
[测试内容]。
太盛大了!解释罗马沦陷的主要原因......
北京大学教务部学生记者团的同学们整理了89年前(1935年)的春天,北京大学期末考试的内容。《西方通史》这门课由西洋史专家陈同协讲授,考题非常宏观,如“试图比较和描述东地中海和西亚1500至500年前的民族状况,或者列单说清楚”。还有“解释希腊的宗教、政治和劳动概念”和“解释罗马沦陷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1932年,西洋史专家陈守义上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随后加大了西洋史课程的设置,对师资的需求立即增加。这时,在厦门大学任教的陈同协先生(1898-1970)应邀北上,开始了他在北京大学的教学时光。
从1932年到1935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陈同协先生从北京大学讲师晋升为教授,先后开设了《西方通史》、《西方古代史》、《百年西方史》、《英国史》、《欧洲殖民事业发展史》、《1815年后的大英帝国》六门课程, 其中大部分是国内第一门,并成为北京大学其他一些部门的必修课。
根据学员们的回忆,陈老师不仅注意讲课的逻辑性,还注意语气、姿势和语言的变化。他把讲义的内容熟记在心,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做笔记,他甚至会说:“再开始一行”。学生邹一林回忆说:“陈同协老师说着标准的北京话,声音洪亮,一句一句讲课,没有一句废话,一字一句都记下来,真是很好的讲道。”
非常关键!讨论“现实主义”并对其进行批评
哲学家唐永通曾在中央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1935年,他在北京大学补考哲学概论课程,考中充满了质疑和批评。看两个问题,你就会明白,比如“试着描述推理的一般思想,并解释这个解决方案的古老原因和新原因的区别”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着描述心理学本质的思想是如何发生的”,“试着表现现实主义的要旨并加以批判”,“试着详细阐述休谟关于因果关系的讨论”, 等等。
在北京大学的几十年里,唐先生教授了《哲学概论》、《西方哲学史》、《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等课程,他的研究成果和对西方哲学思想的贡献,大部分都体现在这些课程中。
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也梳理了唐永通老师上课的现场画面: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的哲学家杨祖涛回忆说,唐永通老师从不带讲稿上上课,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也不看学生一眼,而是径直走到讲台上,站在讲台上, 就像黄河、长江倾泻而下,绵延千里,没有丝毫重复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语气没有变英语。如果听者有点心不在焉,漏掉了一句话半句,他就不会想补了,只能埋头埋头快速记笔记,生怕漏掉一个字或一个字。
[以及这些意想不到的......]。
请“揭露自己”,你有多少次缺席中国通史课?
在这个关于期末考试的怀旧系列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钱牧老师的《中国通史》这一题。除了基本问题外,还有一些“附加问题”,包括:你缺席了多少次中国通史课?你下课后会做笔记吗?你读过什么样的参考书?听了半年的讲座,你觉得哪些地方有趣,哪些地方不感兴趣?你已经读过已经分发的讲义、提纲和参考资料了吗?看完之后你有什么看法?
有六个问号,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看出“毛茸茸的”。有网友表示,老先生还是“有想法”的!据报道,钱牧先生于1931年夏天受聘到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教授中国古代史、秦汉史等课程。从《中国通史》的原始问题可以看出,钱老师要求学生就“中国历朝政治得失”形成自己的论点,而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事实。不仅如此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钱老师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谁懂啊,又要期末考试了!别慌,八十多年前的大学生期末比你更紧张,并设立了一个小型调查,了解学生每天的课程输入情况——或许正是这种对学生课堂体验的密切关注,就是钱老师的课程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扬子晚报/紫牛报记者 杨天子
校对陶山功
编辑:胡艳禄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