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推沪上超人气公益英语角地图
进入五月,又一年的毕业季和求职季到来了。 英语在求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求职者都在寻找机会磨练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技能。 英语角这一免费的“英语口语课”再次受到关注。 本报为您搜集了上海四个非常受欢迎的英语角,100%公益性。 有的聚集了很多年轻白领,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练习口语,还可以熟悉他们未来的职业。
记者 陈世松
摄影记者丁佳拍摄于霞
最老的:
人民公园英语角
适合人群: 适合所有年龄段
记者在这个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年龄分布最广的英语角里发现了许多“极品”。 从刚学英语小学生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本报推沪上超人气公益英语角地图,他们都是英语角的活跃成员。 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热心交流的中年人。 他们在学生时代学习俄语,并自学英语。 知道这里有英语角,他们每周都会过来聊天两三个小时,不知不觉间就坚持了十几年。
特点:外国人多,门槛低
这里的“外宾”比其他英语角要多,这也是这里人口旺盛的重要原因。 不得不说,这得益于人民公园作为外国游客旅游点的地理优势。 当然,英语角参与者的热情也是不可低估的因素。 记者看到,每当有两三个外国游客经过,英语角的人们就会主动“拦截”,流利地打招呼。 你我回答得很流利,话题慢慢展开,其他人也忍不住围过来补充几句。
除了游客之外,一些常住在附近的外国人也会来英语角“打酱油”。 在一棵大树旁,记者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位外国老人,喝着几口啤酒,讲述着十多年前英语角的故事。 它很有意思。
题目及水平:水平参差不齐
单就英语提升而言,人民公园英语角的会话水平只能算中等以下,而且交流环境也有点吵。 时时要避开广告销售、相亲销售等不相干的人。 来的人太多,走的也太快。 每次见到新面孔,老式的问候语和基本的自我介绍我都变得流利了,但真正拓展话题、深入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并不多。
最低资本:
星巴克英语角
适合人群:年轻白领
成立至今已有11年的历史。 四五张小桌子拼在一起。 当你坐在这里时,你可以用英语自由地聊天。 聊够了线上英语角,就换个座位继续聊。
在交流中,记者发现,其中一半是第一次来这里的新人,另一半则是彼此熟悉的老顾客。 绝大多数是24-36岁的年轻人,包括白领、博士、海归等。 只有一个人年龄稍大,他就是这个英语角的创始人Peter,一位出生在泰国、在美国长大的英语培训师,如今已经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
特点:活动丰富多样
这个英语角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纯粹的聊天,而是英语角外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 在每次不定期活动之前,Peter 都会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进行宣传。 有时大家一起去唱K,有时我们一起去天目湖等地旅游。 这期间仍然鼓励英语交流,这样的交流自然变得更加生活化。
主题和级别:会话流畅性
这个英语角谈论与生活相关的话题,比如什么时候买房好,女孩应该嫁给什么样的女孩,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等等,欢迎随意发表意见。
记者发现,这个英语角的新手相对较少,几乎都能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口语单词一般都是最基本的词汇。
最关注:
浦东图书馆
英语角
适合人群:以白领阶层为主
2010年浦东图书馆搬迁至前城路时,一个自发的英语角诞生了。 在图书馆一楼的一角,专门为前来参加英语角的同学预留了八张大自习桌。 这个英语角几乎没有学生,大部分都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白领。
特点:话题丰富
周六人不多,但到了周日下午,英语角就变得非常火爆了。 八张桌子都坐满了是不可避免的。 话题变得更加有趣,形式也从单调的聊天变成了英语沙龙。
