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地学习语言?你需要掌握这2个方法|如何科学学外语
本文字数4361,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丰富和分享乐趣。文末附上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梳理文中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了一步。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是《如何科学地学习外语》。
作者,Kyohiro Shirai, Yasuhiro Shirai, Ph.D.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应用语言学博士。凯斯西储大学认知科学教授。日本语学会第三任会长。
能背单词、句子、语法,但不能用外语正常交流。
我记住了范文,但无法写出完整的电子邮件。
内向的人不适合学习外语吗?
是不是越早学外语越好?
怎样才能真正掌握一门外语?
...
用科学的方法为外语学习注入活力!本书是一本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的外语学习科普读物。本书围绕“如何科学地学习外语”这一问题,从实证的角度阐释了人类掌握母语和外语的原理,并据此总结出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
此外,本书还解决了“外语越早越好”、“口语重要还是语法重要”、“如何平衡输入输出”等实际问题,从外语学习者和外语教师的角度,科学分析外语学习中常见的误区,结合实际研究项目,介绍科学高效的外语学习原理和方法。
01.外语为什么难学?
我们经常会问,为什么学一门外语这么难?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者已经告诉我们,母语的习得增加了我们学习外语的难度。我们的母语越熟练,学习外语就越难。换句话说,当一个孩子的中文说得越来越好时,英语 对他来说就变得更难学了。为什么会这样?
1.母语特点固化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一旦我们的大脑选择了某种语言作为母语,它就会将这种语言识别为大脑运作的语言,大脑就会更加习惯于用这种语言进行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管你小时候接触过多少种语言,最终我们大脑接受的母语只有一种。
我们的母语在我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我们母语的特点会固化在我们的大脑中,影响我们语言组织的逻辑。比如中文,动词的状态不会因为字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比如:“我想去电影院”、“我昨天去了电影院”、“她打算去明天去看电影”。虽然“乐”字表示我已经完成了看电影的动作,但是看就是看。不管我们什么时候看,不管是谁看,都会用到“看”这个词。
在英语中,因为时态的不同,watch这个词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watch变成了watched,watching,watches……所以,我们在说英语的时候,首先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it即使我们在写英语时能写出正确的时态,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说出正确的时态。不是我不懂,而是汉语没有时态这回事。以中文为母语的人没有关于时态的“肌肉记忆”。建立改变动词的习惯需要大量的练习。
我们容易忽视的另一件事是文章。冠词一般用在名词前,如“a”、“the”等。我们说中文的人会忽略文章的存在。
例如,中国学生很容易写错“Cat is a good friend”(猫是我们的好朋友)。cat前面少了一个冠词来修饰它,会让老外疑惑:你是说这群猫都是best friends,还是这只猫是best friend?
面对一门外语,母语不仅会造成语法结构上的陌生感,发音上也会产生疏离感。
比如日本人分不清r和l,相当于日本人把“then”说成“blue queen”。以日语为母语的人不仅口齿不清,平日听的时候,虽然确实听到了r音,但大脑将“then”和“blue queen”加工成同一个词。
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什么?笔者认为,世界上所有种族的健康宝宝几乎都能分辨世界上所有语言中的所有声音。也就是说,人类天生就有一个强大、开放、敏感的空白语言系统,婴儿有学习任何语言的潜力。
然而,当婴儿的大脑在倾听父母和周围人的声音时开始形成一个庞大的声音数据库,婴儿将学习并尝试发音的重复出现的关键词,以及那些成年人永远不会发出的声音,宝宝的大脑会逐渐判断这是一种无意义的噪音,然后逐渐忽略它。在大脑形成的最初阶段,通过这种权衡,婴儿的语言技能开始快速发展。在生命的头几个月,可以区分 r 和 l,但这种能力在 6 个月到 1 岁之间迅速下降,因为他们的大脑学会忽略母语中不需要区分的声音差异.
美国科学家为婴儿设计了一个著名的“转头实验”。转头实验中,让宝宝听着“啦啦啦”的声音,中途换成“啦啦啦”,把玩具拿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宝宝就会明白:当声音变化时,玩具就会出现。但是一旦宝宝系统地掌握了日语发音,就再也听不出这种差异了。一岁左右的宝宝已经分不清ra和la的区别了,只有看到玩具才会转头。
既然母语的语法和发音会成为我们学习外语的障碍,那么如果宝宝从小就接触外语 ,同时听母语和外语,他们会保留这种能力吗?识别外国音素?
实验发现,听中文故事大声朗读的美国宝宝可以分辨英语中没有的中文发音。在给美国宝宝听了五个小时中文后,他们的中文语音识别能力已经达到了中国宝宝的水平。可见,婴儿的言语习得能力是极其强大的。如果他们在婴儿时期多接触外语,他们就不会失去对外语发音的敏感度。
2.学习模式
那么,孩子应该尽早接触外语吗?
