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怎么复习 容貌焦虑、亲子关系,中青报整版关注大学生六类心理困扰
截图
编者注
“心理健康”正成为大学生活的关键词。5月至6月,“共青团12355爱心百校行”活动连续举办,共青团直接接触和培育的120所高校心理健康俱乐部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学业压力下如何保持“心静如水”?“爱心脑”是好是坏?如何帮助抑郁学生走出困境?因观念差异与家长发生矛盾怎么办?这些都是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
如今,“共青团12355”在全国开通了113条服务热线,每年为65万余人次提供心理、法律咨询。“青少年倾听惠站”全国12355网络平台注册用户超过22万,平台访问量超过430万人次。这条开通18年的电话热线,持续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缓解学业压力: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实习生李欣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郭少明
下班后,上两小时英语课,吃晚饭,准备路演材料,完成临时工作任务,回顾一天的行程考研英语怎么复习 容貌焦虑、亲子关系,中青报整版关注大学生六类心理困扰,然后睡觉,将近凌晨两点才睡着……这是社会学专业大三学生朱进三个月来的日常生活。
保研夏令营临近,朱进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他每天都在给自己上紧发条,确保一切如常。他屡次拒绝朋友的邀请,放弃假期和家人团聚,希望增加考研的几率。身边的朋友都说他自律,但只有朱进自己知道,那些“破防”时刻都藏在无人知晓的社交账号里。“如果完成不了计划,我会有巨大的负罪感,有时候即使完成了,也会无缘无故地慌张、焦虑,担心没研究生可读。我是一个完全没有‘放松’意识的人。”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过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学习动力和兴趣的下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
近日,在南京审计大学举办的“12355爱心百校行”首站中,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学会指导老师任璐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讨会”环节主持了“学业压力下如何保持放松感”的圆桌讨论。
她在研讨会中发现,大学生学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可以归结为三点:专科学生毕业后是否转学等未来考虑的压力较大;高水平大学的学生课程压力较大,课程相对密集、难度较大;学生普遍面临未来就业、升学的压力。
面对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大学生该如何保持心态平和?如何在未来规划中做出人生选择?
“‘放松’不是内卷化、平躺,而是一种内心的尺度,一种人生的方向,一种朝着目标慢慢前行的决心和淡定,情绪的稳定和自我的接纳。”任璐建议,缓解学业压力,要找到并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任璐认识一位申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硕士、博士项目的学生,这位学生在申请过程中一点都不焦虑。“这是因为她有明确的目标,她要学认知神经科学,在这条路上发挥自己的价值。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你已经在路上了,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任璐说,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方向,就不会特别在意一时的得失,不会在盲目的攀比中迷失自己。
任璐还辅导了一位纠结是否转专业的学生。这位学生原本学的是心理学,因为喜欢新闻专业,所以想转学新闻专业,但又担心新闻专业课程难、竞争激烈。由于和同学相处融洽,学院氛围又温馨,她又不愿意离开这样的环境。纠结了好久,这位学生变得很焦虑。当任璐问起她的人生规划时,这位学生回答说她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当被问到“转学新闻专业和继续学心理学哪个更能实现人生理想”时,这位学生恍然大悟。
“很多压力来自于诸多选择的不确定性,考研还是出国?从专科升大学还是直接工作?学生们在选择之间摇摆不定,患得患失。”任璐说,其实决策往往不能两全其美。决策意味着放弃,你需要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放弃剩下的,也就是“看清目标之外,看看选择”。
“心理学认为,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之间存在中介调节系统,就是认知、生理调节、社会支持。”任璐建议大家从压力源入手,直面压力,积极应对,把焦虑分解成每天努力的小步骤。当你感觉自己一步步接近目标时,心情就会更加平静。
很多压力都来自于不合理的认知,比如“这次考试考不上,我就完了”,“考不上研究生,我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发现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并加以纠正,也能帮助缓解压力。”任璐说。
“当压力很大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身体放松,比如呼吸调节、肌肉放松、冥想、体育锻炼等。改善生理基础,会增加我们抵御压力的能力,减少压力反应。”任璐也鼓励学生多寻求社会支持,比如老师、朋友、心理咨询、心理热线等。“倾诉可以帮助缓解压抑的情绪,加强社会支持也有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反应。”
(应受访者要求,朱进为化名)
有“爱情脑”是好是坏?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实习记者谭思静吴新宇记者郭少明
“我有话跟你说,你别生气。”听到这句开场白,在大工厂上班的95后小伙陈星就知道,自己这位“恋爱脑”朋友大概和男朋友复合了。
陈星的好友几乎每周都会和男友吵架分手,然后又和好。每当两人吵架分手时,陈星都会站在她一边,严厉批评所谓的“渣男”;但和好后,陈星却仿佛成了两人爱情中的“绊脚石”。好友觉得陈星对男友充满敌意和偏见,两人为此大吵了一架。陈星对好友的遭遇感到心疼又无奈,“‘恋爱脑’真是伤人伤己啊!”
