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 | 王蔷: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附案例和教研活动)

时间:2024-04-03 04:12:47 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什么要强调教学评价一体化? 本文整理自王强教授主题讲座。 她从六大方面解读和阐释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1)课程:从概念到实施的转变

2)转型中的主要问题 3)教学评价一体化实施相关因素分析

4)课堂:育人的系统工程

5)如何实现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实施

6) 课堂评价——评价什么? 怎么评论呢? (案例分析)

*本文由《中小学教师参考》编译

背景: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1)课程:从理念到实施的转变

从概念到实施,课程将经历一系列转变。 首先,课程从国家制定的政策入手。 政策制定形成政策文件后,就进入政策转化为课程文件的阶段,即课程标准的制定阶段。 经过制定过程,就进入了课程标准的颁布阶段。

课程标准颁布后,进入课程实施准备阶段。 这个过程将包括教材的编写或修订,教师培训也会在此期间进行。 当课程基本准备就绪,教材修改通过后,课程就会实施,其中会涉及到教师培训,主要是指导教师如何创新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国家政策才能通过标准,然后通过教材和教师转化为学生体验的课程。

转换过程其实相当复杂,每一轮转换都会面临问题。 以至于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与国家政策和课程标准要求的理想课程相去甚远。

第八次课改已经过去20多年了。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有的仍然不知道课改是什么,仍然遵循传统的学习方法。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已经体验了新课程,但学习效果与理想的课程、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希望学到的东西不同。

如果学生作为最终用户,教师直接与最终用户交互。 在此过程中,课程将经历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政策到实施、从文件到行动的转变。

作为最终用户,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是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也就是说,当英语核心能力提出来时,就必须落入课堂。 最终检验的是学生经过几年的课程学习,是否达到了构建符合核心能力要求的核心能力的目标。 与最终用户无缝对接的教师,以及他们对课程标准理念、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实践,是决定学生体验什么样的课程的最重要的环节和要素。

也就是说,无论课程标准写得如何好,教材编写得如何好,都无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只有通过教师作为转化者或中介者,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养分。 和能量。 因此,教学、学习、评价的一体化设计是保证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

(二)转换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教师虽然认同课程理念,但对于如何实施却存在很多困惑。

二、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

第三,教师对学术状况了解模糊,分析笼统。

第四,教师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第五,教师习惯于将自己的教学逻辑强加给学生

第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是否学习,也不知道学生如何学习。

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教就意味着学吗?

如果教学不能带来学习,那么教学的价值何在? (评价理念与意识)

教师如何保证通过“教”实现“学”? (评价目标及内容)

评估完成后,评估结果如何使用? (评价结果的利用)

可见,评价在实际教学中无处不在。 所谓教学评价一体化,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评价”。 因此,教师需要构建评价意识、评价方法、评价能力,以便在教学中实施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评价”不仅仅指期末考试、毕业考试,而是指对教学的评价。 考试只是对学生最终学习成绩的评价,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还不够。 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在考核或考试时就会发现学生“没学”,根本来不及补救。 因此,“评价”应该发生在日常教学中。

教学评价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综合教学评价六要素

实施教学评价一体化可以从六个要素入手。

① 明确理念:以律育人——“何为教”(培养有道德的人)

② 把握内容:文本解读——“什么、如何、为什么”(What、How、Why)

③学习情况分析:学习起点——“谁在学习”(总体表现是: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态度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潜在不足。)

④设定目标:预期表现——“学到了什么程度”(围绕主题,根据话语,明确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

⑤评选方式:活动实践观——“如何教/学”(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促进目标达成)

⑥评价结果:实际表现-“如何评价/学习”(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反馈,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课程标准中,对教学评价一体化的描述如下:

这里的“评价”是对学生“学”和教师“教”各方面的检查。 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学习,通过评价促进教学。

过去采用的评估对促进学习的作用不大,因为它是在学与教之后进行的。 以评促教存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 只有将教与学融为一体,课堂教学效果才能与学生终端用户相连接。

(2)教学评价一体化给教师带来的挑战

教学评价一体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实现的监控和评价措施,为教学提供实践指导。

英语学情分析方案怎么写_英语学情分析_英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2、要体现课程要素之间紧密的逻辑联系。

在教学设计中,很多教师存在一个问题——教学设计缺乏逻辑、目标设计与活动无关、学习情境分析与目标无关、学习情境分析与活动设计无关、缺乏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 ,从而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