纽约城市大学的一项实验,对十名从中国赴美留学的孩子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十个华夏子弟,最小的五岁,最大的十六岁。到美国三个月后,孩子们被问及他们更喜欢说英语还是中文,所有的答案都是中文。12个月后,五至八岁孩子的答案发生了变化。变成了英语,大一点的孩子,也就是12-16岁的孩子,还是用中文回答,而中年的孩子说的是几乎一样的两种语言。
这个实验似乎表明学习的年龄决定了学习的水平。但笔者认为,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作为学习者的学习模式是不同的,而学习模式又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意愿。
比如这群中国孩子,五到八岁的孩子,身边都是美国孩子。他们平时看的是《蝙蝠侠》或《米老鼠》的英文原声带,这和美国同龄孩子没什么区别。
这个群体中年龄较大的孩子,即12岁以上的孩子,更喜欢交说中文的朋友,他们看的是中文新闻和电影。
所以,你更喜欢说中文还是英语,关系到你对美国社会的适应程度,以及你身边有没有说英语的朋友。
其实这个实验并不是说学得越早说得越好。只能说明越是沉浸在语言文化环境中,学习层次越高,意愿越强。
在婴儿期,我们开发语言过滤器以学习我们的母语。语言过滤器让我们更快地学习母语,但也让我们更难学习外语。
作者认为,虽然年龄会影响语言学习能力,但真正重要的是学习模式。人们越是沉浸在外语文化环境中,就越想学习外语,提高外语水平。
02. 如何学习外语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更好地学习外语?让我们从教学方法和学习动机两个方面来看。
一、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设置静默期很重要,即不要急于说急写,先多听多读。基于这个理念,作者提到了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全身反应教学法。
什么是“全反应教学法”?比如老师上课用外语说,站起来学英语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坐下,左手拿起书,在黑板上画一朵花……学生完成老师的指令,参与反应他们的整个身体。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关键是设置一段“静默”时间,不是让学生说话,而是让学生听读,而不是匆忙说写,只输入,不输出。匆忙。只需创建一个母语环境。
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能力有限论”。人们在说外语时,如果把重点放在传达意思上,就很难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语法是否正确上。学习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一定要乐于交流,但也要注意超出自身水平的交流可能会产生不自然的外语表达。
学习外语,有一种“老外对话”的说法。该理论提出,一旦外语学习者学会了简单的表达方式,他们将永远使用最简单甚至是错误的表达方式来说话,而不是尝试语法正确的复杂句子。.
例如,火龙果既然可以叫“pink fruit”,就不用学英语怎么说dragon fruit了。针对这种情况,有专家建议,可以尝试适当的反常识教学,先教复杂的例子,比如先教“我给书的人”,再教“来这里的人” ,前一句如果句型比后一句复杂,就先教复杂的。
另一种情况则相反。很多学生太注重语法,因为他们想说语法完美的英语,然后就想不通自己想说什么,最后大脑崩溃。这样的情况多了几次,人就怕难了,越来越不爱说外语了。
这种心理负担其实是可以放下的,因为作为一个外语学习者,我们在急问急答的情况下,很难用语法正确地传达信息和说话。那么如何克服呢?作者最推荐的方法是背例句和对话,尽可能多地记住地道的句子表达,然后练习替换其中的单词,想象使用场景学英语最快的方法是什么,这样表达的时候可以更从容口语。
2.学习动机
学习外语的动机有两种,一种叫做“融合动机”,另一种叫做“工具动机”。融入动机可以理解为喜欢外国文化,愿意与外国人保持一致,参与他们的文化。工具性动机意味着作为一种工具,这种语言正是你所需要的。例如,您将被派往国外工作。例如,必须通过外语考试如何科学地学习语言?你需要掌握这2个方法|如何科学学外语,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或获得资格。
这两种动机中哪种更有利于学习?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instrumental motivation学得更快,而fusion motivation学得更好。但从长远来看,融合动力还是需要的。学习外语时,你必须意识到学习外语的所有责任只能由你自己承担。学外语不是别人逼你学什么,而是你想学什么。
如果你对某件事非常感兴趣,那么无论你遇到多大的阻力,你都会学好它。任何人只要能确定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一门外语,并诚实地思考它,就可以成为外语专家。
无论你是上班族、学生,还是退休人员,最重要的是营造外语学习环境。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学英语最快的方法是什么,意味着你每天都能接触到外语,用外语交流信息。信息可以从你传递给别人学英语最快的方法是什么,来自别人的信息也可以进入你的头脑。当你没有机会用外语与他人交流时,可以让听、读外语成为你的日常习惯。最好在手机里下载外文的音视频文件,这样既能听又能看。
有些人会喜欢听教程,例如单个单词的发音或音频句子。但实际上,听成熟自然的音频效果更好,比如广播对话、电影、新闻等,因为它们可以涵盖所有外语的最高频率声音,而且你会多次听到相同的模式. 熟悉了那些原本由听觉系统过滤的外来音素,你听得越多,你的语感就会越好。发音好听好听的关键不在于一个音有多标准,而在于整体的语调和节奏。
笔者提醒大家,在听力练习中,反复听能听懂80%的听力材料,比听只能听懂20%的材料要好。如果有文字版,先听,再看课文,确认漏听错了,再听。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您不仅可以听到单词,还可以阅读语法结构。更重要的是,您可以听到只有在阅读时才会注意到的语法和句子结构。通过听力,您可以了解母语人士如何处理句子中的重音。
遇到几乎完全听不懂的音频怎么办?比如五分钟的新闻,可以听懂三四个词,比如中国、地铁等简单的词。作者说这样的听其实没有白听,听不懂总比不听强很多。虽然我们听不懂自己听到的是什么,但我们的大脑仍在收集和处理各种语音信息。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