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鞋阿姨”和外国人从容对话,小店老板娘登上纽约时报广场推介
“你也来拍《擦鞋阿姨》吗?”
出租车司机赵师傅看了一眼记者手中的摄影器材,然后指了指自己此行的目的地——义乌国际商贸城。
赵师傅口中的“擦鞋阿姨”就是胡根兰。她今年53岁,在金华当擦鞋工已经十多年了。不久前,胡根兰因自学多种语言、与外国人平静交谈而出人意料地走红。凭借着流利的外语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她成为了无数网友口中的“生活强者”。
记者点点头,赵师傅来了兴趣:“她最近很红,很多人去找她拍短视频,我们也想不通,因为这在义乌很常见。”
在义乌的三天里,记者去了义乌国际商贸城、宾王158文创园等胡根兰经常招揽顾客的地方,却不见她的身影。有商户表示,以前她每天都在,但最近却很少见到她了。也有人表示,她是被自媒体博主拉去拍短视频的。芬兰人亚历克斯声称自己是最早拍摄胡根兰的博主之一,他还向记者展示了多段他们交流的短片。但当被问到哪里可以找到胡根兰时,亚历克斯无奈地说:“我已经三天没见到她了,我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在义乌,“擦鞋阿姨”是义乌众多商人的缩影。他们勤奋务实,热爱学习新的语言和知识,乐观、自信、信念坚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义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擦鞋阿姨”。
12月18日《解放日报》电子报第16版截图(部分)
学习英语的热潮
早上8点30分,义乌国际商贸城刚刚开门营业,50岁的单陈晓就来到了店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她从包里拿出手机和学习资料,开始早上的阅读。她先用手机单词软件背单词,然后根据材料复习学过的句子。
单晨晓向记者展示了学习资料。他一个人就记住了好几本笔记本,并把它们堆成了厚厚的一摞。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释,有些单词还标有中文同音字。她向记者解释道:“顾客就是顾客‘卡斯’,他把顾客的钱全部转给我们。还有数量,‘他拿起的篮子’,就是他拿起他买的篮子的数量。” ”她抬起头。墙上的空白处整齐地写满了店内产品的英文翻译和日常交流用语。
单陈晓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三楼经营一家装饰工艺品店。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市场的商家之一,单晨晓被认为是行业内的“老手”。 20多年前,单陈晓从家乡东阳来到义乌开店,一头扎进了这片浩瀚的小商品海洋。在单晨晓的店里,梳子是主打产品。此外,她还曾在国内外各个旅游景点向顾客推销民族包包。后来生意不景气,她就转而卖铜器等手工艺品。
单晨晓没有外语基础。以前遇到外商时,她常常站在那里发呆,导致她丢掉了很多订单。说起往事,单沉霄摇了摇头。 “我们店里卖的是木梳,以前连梳子的英文都说不好,和国外客户交流的时候,我会用计算器查价格,然后给他们看,很可怜,误差也很大,但没办法,大家都在做生意,靠手势和猜测,但这不可能!”单辰晓强调道:“别人说的话你都听不懂,怎么做生意?”看到别人用英语谈论生意,你就无法下单。一次又一次的让单晨晓充满了羡慕,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学习英语决心。
今年5月开始,义乌商城集团定期举办新的英语训练营,免费面向所有商户,地点位于商贸城一区。一个学习周期持续20天,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题,如尺寸、材质、价格、包装等。主要内容是学习贸易过程中会接触和使用的实用英语。单辰晓趁势报名了。第一天上课,她就学会了一句话:“我学英语只是为了获得更多订单。”
单辰晓个子不高,爱穿红色衣服,行动敏捷,精力充沛,总是开朗。他被邻居们称为“开心果”。但一说到学习英语,她立刻严肃起来,连声“抱怨”:“最大的困难就是年纪大了记不住了,学过的单词老是忘记。”以前,她在英语课上几乎总是第一名。到达现场,往往提前半个多小时。用她的话说,“如果你不早来,第一排就没有座位,每天早上都有几百人来,如果你站在后面听不清楚,你就不会有这种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感觉。” 。