沙龙的主人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每周都会如期来。 前两个小时是自由聊天,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主持人会设定一个话题让大家自行讨论。 沙龙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很有帮助。
主题及级别:专家云集
周六英语角人少,练习口语的机会更多。 但是,没有固定的主题。 大家只是随便聊了几句,聊工作,聊地址,聊英语学习经历等等,聊天的内容看起来比较少。 单调又无聊。
周日线上英语角,沙龙里会有主题讨论,往往集中讨论人生价值等概念,比如理想爱情、职业选择等讨论。沙龙里有很多硬核英语高手,与他们竞争也是一种乐趣。
最有活力:
交通大学徐家汇
英语角
适合人群:学生、白领
淮海西路番禺路上的一家美式酒吧线上英语角,如今已成为交大徐家汇英语角的“皇家根据地”。 它的标题是交通大学,但它不是交通大学的活动。 60%的参与者是上海各高校的研究生和大四学生,30%是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白领精英。 酒吧本身也将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带到了英语角。
特点:轻松英语派对
周六下午走进酒吧,“挤满了人”是一个轻描淡写的说法。 大家三五成群,畅所欲言,气氛十分轻松。 与其说这是英语角,不如说这是一大群年轻人的聚会线上英语角,但每个人都说英语。
创始人于雷告诉记者,举办这个英语角的本质是社交。 英语角每周都会邀请一位来自财富500强公司的白领进行15分钟的分享。 经过几次热烈的交流,你可以结交新朋友。
主题和级别:较高级别
与其他英语角相比,这里的英语会话水平至少在平均水平以上。 特邀分享的各国嘉宾大多是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白领。 话题当然离不开工作和职业规划,但更多的时候他们谈论的是自己的业余生活、旅行奇遇、慈善经历等。
》那些已经消失的英语角
静安公园英语角
静安公园的英语角曾经很受欢迎。 由于公园附近外国人居住率较高,静安公园内的英语角是上海外国人数量最多的。 有很多来自英国、美国、西班牙……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人来到英语角。 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带着家人去公园亲近大自然,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英语角的常客。
当记者前往静安公园寻找这个英语角时,工作人员告诉他,它已经“消失了四五年了”。 公园工作人员还可以清楚地指出英语角的位置,这里曾经是英语爱好者的聚集地,现在是老人们的棋牌天堂。 “这个英语角曾经是自愿举办的,但现在已经自愿消失了。”该工作人员说。
鲁迅公园英语角
上海著名的英语角中,鲁迅公园的这个角是不可缺少的。 同样是在公园里几棵大树围成的空间里,几十名自发前来的英语爱好者三五成群地随意聊天。 这个英语角的特点就是孩子多。 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一些外地路人也会加入。 直到2008年,鲁迅公园的英语角还很热闹。 那里会定期有人组织英语角,每个周末都会通过互联网发布英语角的讨论话题。
但此后,英语角逐渐消失。 当记者前往鲁迅公园寻找昔日的英语角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角已经解散。 反而出现了一个日语角,成为很多日本人和中国人交流的好地方。
》那些年我们一起去的英语角
安迪,52岁,男:人民公园英语角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不知不觉已经在这里呆了几十年了。 我还记得英语角最盛行的那些日子,那时年轻人刚刚有机会学习英语,开阔世界视野。 很多像我一样的人不惜骑着自行车穿越半个上海来这里说英语,因为当时只有一个英语角。
后来,英语角的数量逐渐增多。 除了这里,我还会去浦东图书馆的英语角。 现在花木区市民中心也有一个。 他们都是为了公益事业。 有时间我就去聊聊。
以前,英语角只是简单的对话。 当你遇到外国人时,你会问他是哪里人。 可以说是比较肤浅的。 这两年新出现的英语角变得更加有趣了。 有时会邀请很多老外来谈论自己国家的文化、饮食、服饰,还是蛮有趣的。
Wendy,24岁,女:小时候,我在长宁区少年宫上英语课。 下课后,老师总是带着我们一群孩子去愚园路的英语角。 那里人很多,其中很多是已经工作的年轻人。
我记得当时一看到外国人,大家就一窝蜂地跟他说话,把他团团围住。 但问的问题全都是幼稚的。 他们问的问题大多是“你好吗?”、“你喜欢吃麦当劳吗?”、“今天天气怎么样?”之类的基本问题,现在想想真是又好笑又难忘。 自从上完英语课我就没有去过英语角了。 我想这个英语角早就消失了。
来源Ph">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