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国防行】访维和老兵:为学英语曾苦背词典
中新网7月24日电 (记者 张妮)皮肤黝黑、笑容腼腆的尚云鹏站在记者面前,说话带着几分腼腆。 如果没有人介绍他,外人很难想象。 他是一名维和老兵,曾四次参加黎巴嫩维和任务,荣获二等功。 但接触后发现,黎巴嫩维和经历仍然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受访者提供尚云鹏工作照
维和老兵四次赴黎巴嫩执行任务
尚云鹏网络不好英语,1986年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 自2004年入伍以来,他在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度过了13年的军旅生涯。
2006年,黎以冲突爆发,尚云鹏所在部队派出第一批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 当时还是一名志愿者的尚云鹏非常羡慕自己的战友能够参与到这一光荣的使命中。
“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当地人民饱受战争蹂躏的画面,我都很感动。作为一名军人,我觉得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尚云鹏告诉记者,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希望有一天通过努力,自己也能戴上象征和平的蓝色贝雷帽。
2009年,已经晋升士官的尚云鹏终于得到了机会。 志愿并入选后,他成为联合国第五批驻黎巴嫩维和部队成员。 作为工程师,主要负责工程建设和设施维护。
“我的父母一开始很反对我的决定,因为我是独生子,他们担心让我去这么危险的地方,但最后他们还是尊重了我的决定。”尚云鹏回忆道。
事实证明,家长的担心并非多余。 2009年2月,抵达黎巴嫩后的第三天,尚云鹏就遭遇了“险情”。
“那天我正在值守,当时,一枚炮弹恰好落在了距离我们营地一公里左右的后山上,威力非常大,爆炸产生的粉尘清晰可见。” 尚云鹏坦言,当时他真的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当他到达时,炮火声提醒他,这不是演习【网络媒体国防行】访维和老兵:为学英语曾苦背词典,而是一个随时可能夺走人生命的残酷战场!
不过,这段经历并没有让尚云鹏却步。 2009年圆满完成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后,他又于2010年、2013年、2015年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成为不折不扣的“维和老兵”。
中新社记者 张妮 摄
我努力记住字典来学习英语
尚云鹏在大队有一个绰号,叫“一号挖掘机”,因为他操作挖掘机非常熟练。
2013年出访黎巴嫩期间,尚云鹏利用这一专业知识,完成了大量高难度、危险设施维护和施工援建工作。 他还创下了96%的生产率记录,并因此被授予二等功。 。
当然,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员,仅仅懂技能是不够的,因为英语已经成为与其他国家人员交流时的“必备技能”。
为了胜任这样的工作,英语基础较差的尚云鹏从2006年开始自学英语。
当时,可供他学习的资源有限,毫无头绪的尚云鹏选择了一个笨拙的方法——背英语词典。
“那时候,我只是按照字母顺序死记硬背单词。我觉得如果我知道的单词多了,我就能和别人交流了,但当我真正需要使用它们时,我还是说不出来。” 尚云鹏笑着说道。
他说,刚到国外时,见到外国同事时他很害羞,根本不好意思说英语。 他听不懂对方说的话,这让他感觉有些尴尬。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及与经验丰富的同志的交流,尚云鹏慢慢克服了对说英语的恐惧。
“当我鼓起勇气说出来之后,我发现这并没有那么困难。” 尚云鹏说,经过长期学习和实际应用,他现在已经能够与外国维和部队人员进行交流了。
受访者提供尚云鹏生活照
从军十几年,我只回过家四次。
在黎巴嫩执行任务期间,除了外国维和部队人员外,尚云鹏接触最多的就是当地民众,而这些当地人对尚云鹏和战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中国”。 ”
2013年,尚云鹏的维和部队接到在黎巴嫩一所小学附近修建足球场的任务。 扫雷、排爆、平整土地……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原本枪林弹雨的场地变成了崭新的足球场。
“我们在建足球场的时候,一些当地人自发地过来给我们送蛋糕和咖啡。现在回想起这一幕网络不好英语,我很感动。” 尚云鹏说,足球场建成后,官兵还与小学老师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交谈。 球场上进行了一场友谊赛,他说在他建造的球场上比赛“感觉很棒”。
虽然尚云鹏对自己在维和中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网络不好英语,但他对家人更多的是愧疚。
由于要履行军事职责,尚云鹏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少网络不好英语,分开的时间较多。 从军十多年来,他只回过家四次。 三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这让父母很担心。
“每次回家,父母都在想方设法找人介绍相亲,他们比我还着急。” 说起被“逼婚”的经历,尚云鹏有些尴尬,但更多的是无奈。 他知道自己在家的时间太少了。 毕竟,对于很多女孩来说,异地恋并不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但当记者问他今后是否会积极申请参加维和任务时,他坚定地回答:“是!” (结尾)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