幸运的是,效果还不错。现在遇到外商,单晨晓不再不敢说话,甚至会主动热情地提问。虽然沟通难免有些尴尬,有时她会一字一句地跳出来,但至少基本的沟通没有障碍。尤其是谈到价格数字时,她的发音总是非常清晰准确。当谈到讨价还价时,“最后价格”(最低价格)之类的词也很容易出现。
这一天,一位俄罗斯商人前来采购,询问价格。由于即将打烊,商家扫了商店微信就离开了。第二天,单晨晓向记者展示了聊天记录。双方的线上交流主要使用各自的母语,并通过微信的翻译功能进行。但交流结束时,单晨潇用英语写道:“请给我命令。”对方回应了一个“好”的手势。
义乌的国际风情
单陈晓笑称自己说的是“松散的英语”,“如果你真想说英语,就得看看年轻人”。
单辰晓所说的年轻人,主要是指隔壁店里的宋普诺和刘鹏。两人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前者从高中起就在新西兰留学,现在从事烛台生意;后者在大学主修英语,目前主要经营陶瓷花瓶。他们来义乌的时间虽短,但生意经营得很好。
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看不懂的单词,单辰晓都会向他们请教。反过来,他们也会监督单辰英语。刘鹏向记者“抱怨”:“阿姨经常说要多练习,但有时她在和顾客聊天时就开始说中文或使用计算器。我们会提醒她。”谈及被“抓”的经历后,单辰晓吐了吐舌头,发誓,“下次不会了。”
在刘鹏看来,流利的外语对业务的帮助是“肉眼可见的”:“比如流利的言语有助于更清楚地表达产品特点和交易条件,让客户更放心下订单。同时,英语水平高的商家可以更好地处理售后问题,客户对售后服务的信心往往会带来更多的长期合作订单。聚会在义乌,语言沟通顺畅就可以成为‘朋友’。”此外,刘鹏还在自学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只是,“阿拉伯语太难了。”
单晨晓发现,近年来,市场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与老一辈相比,他们在学习语言方面更有优势,也有更多的创新想法。比如,付江彦跟单晨晓学英英语。付江燕的婆婆30岁就开始做生意,一步步从路边走向市场。付江燕把袜子店变成了义乌的“明星店”。
富江燕的店很好找。有人指出,从国际商贸城四区81号门进去,第一个路口左转,看到一家全是彩色袜子的商店。其中,穿着民族风服装、戴着漂亮头饰的就是付姜炎。她是义乌人,是一名“80后”。她从小就想做生意。她在大学学习市场营销。实习期间,她还自学了电子商务课程。她是市场上最早接触在线业务的人之一。
2018年前后什么软件学英语好,零基础也可以免费,付江燕感觉“生意没有以前那么好做了”。于是,她开始寻找出路,想到利用新兴的短视频平台带货。早期视频中,付姜岩用中文发言,内容相对复杂,反响平平。后来,考虑到她的客户大多在国外,她开始用英语在视频中介绍新产品。自从2022年初发布第一个英语视频以来,她几乎每天都会更新。由于她的客户大部分来自中东、南美和南非,所以除了英语之外,她在一些视频中还使用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希腊语、菲律宾语、法语等语言。
“一开始,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付江燕记得,当时很多同事都觉得她的努力白费了。确实,“冷启动”相当困难,最初的视频播放量很少。随后,付江燕将视频内容进行了简化,仅介绍了新产品的材质和规格。持续时间控制在15秒以内。这种简单明了的介绍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再加上日积月累的更新,流量最高的视频现在已经有上万个赞了。就连一位许久未联系的阿尔巴尼亚顾客看到视频后再次联系她,一下子下单了1000打圣诞袜,库存全部清空。记者采访期间,付江燕的三部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来电者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大部分是从视频中转过来的顾客。
今年5月,付江燕和另外7名义乌老板娘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用流利的英语在视频中宣传自己。视频发布当天,就为付江燕带来了500多名粉丝和不少订单。此后,长尾效应不断,义乌市场一度掀起了一股外语学习和外语短视频制作的热潮。
中文逐渐流行起来
