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域如何打造人才磁场?
中新网台州9月11日电 (付飞扬)“人才决定成败,事业广阔”。今年浙江“新年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人才,提出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以下简称“三队”)。释放出这样的信号:我省将在推进整体工作时更加统筹考虑人才支持、人才导向、人才措施,以人才为根本谋划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然而,当人们的注意力从杭州、宁波等人才“强磁场”转移到县域时,作为城乡联系最密切的地区、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县域人才如何发挥作用?工作“突破”?打造“三支队伍”?
以千年古城临海为例,近年来,当地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台州市委的部署要求,全面树立“大人才观”,持续深化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全力营造真正爱人才、聚人才的环境。一流的生态为浙江县域“三支队伍”建设提供了措施详实、价值丰富的典范。
负责领导: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三个队伍”建设中,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决定性因素,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是骨干力量,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是基础支撑。
近年来,临海市先后出台了“创先争优指数、责任指数、实干指数”等干部考核办法和促进“干部敢为人先”的六项措施。将干部个人评价与综合考核、“七问清单”等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与“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选拔和领导班子建设精准挂钩推动考核评价从“定性评价”向“定量画像”跨越。
2022年以来,全市选拔“两型”干部105名,提拔调任重要职务52名。
临海市发改局蔡健是该市2024年首批“两型”干部(“狮型”),在保障能源安全、重大项目建设中,主动出击,提供精细化、细致化服务。浙能台州一号海上风电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从启动土地管制调整到申领建设许可证,仅用了90天时间。一系列的过程。
“该项目将于2023年12月并网发电,投产后年发电量约9.3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0.0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水62.44万吨旅游资源英语,节约淡水269万立方米。蔡健说道。
谈谈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蔡健表示,根据责任清单要求,陆上集控中心建设许可必须在2022年3月24日完成。为此,他们的专职人员加班加点与项目业主对接组织,不断修改补充材料,并积极与临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沟通,最终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了施工许可证的申请。
让“优秀干部到一线、优秀干部从一线出来”成为共识,推动高素质干部队伍扎根一线,为基层治理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临海拟新任市政管理干部,将重点进行基层培训或一线培训以及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经验积累。
在临海市一线经验干部座谈会上,河头镇“95后”干部潘彦成表示,组织选他到一线项目工作,就是为了让干部到前线,听听意见。倾听人民心声,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保增长。影响。
支柱: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
当前,浙江正处于又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质量效益提升、积极因素增多的良好态势。但前进过程中的压力、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而随着“聚天下英才、用之所用”翻开新的一页,人才的力量正在不断赋能创新的“活水源泉”。
走进位于临海的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翔药业),工厂研发室的货架上摆满了试管和试剂瓶,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穿梭在精密仪器之间。
奥翔药业董事长郑志国与研发团队现场讨论技术问题。临海市委宣传部供图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市场竞争由研发引领,技术进步需要优秀人才驱动。”奥翔药业董事长郑志国接受采访时表示浙江县域如何打造人才磁场?,今年公司招收了75名英语流利、工作时间较长的硕士、博士生。与国内外大学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合作,不仅开发新的医药产品,还研究人工智能应用等技术,推动绿色高效的生物制药。
奥翔药业的“人才蝶变”体现了临海市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企业家队伍的决心。
近年来,临海市以“考察、工作窗口”为抓手,探索建立“明确需求、确定岗位、确定名单+常态招聘”的高端人才招聘模式,推动更多人才引进。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精准匹配。形成新医药健康、未来汽车、新材料等产业聚集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我市已为片区企业确定人才岗位需求256个,意向引进高层次人才80余名,企业与人才合作项目30余个。
要想吸引人才,就必须留住人才。 “为了让我们安心在临海工作,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提供了很好的福利待遇。除了子女教育、户籍等生活保障外旅游资源英语,还有创新大赛、项目补贴等,激发大家的活力和活力。”潜在的。”浙江宏源药业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海波表示。
同时,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临海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引领旅游资源英语,探索“地州人才”认定旅游资源英语,打破只看年龄、只看学历的做法,只限职称,充分挖掘文化旅游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宿品牌、特色餐饮等方面的本土人才,着力构建本土文旅人才评价体系。
夯实基础: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
在位于临海的浙江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模具班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穿梭在模具和机械之间,手里拿着工具或图纸,身上穿着衣服。胸部。被汗水浸湿了。
“作为一名班长,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机械技能,积极为公司的发展培养技术人才。”该公司模具班长王光灼接受采访时表示。扎根工作24年来,王广东刻苦钻研,从一线操作工成长为高级技师、首席工匠。
2018年,王光卓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开展各类技术攻关和改进项目20余项,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在课程培训和“一带一”实践培训下,工作室已培训技术人员20余名,高级工程师30余名。
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王光灼带领团队进行模具研发。临海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临海探索了校企一体化、产教融合的“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吉利、华海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实施校园学习、基地实训、岗位实习相结合的特色教学。为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实现技能人才培养和留存的“内循环”。
在当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完成从“工人”到“工匠”的转变,技能和能力与职业发展挂钩,形成了谁更努力、谁有更高的收获的良性循环。王光灼表示,政府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激励,有助于充分激发劳动者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此外,临海还着力构建“人人有事、家家有收入”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实施零工市场提质增效行动,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就业人口,建立市、镇、村三级“一中心多服务”。 “点”就业服务网络覆盖全境,积极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截至目前,当地已完成4个“浙里就业”综合服务站、15个综合服务点选址工作。
括苍山、天台山环抱,陵江蜿蜒于城旁,在山海共呼吸的临海,“三支队伍”共同描绘了县域发展的美好未来。 (超过)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