3、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而不仅仅是教学意识。

所谓课程意识,是指课程是由要素组成的,而不是单一的要素。 课程从概念、目标到学习,学生学习达到目标、实施和效果检验,都是教学的关键要素。

(三)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

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相关,但又不同。

关于教学目标。

教学意识注重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如果我达到了这个教学目标,我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

课程意识首先关注前提问题: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

如果教学目标本身不合理,即使达到了教学目标,也不能称为有效教学,而可能是低效或无效教学,有时甚至是无效教学,这是有害教学! 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实践基础,随意改进教学的做法,是课程意识缺失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

课程意识除了关注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外,还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具有教育意义。

如果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反教育的,即使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也会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甚至可能是无效教学。 教学意识不关注过程,而是直接面对结果。

关于教学成果。

教学意识往往关系到直接的教学结果,尤其是考试成绩。 课程意识也注重考试成绩,但底线是考试成绩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性发展为代价。

纯粹应试、压制性考试是反教育的,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意识更注重教学的技术问题,而课程意识则更注重教学的价值,即关注人们本身关心教学是为了什么。

没有教学意识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但课程意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教学评价的一体化设计需要教师具有课程意识。

对于有课程意识的教师来说,首要的前提问题是课程目标是否符合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在课程教学中,除了关注目标是否合理外名家谈 | 王蔷: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附案例和教研活动),还需要关注过程。 换句话说,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未来和终身学习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和帮助? 否则,它的教育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四)课堂:育人的系统工程

课程教学的整体运行存在一个教育系统,也就是说,课堂是一个育人的系统工程。 所有教育都在课堂上围绕学生“他们来自哪里?”进行。 “他们要去哪?” “他们随身带了什么?”

从学生的出发点(学生进入课堂时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态度状态)出发,以单元为重点,通过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方法。

经过有效的学习,学生应该看到知识、经验、能力的增长和态度的改变。

当课堂教学的每一课或每一单元都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一体化教育体系时,从长远来看,必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何整合教、学、评?

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建议。

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服务于发现教学目标、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一)评价的形式和功能不同

评价可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001年,第八次国家课程改革实验草案发布,2003年,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草案发布,提出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理念,同时注重客观评价、组合评价、等等,但经过20多年的实际课程实施,形成性评估到底是什么? 如何实施? 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性评估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为什么提出教学评价一体化? 其实就是为了让形成性评价更加具体、可操作,所以教学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种评估的目的不同。

总结性评价是为学校、家长、学生、教师提供一份质量报告,而形成性评价则旨在促进学习英语学情分析,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即通过评价促进教学,通过评价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性评价强调结果,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 两种评价的性质不同。 终结性评价的主体单一,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多样。

(2)课堂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怎么评论呢?

回到课堂教学和教育体系,你会发现评价发生在每一个环节。

评价点一: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是否全面、合理掌握?

评价点2:学生完成这些教学内容的知识水平、能力表现、现有经验和态度的现状、优势和困难是什么?

评价点3:目标是否注重学科核心能力的综合发展? 它是可操作的、可检测的、可观察的吗?

评价点4:活动是否为目标的实现服务? 它是否反映了学生积极探索意义的过程? 是否体现了语言、文化、思维的有机融合? 它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吗?

评估点五:实时监控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评估点六: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期望,运用多种方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英语学情分析方案怎么写_英语学情分析_英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其中,第5、6点是对学生的评价,第1-4点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评价。

可见,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学科核心能力不应该被割裂、单独设计,而是可以整合在一起。

那么,教学与课堂评价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教、学、考核一体化实施,使考核不再凌驾于教学之上或独立于教学,而是嵌入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与学习过程良性互动。 ,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保证学生有实际的学习成果,通过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核心学科能力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教学评价一体化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鱼新学校丁雪英老师。

英语学情分析_英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_英语学情分析方案怎么写

【文本分析(一)】

[什么]

本文的标题是《音乐天才》,介绍了作曲家贝多芬和他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文章首先介绍了贝多芬的基本情况。 例如,他在20多岁时就因音乐天赋而闻名。 失聪后,他仍坚持作曲,完成了130多首音乐作品。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后的代表作。 作者以贝多芬的视角讲述了贝多芬的创作过程,还介绍了《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的过程,如贝多芬在演出前的紧张状态、演奏中的全神贯注、演奏后的静止感受等。 让自己沉浸在场景中。