义乌总是异常忙碌。比如,行走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大多数人总是行色匆匆。比如,除了文件之外,大多数义乌商家的办公桌上还摆满了各种学习资料。
芬·亚历克斯也有同样的感觉。 Alex从2010年第一次来到义乌就爱上了这座城市。七年前,他娶了义乌姑娘,当了义乌女婿,定居义乌。目前,他和合伙人在商贸城共同经营一家香水和设计店。同时,他也是一名自媒体博主。平日里,他经常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自己是“义乌农”(义乌方言:义乌人)。记者问他对义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亚历克斯的答案很简单——勤奋。
Alex进一步解释道:“据我所知,义乌的老板都是身经百战的。很多老一辈的学历很低,甚至可能没有上过学,但他们经常出国或者和很多外国人一起工作。”自己交流和学习很多语言,通常是通过逐个拼凑单词来实现,我们能够实现基本的交流并完成很多业务,这真是太神奇了。”他提到,特别是今年,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视频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后什么软件学英语好,零基础也可以免费,这里的竞争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大家竞争的更多是“谁说得更英语”或者“谁懂得更多”。这让他很惊讶,他更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人身上。
这段时间,Alex正计划学习中文。在社交平台上,他的个人简介是“中国义乌的芬兰外国人,充当中西文化之间的桥梁”。他告诉记者“擦鞋阿姨”和外国人从容对话,小店老板娘登上纽约时报广场推介,希望用短视频笑话、文化故事等方式促进交流。在他的视频中,除了胡根兰,还有不少义乌商人和其他“擦鞋阿姨”。在其中一段视频中,他拍摄了四位擦鞋阿姨和他一起学英语画面,并配上中文字幕:“这里是义乌,人们学英语,勤奋的擦鞋团队真棒。”这段视频是他近期最受欢迎的作品什么软件学英语好,零基础也可以免费,相关数据比他与胡根兰的对话视频还要高。
这些年来,学习外语已经成为义乌的流行词。每周四晚上,付江燕都会以学生的身份去鸡鸣山社区的西班牙语角。下午门店打烊后,到当地外语培训机构上夜校学习英语以外的语言,成为不少商家的新选择。由于大部分客户来自中东、南美等地,很多人选择学习阿拉伯语或西班牙语。义乌有很多外语培训机构提供这些小语种的培训服务。
义乌一家外语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观察到,这两年咨询学习的人数明显增加。主要需求群体包括义乌商户、外贸公司等,目前课程主要是销售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口语。注重实用性。 “很多人没有基础知识,但最终能在店里与外商流利交流,这很好。课前什么软件学英语好,零基础也可以免费,他们在大厅里认真复习,学生互相学习,并积极向老师请教。” ,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工作人员感叹道。
在义乌,记者问很多人,“你们为什么这么努力学外语?”有很多答案。有的是出于兴趣,有的是为了提高技能,还有的是雄心勃勃,“为了主动适应全球贸易的需要”。单辰晓的回答简单明了,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
在她看来,外语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必须用好,为商业服务。有趣的是,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双向街道。一方面,卖家想尽一切办法提供良好的服务,方便沟通和宣传;另一方面,作为买家群体,外国客户也越来越多地学习汉语,以融入中国。
“大家都说义乌的老板比我们强。”单陈晓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开玩笑说,义乌的平均英语水平是大学英语四级,但这些年来,很多客户都用中文和他交流,他的熟练程度非常高。都很高。 “很多来中国采购的顾客都能用基本的中文交流,甚至有一些‘中国通’的普通话说得比我好得多。”单辰晓说道。
记者 朱令军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