陈星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样想法的人。在豆瓣的“唤醒恋爱脑”群里,恋爱脑受害者甚至结成联盟,决心彻底消灭恋爱脑。
“恋爱脑”是近年来在网络上兴起的一个概念,在心理学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通常网民们把对爱情过分投入、爱情至上的心态称之为“恋爱脑”。单方面的付出、患得患失、一再原谅对方是形容“恋爱脑”的高频词。
拥有恋爱心态是福还是祸?东南大学心理健康学会指导老师王万瑞认为,恋爱中的人很难做到完全独立,也很难做到完全依赖。“我们或许可以在0和1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完全放弃对爱情的幻想,也不在爱情中迷失自我。”
王万瑞提醒,如果你在一段感情中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爱”或“没有价值”,就要警惕“爱情脑”带来的负面影响。
00后大学生林超越认为自己是个过度“恋爱脑”的人,与男友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吵架,严重影响心情、生活、工作。她觉得自己的感情不太好,但又没有勇气结束这段感情。“我性格内向,男友是我唯一、最亲密的朋友,我不能失去他。”
但似乎越是珍惜这段感情,事情就越糟糕。“这段感情把我的邪恶一面暴露出来:自私、敏感、偏执、脆弱、多疑……有时候,为了证明对方爱我,我甚至会拿自己的生命来威胁对方。”林超越痛恨自己这样,但又无能为力。
王万瑞介绍,“爱情脑”通常具有两个特点:爱情至上、自我牺牲。在一段感情中,他们往往会过度美化对方,忽略感情中的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在感情中强化对方的需求,弱化自己的需求;完全信任对方到失去独立判断的地步考研英语怎么复习,对对方不加思考、毫无底线地付出……
这些行为多是由焦虑型依恋心理驱动的。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对方爱,害怕失去对方的爱。“本质上是因为个体的依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想要寻求对方更多的关注来证明自己被爱。”王万瑞说。
依恋风格与个体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她表示,如果一个人的依恋需求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就很容易夸大爱人对自己的“好”,紧紧依附对方,却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爱。
但依恋风格是可以改变的。王万瑞建议,如果发现自己“恋爱脑”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首先要向内找。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安时,提醒自己及时调整,比如真诚地向对方表达不安,观察、记录爱人的动作等。“不要逼迫对方表白,也不要质问对方,指责、质问只会把对方推得更远。”
其次,你需要调整自己的非理性思维,注意区分现实与自己的感受。比如,你为爱人做了晚饭,但他/她不吃,你可能会感到沮丧。这是因为你对他/她的行为做出了负面的解读,比如“他不爱我了”、“我做的饭不好吃”、“我很没用”等,从而产生了负面情绪。而现实中,你的爱人可能忙于学业或工作任务,不想吃晚饭。
最后,我们要学会肯定自己。可以记录自己的实力、优势,或者自己擅长的事情;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某件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让值得信赖的朋友帮我们客观分析;如果发现恋人搞PUA、暴力等,要果断离开,保护好自己。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中陈星、林超越均为化名)
外貌焦虑:一场关于青春的拉锯战
实习生李欣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郭少明
北京大四学生张萌四年前首次进入一家医美机构,当时她18岁,刚刚高考结束。
张萌坦言,自己有严重的外貌焦虑症,从中学开始就觉得自己“又胖又丑”,站在漂亮女孩身边就感到自卑。
她最先去调整的是浮肿的眼皮,但整容后精致的眼睛并没有缓解她的焦虑。双眼皮、高眉骨、尖下巴……张萌这几年做了不少整容项目,即便身边的朋友都觉得她已经够漂亮了,但她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今年,张萌觉得之前做的“韩式隆鼻”已经过时了,于是在常去的机构预约了面对面的咨询。
2023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系2020级学生在《媒体市场研究》课程中针对大学生外貌焦虑、网络消费行为等热点话题开展调研活动,最终形成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过七成大学生为改善外貌做出了努力。