如果纳入评价,该环节主要对应评价点1,教师对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是否有全面合理的把握。

教学内容非常重要。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主要注重方法英语学情分析,如交际方法、任务型教学、活动理念等,但实际上忽视了内容,只注重词汇或语法教学,忽视了真正的词汇或语法教学。语言。 文章的内容。

【文本分析(二)】

[为什么]

作者通过介绍贝多芬坎坷的一生和《第九交响曲》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凸显贝多芬作为音乐奇才,不仅拥有杰出的音乐天赋,而且对音乐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 以及孜孜不倦、与命运抗争的伟大品质。 他在失聪后仍然全身心投入创作和表演的精神感染着我们。

【文本分析(三)】

[如何]

本文是一篇关于这个角色的介绍性文章。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人物的主要经历,并通过列举数据强调贝多芬在失聪后仍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第二部分按照《第九交响曲》的创作、演奏前、演奏和演奏后的时间顺序,运用了大量的人物描写方法,其中包括正面描写:对贝多芬心理活动和身体动作的描写(如坐姿、坐姿等)。坐在椅子上微笑;自豪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在管弦乐队前面跳来跳去;挥舞着双​​臂;疯狂地翻页)。 同时,也采用侧面描写; 如:指挥迈克尔·乌姆劳夫的动作描述(如:静静地站在他身边;熟练地指挥乐团),歌手卡罗琳·昂格尔的话语,这些都从侧面凸显了贝多芬的坚持和坚持。 他的承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文本分析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英语学情分析,学生学完本课后,能够描述贝多芬的个人信息。 其次,通过研究贝多芬创作的世界名著,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情感,学习其精神。 第三,这堂课不仅仅是道德课,也是语文课。 通过研究课文中对贝多芬心理活动和肢体语言的描述,学生可以掌握英语语言和写作技巧。

【学情分析】

(学生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学习技能等)

·本课程针对一年级学生。 课前对贝多芬现有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英语学情分析,学生只知道贝多芬是一位作曲家。 我对贝多芬的作品了解不多。 学生还缺乏与音乐相关的词汇积累。

·上学期的班级教学实践中,学生尝试绘制思维导图来提取章节结构,但在总结和推理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 此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只使用单个单词,很少表达整个句子。

该环节进入评价点2:学生完成这些教学内容的知识水平、能力表现、现有经验和态度的现状、优势和困难是什么?

【教学目标】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将能够:

· 获取贝多芬的基本信息(国籍、职业、不幸经历和成就);

·总结整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和演奏过程,完成信息结构图;

· 梳理和欣赏文章中对贝多芬创作和演奏过程的生动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来分析和判断贝多芬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利用本课学到的语言和信息结构图介绍贝多芬以及《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

·根据文中事实,推断和评价贝多芬作为音乐天才的杰出品质,并讨论和总结对“天才”的理解。

该环节对应评价点3:目标是否注重学科核心能力的综合发展? 它是可操作的、可检测的、可观察的吗?

目标的设定并不把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文化发展分开。 而是围绕一条主线,围绕探索主题意义的过程,从初步理解、信息整理、深入理解规范,最后达到高层思维,教学设计围绕探讨融合过程中主题的意义。 目标描述中使用的“获取”、“总结整合”、“梳理欣赏”、“应用”等动词的主语都是学生。 另外,在这个例子中,目标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可操作,目标之间存在逻辑内部联系,并且目标也是可检测的。 最后进入教学过程。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英语学情分析_英语学情分析方案怎么写_英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英语学情分析方案怎么写_英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_英语学情分析

结论

1、教、学、评一体化将课程、教、学、评融为一体,实现无缝衔接,使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素养发展。

2、教、学、评一体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体验、落实学科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评一体化,就是以课堂为场所,实施深入教学、有效教学。

4、教、学、考核一体化设计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5. 教学、学习和评估的一体化应该每天在课堂上进行。

猜你喜欢

人教版英语3-6年级上下册资料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资料1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第1课教学课件2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第1课教案3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第1课教学反思4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课时练习5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九年级英语组学情分析会最后马良校长作总结发言,马校首先感谢了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对九年级英语集备组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马校建议继续发挥强基班在稳优,提优方面的作用,各个层级的老师要通力合作,群策群力,争取进一步提高成绩。...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