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以后高考不考外语了
记者今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已制定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七项改革措施
本轮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七个方面:
1.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招生制度。这是义务教育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的法定要求。多措并举,探索实现义务教育不考试、就近招生的多种形式,包括小学直升、初中直升;学区划分合理,学生可直接进入初中;有条件的地区新建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办学制度等,全面有效遏制部分大城市择校过热。
2 推进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适应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为主的招生方式学业水平测试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本地区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配置方式,引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实施注册招生。
3 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 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
5 改革统一高考,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
6 建立有利于选拔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主要举措包括:探索专业学位和研究生学位分类考试。对于学术型研究生,注重专业素质和创新潜力;对于专业专业的研究生,注重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扩大培训单位和导师团队的招生自主权。建立博士生“申请-评估”招生制度,使选拔更加注重专业素质、研究能力和创新潜力。
7. 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元化教育的机会。主要措施包括:拓宽社会成员接受各级教育的渠道。为在职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转化认定制度。
高考制度改革:外语不再统考
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方面,方案提出系统设计考试评价体系和招生制度,全面推进改革。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
在考试评价体系改革方面,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每一门课程,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个人潜力和学科专长。学生参加公共服务和社会实践。二是全面推行高中学历考试制度,探索“缩减考试科目”、“文理不分”、“一年以上外语科目社会化”等改革。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做外语考试,
在招生制度改革方面,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实行以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成绩为依据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实施职业院校分类招生和注册考研可以不考英语吗,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部分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无需参加高考考研可以不考英语吗考研可以不考英语吗,学校根据高中学业成绩和职业能力测验成绩录取。
按照这些改革的顶层设计,跟进一系列配套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有利于消除“一次考试决定一生”的弊端,减轻学生应试压力,扭转“学什么考什么”、“计分”等应试教育倾向。考研可以不考英语吗,促进亿万学子健康成长,促进各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为确保高考改革公平公正教育部:以后高考不考外语了,方案提出改革高校招生计划管理。国家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出台扶持政策,扩大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合作计划”,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对基础教育薄弱的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完善随迁农民工子女参加地方高考的扶持政策。清理并严格规范各类积分政策。建立个人和学校考核评价诚信档案制度,加大对诚信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全面实施招生“阳光工程”。
明年各地将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组织实施方面,方案提出加强宏观指导。国家层面的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制定总体规划。二是针对初高中学业考试、高考等不同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并出台配套政策。三是引导推进改革试点。
从时间上看,2014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总体方案、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启动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果经验,推动落实。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
方案要求各省(区、市)最迟于2014年底前出台本地区的具体实施办法。方案提出,高考等重大改革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按照“提前三年知道”的原则,提前一定时间公布。目前,在校高中生不会受到影响,学生和社会都有明确稳定的预期。确保改革进程平稳有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李丽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