为什么有些人会有外貌焦虑?长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导师程玲琳介绍,除了人类对外表的偏好,自我认知偏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自己外貌的主观评价与客观的外在形象存在差异,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整容手术无法缓解外貌焦虑。当人们过于关注自己感知到的外貌缺陷时,严重的话可能会表现出强迫行为,比如反复对着镜子检查自己、询问别人对自己形象的看法、过度修饰自己等。
同时,她认为社交媒体构建的单一审美场域也是外貌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大众媒体中,很多明星、博主频繁发布的“漂亮脸蛋”“好身材”被认为是“既定的审美标准”,这些标准已经从单一的个人审美变成了集体共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个体的审美观念。这种与个体真实形象存在“差距”的标志性形象,会引发青少年的外貌焦虑。
武汉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一凡曾因腿粗而自卑,曾尝试通过节食减肥,强迫自己大量运动,严格计算每餐热量,甚至避免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规律的饮食和过度的运动让高一凡短暂尝到甜头,但很快反弹,身体状况比减肥前更差。这时她才发现自己得了外貌焦虑症。
“我本来就不胖,只是被‘白、幼、瘦’的审美‘绑架’了,对自己的身材一直不满意,尤其是腿粗。”高一帆认为,在“人人颜值高”的社交平台背后,也有医美行业、整形机构刻意营销的痕迹。“人人都有爱美的欲望,但在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很难避开消费主义的‘美貌陷阱’。”
面对外貌焦虑考研英语怎么复习,程玲琳认为,首先要从认知角度“打破美貌神话”。没有证据表明个体特质或能力与面容存在联系,外貌不应成为自我价值感的唯一来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尊,是建立自信的重要途径。“偶尔‘平凡’一点并不是一件坏事,人的自信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
其次,培养“不敏感”是缓解外貌焦虑的重要一环。程玲琳发现,很多学生容易高估别人对自己行为和外表的关注。“‘焦点效应’在青少年时期尤为明显,因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在此时发展迅速。”生活中,适当弱化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减少焦虑和内耗。
“尤为重要的是,除了审美功能外,我们的五感可以让我们欣赏艺术、享受美食、聆听音乐,四肢可以让我们自由奔跑、感受世界。关注身体的其他功能是对抗外貌焦虑的有效方法。”程玲琳说。
今年以来,高一帆刻意减少使用手机的频率,加入了学校的骑行社,骑着自行车欣赏了不少风景。她发现自己的肌肉发达的双腿比大多数新手更有力量。在某些场景下,你认为的“缺陷”可能会变成别人羡慕的“天赋”。
热爱生活,拥抱自我。在这场关于外貌焦虑的拉锯战中,高一帆觉得自己勉强赢了。如今她不仅和自己的腿和解了,还很喜欢自己腿上的肌肉线条。“当你走出外貌焦虑的泥潭,你会发现每个人的美都是不一样的。我正在学着欣赏自己独特、充满活力的地方。”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张猛、高一凡均为化名)
从“碰撞”到“同步”,我与父母的和解之路
实习生 张晨璐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郭少明
当我提起创业梦,父母立刻勃然大怒,坚持“稳定的工作更靠谱”;毕业后,我享受单身生活,但父母要我结婚的压力始终如一……观念的差异,总是成为家庭矛盾的催化剂,让年轻一代倍感压力。
当我们与父母的想法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与原生家庭的和解之路考研英语怎么复习,我们还要走多远?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佟泽霞从小就是家里的“乖乖女”。然而,在填写高考申请表时,她与父母发生了争执。父母希望她报考师范大学,但佟泽霞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化学。当时,佟泽霞和父母说话时情绪都很激动,甚至陷入了长时间的冷战。
新闻传播专业大三学生张牧也面临困境。她抱怨父亲对她的教育方式是“严加管束,任由情绪肆意妄为”。父亲很少问她过得开心不开心,总是问她的成绩,问她得过什么奖。最近,父亲多次表示希望张牧毕业后回老家考公务员或者当老师,追求一份稳定的职业。但张牧更渴望留在大城市,探索未知的世界。每次挂电话,张牧的情绪都极其低落,“短短两分钟的通话,我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平复心情。”
中国社科院大学心理健康俱乐部教师李子英认为,因父母价值观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很常见。青少年追求自我认同和独立,会因他人的看法而感到束缚。同时,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越来越独立而感到不安全。
