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学习英语?我来和你慢慢解释
首先,你要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从大学前基础教育阶段就引入了外语教学,美国和英国也不例外。 由于文化的亲和力,大多数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年轻学生仍然选择欧洲大陆语言来学习。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语已经确立了事实上的世界通用语言地位,非英语国家通常选择英语作为中小学生学习的第一外语。 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学英语,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习汉语。 在一些国家,汉语甚至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
中国人质疑英语教育必要性的最大原因是它对大多数人来说毫无用处。 事实上,这也是贯穿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务实思维方式的又一例证。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务实思维方式,读者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头条文章(链接:再论中国近代史落后西方最致命的不是技术)。
然而,如果教育的出发点是实用性,那么,除了专业从事科学研究或产品开发的人之外,有谁在普通工作或工作中应用过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欧姆定律、热功当量的概念?生活?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你必须知道二次方程的根公式才能处理好?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人学英语,中小学课本中是否要删除这些内容? 曾经有一个时代,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绝对强调实用性。 比如,当时的物理教材并不是像现在那样按照基本静力学、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顺序编的,而是按照“章”的顺序编的。 《x:水泵工作原理》、《y章:柴油机工作原理》等,可想而知,这些教科书从改革开放第一天起就被送进了垃圾桶。
显然,教育不能完全基于实用性。 但事实上,外语教育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对大多数人有用中国人学英语,但却有很大用处。 当然,这里的用途已经不再是那些狭隘之人所理解的创造东西、赚钱的用途了。 简而言之,外语教育让你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不与其他国家交流的情况下闭门造车来实现现代化。 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思维的最有效方法是学习他们的语言。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英语对我的思维方式,尤其是语言表达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大部分是积极的。 初一开始学习英语后,我很快就惊讶地发现,世界上的语言并不是都像汉语一样逐字逐句地说,而是通常用一套发音来表达一个概念。 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发现英语中的每个单词都可以通过词缀的变化来明确其在句子中的语法属性,如词性、时态、主语和被动语态等,并认识到这些特点有相对于中文的优势。 后来发现,后置较长的定语从句可以使某些时刻的表达更加清晰等等。
进入大学后,我研究了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深深体会到了另一种与中国人完全不同的文学才华。 他们不追求华丽的修辞和工整的句子结构中国人学英语,而是注重概念的精确、逻辑关系的严密、表达的简洁。 葛底斯堡演说没有使用任何一个情感丰富的成语,没有引用任何一个典故或名言,但它仍然具有直击人心的吸引力。 其中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民之、民之、民之”。 我始终相信,中文中没有真正诚实、优雅的对等翻译。 其中最著名的“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用三个实词翻译了原文的三个介词。 表现力相差甚远,文学意义也相差甚远。
总之,对于一个国家整体而言,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逐步培养人们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思维方式。 培养这种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就是外语学习(至于为什么选择英语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学习英语?我来和你慢慢解释,上面已经解释过)。 这个概念与每个公民的具体职业没有必然联系。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