李子英说,在构建自我认同的过程中,青少年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反馈。“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变化较快,荷尔蒙的波动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观念冲突更加明显。”她说,如果这些冲突得不到妥善解决,青少年很容易陷入自我消耗、愤怒,甚至焦虑抑郁。
“沟通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理解对方。”李子英认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因为长期的无效沟通造成的,他们往往把沟通的目标定为改变对方的观点,导致双方在沟通过程中,情感负担过重,精疲力竭。
李子英建议,双方在沟通时,应先平复情绪,找准问题症结,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童泽夏冷静下来后,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理解他们的立场。她决定主动打破僵局,并和母亲一起拜访了已经上大学的子女的亲戚,听取各方面的建议。最终,父母决定支持童泽夏的热爱,童泽夏也承诺在大三的时候考取教师资格证,让她的人生有了另一种选择。
李子英认为,与他人的关系最终回归到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和解的关键,是与自己和解。”她建议年轻人要客观审视自己,了解并满足内心的需求,在高质量的独处中探索自我,积极融入不同的人际关系,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虽然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但爱比什么都强大。”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之间的关系会逐渐融洽。
(应受访者要求,张牧为化名)
年轻人如何走出感情迷宫?
实习生 张晨璐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郭少明
你是否总是感觉什么都没做却很疲惫?你是否有很多事情要做却只想躺下玩手机?内心的矛盾、困惑、挣扎、沮丧等负面情绪似乎总是占上风。
如何才能挣脱枷锁,找到“幸福的自己”?
在考研还是工作的关键时刻,新闻传播专业大三学生张牧焦虑万分,各种不好的局面总是浮现在她的脑海里:“考研会不会差几分?”“万一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毕业论文、考研复习、英语口语练习……张牧的任务清单上堆满了要做的事情,但她始终没有动力去完成它们。
很多时候,她告诉自己看完视频就去看看书,但一旦放下手机,就觉得很灰心,更别说学习了。“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大多数情况下,张牧的一天就只能花在刷手机上。
“这是抑郁症典型的‘三低三不’特征。”哈尔滨工业大学心理健康学会导师徐天琪解释道,所谓“三低”是指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动作减少;“三不不”是指无助、无望、无用,表现为对自我的过度否定,这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
除了考研、就业的压力,最后一周的学习压力也加大了,张牧晚上睡不着觉。有时好不容易睡着,室友稍微一动,她就会从梦中惊醒;哪怕没有任何声响,凌晨三四点钟她也会惊醒,浑身无力,就像刚跑完一千米一样。
起初,张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抑郁是负面情绪导致的,直到一周后她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张沐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当课业压力大的时候,她就会用日记作为宣泄情绪的出口。回顾这一周的所写,她发现负面情绪占了上风,身体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徐天琪介绍,抑郁症是一种负面情绪,通常持续时间不长,可通过自我调节、心理疏导等方式得到改善。“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主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徐天琪说,个人的性格特征、生活经历以及家庭或周围环境等都是引发负面情绪的重要因素。
然而,如果一个人未能识别负面情绪,长期处于低能量状态,将对自己的生活极为不利。她说:“负面情绪的积累不仅可能引起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和肌肉疼痛等身体症状,严重的话还可能造成认知功能的损害。”
徐天琪表示,述情障碍患者往往难以感知自己的负面情绪。述情障碍是指大脑识别和处理情绪的能力出现障碍,导致患者难以感知和表达自己或他人的情绪。这类人通常更关注外界的事实信息,思维方式倾向于理性和逻辑性,通常比较现实。
要重拾良好的情绪状态,我们必须学会意识到负面情绪的存在。徐天琪建议,我们应该留意身体的反应,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包括触发事件、当时的心情、身体感觉以及随后的行为。通过回顾这些记录,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同时,注意那些经常导致不愉快情绪的特定因素,比如人、地点、情况、话题或想法。这样,当我们将来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能更快地察觉到负面情绪的出现。此外,向值得信赖的朋友或家人寻求反馈,了解他们是否注意到你最近的情绪变化,也是一个好主意。
一旦意识到自己情绪低落,可以先探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最近学习压力大?和别人的感情不顺?还是担心自己未来的发展?”此外,她建议通过运动来缓解负面情绪。“如果发现自己缺乏动力,表现出‘三低三不’的典型特征,应立即去专科医院确诊,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接受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为了调整状态,张牧决定暂时放下学业,给自己几天的休息时间,选择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同时,作为艺术爱好者,她也通过看书、看剧、看脱口秀等方式自我疗愈,实现了身心的全面放松。
(应受访者要求,张牧为化名)
与抑郁同学相处:陪伴而非治疗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实习记者李丹萍记者郭少明
“我朋友得了抑郁症,我每天都陪着他,想帮帮他,可他不愿意跟我说话考研英语怎么复习,把自己封闭起来,我该怎么办?”
“我的朋友在帮助他患有抑郁症的同学时也陷入了抑郁症......”
“一是我无法进入你的世界,二是进去之后就出不来了。”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学委员核心小组“微笑海豚训练营”的导师冯昱涵说,遇到这种情况很难帮助别人,但类似的场景在生活中并不罕见。课后,经常会有学生向冯昱涵询问这样的问题。
冯玉涵负责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她经常和同学们讨论如何调动同伴力量,帮助同学克服心理困难。
她发现,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与抑郁症同学相处,“有的人把他们当成特殊群体,说话非常小心,有的人干脆不跟他们相处。”“过度保护、过度疏远都是常见的行为错误。”冯昱涵解释,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加重对方的心理负担,让抑郁症患者产生“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脆弱?”甚至感到被歧视。
“我们不但在观念上不应该歧视抑郁症学生,而且在行动上也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包容的环境,学会如何与他们相处。”她说。
抑郁症是抑郁症介绍,抑郁症主要表现为“三个低点”,即低调,低兴趣和兴趣,这并不意味着不想做任何事情,即使您以前对某事特别感兴趣,
作为同伴,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心理支持和安慰,并通过访谈,陪伴,鼓励等来帮助他调节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的方式不断地告诉他,甚至说服他去精神病医院去诊断,以便在他闭上诊断时,以理解他的真实情绪状态,以便理解他的真实情绪状态。
MEI是一位大二学生,在两个月前,她的朋友被诊断出来,在Liu Ying的意见中,她的朋友不想在聊天期间进行10分钟的陪伴。”更糟糕的是,“我觉得自己被她带走了。”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抑郁症学生?
“我们需要在与沮丧的学生相处时要明确我们的目标。这两个部分要帮助他,他希望您能帮助您,如果您不愿意,您可能会更加明确,但他可能会沮丧。他ure,但要在有限的程度上陪伴他,并帮助他发现生活之美。”
Feng Yuhan建议在与沮丧的学生打交道时,以专业知识为例,沮丧的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的PPT表现不佳,实际上,PPT的分数不好。
同时,我们应该帮助沮丧的学生动员他们周围的更多支持资源,而不是仅依靠他们与您交谈以调节他们的情绪,您可以建议他们通过奔跑,聆听音乐,寻求心理咨询,查看精神病学家,召集亲戚和朋友等来调节他们的情绪
“幸福是传染性的,而消极的情绪也使人想起,作为帮助他人的人,如果沮丧的同学无法停止与您交谈,那么您应该需要一个或两个小时,您应该在您的努力中努力。
(根据受访者的要求,李梅(Li Mei)是一个化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