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吕新华一句“你懂的”,成为中国新闻发言人的经典回答
201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于3月3日正式开幕。
与往年一样,全国政协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在会议召开前一天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作为预热,届时,作为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的吕新华将面临又一次“媒体考验”。
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澎湃新闻刘兴哲
3月1日中午,中新社发布最新消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新闻发布会将于3月2日下午3点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发言人吕新华将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你知道”这句话成为经典
一年前,澎湃新闻旗下微信公众号“番剧阅览”发表文章称:“人一生中会说很多话,但人们往往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记住了你。2014年3月2日之后,63岁的吕新华或许注定成为最晚被历史记住的一批人。”
卢新华与媒体关系很好。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吕新华一句“你知道的”红遍大江南北。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周永康案还未被当局正式披露,全国两会第一次记者会结束时,卢新华被香港媒体问及周永康案。
针对这一问题,吕新华表示:“不管是谁,不管职务多高,只要违反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就一定会受到严肃查处,受到严厉惩处。这不是一句空话认真学习的英语,我只能这样回答,你知道。”
“你知道”这句话所蕴含的政治智慧,使其成为近年来中国发言人最经典的回答。
随后,鲁新华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表示,“当时没有人给我(关于周永康案的)任何暗示”。
对于“你知道”这个回答,卢新华解释称,这是为了告诉媒体,由于自己并不掌握有关情况,所以无法直接回答记者的提问。
“努力工作,不要说太多话”
2014年3月3日,浙江大学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高小杰在电视上观看前一天陆新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的回放。
2014年3月2日下午15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答记者提问。
随后,高小杰翻看校友录,在1970届入学的同学中,看到了陆新华的名字。
“一听他说绍兴官话,我就确定他是江苏、浙江人。”高小杰说。
校友录信息显示,吕新华祖籍浙江绍兴诸暨,1970年考入杭州大学外语系。
1997年,杭州大学并入现在的浙江大学,其旧址现已成为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卢新华的大学同学陈彩玉对这所学校有着深刻的记忆。
他记得,杭州大学位于杭州老城区的西北角,解放初期十分荒凉,在当时的杭州人心目中,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农村。从校门到保俶山脚,都是农田。校门上支撑学校门面的“大字”是书法家舒同所写,笔法朴实、遒劲。
他们就读的外语系在东侧二号楼,学生宿舍都在校园的东南角,十六平米的房间,有三张床架,可以住六个人。
在陆新华的同学陈友娟眼中,能来到这所郊区学校读书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
“杭州大学外语系1970级班是杭州大学录取的第一批工农兵,选拔非常严格,下乡的知青要极其优秀才有机会上大学。”陈有娟回忆道。
当时外语系有学生195人,学制三年,当时全系按公司制管理,下设2个公司、14个班。
毕业40年后,陈友娟在电视里看到吕新华时,觉得他现在更加帅气,不过比大学时胖了一点。
和如今的大学新生一样,吕新华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课也是军训,不同的是,训练的强度远高于如今的大学生。他们的军训持续了整整一个月认真学习的英语,足迹遍布浙江大部分地区:余杭、临安、富阳、桐庐、建德、浦江、义乌、诸暨、萧山等十多个县市,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他们很勤奋。”卢新华大学时期的英语老师许世芳回忆道。
吕新华当时是副班长,他面色黝黑认真学习的英语,学习刻苦,爱笑,每天早上5点多就和同学们一起起床,在河边背英语,晚上就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许世芳眼中,陆新华很努力,学习很好,成绩也很好,总体风格是“话不多,做事认真”的班长。
学习英语是一个错误
吕新华出生于1951年,15岁时遭遇了“文化大革命”。
不久,他便开始了农村生活,在家乡诸暨村当知青,“大学梦”只能暂时深埋在心里。
1970年,中国高校恢复招生,实行推荐制,有些文化背景的吕新华得到了难得的上大学机会。当时的他很喜欢理工科,最初被推荐到复旦大学读给排水专业,但他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却是开给了杭州大学外语系。
多年后,吕新华说,这次“意外”不仅让他感到吃惊,也让他有些抗拒。不过,他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说:“如果当初我考的是复旦,现在我可能已经是个工程师了。”
1970年11月至1974年夏,吕新华在杭州完成了英语基础学习。
在那个年代,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机会享受娱乐生活。
陆新华大学毕业的时候,系里组织各班成绩较好的学生排练节目,准备在毕业晚会上表演。
卢新华所在的班排练了当时很受欢迎的京剧样板剧《龙江颂》。
该剧是继八大“样板戏”之后又一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京剧,取材于真实的抗旱故事。
1963年春,东南沿海某地发生严重旱灾,县委决定在龙江大队堤防外拦河,引水救灾。大队党支部书记蒋水英主动承担了最大的牺牲,坚决执行县委的指示,决定牺牲300亩生产性土地,放弃一个砖窑的收入,并因此与具有严重狭隘思想的大队领导李志田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蒋水英团结干部群众,坚持向旱区送水,挽救了全区9万亩受灾土地。
陈彩玉记得,吕新华饰演李志田一角,全程用英语唱台词,台上大家看得津津有味。上台前,大家还担心有人笑他们用英语讲“样板戏”,但一站上台,大家就松开了手脚,大声对饰演生产队长的吕新华喊“队长”。
陈才育在2008年写的回忆录中也提到:“在《龙江颂》中饰演制作组长的L,最先在外交部信使队工作,后来当上外交部部长秘书,随后升任外交部副部长,现在是香港的一位高官。”
这个“L”就是吕新华。
毕业那年,他和另外4名同学被分配到外交部,他被安排在外交部办公厅信使队工作。
由于经常出行,外交信使遇到的车辆故障率远高于普通人。1958年至1963年,共有6名中国外交信使在苏联执行任务时因飞机失事不幸丧生。
吕新华在外交部担任信使期间,出访过80多个国家。据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报道,吕新华后来又陪同中央领导人出访了60多个国家。
吕新华本人也十分珍惜这段经历,他曾对媒体说:“这份工作让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去探索世界,这是一次很棒的经历。”
10年秘书生涯
卢新华另一段难得的经历,是担任钱其琛秘书的10年。
1988年,时年37岁的吕新华担任外交部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秘书。
钱其琛自1988年起担任外交部长,直至2003年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15年来,钱其琛一直是中国外交的“掌门人”。
在吕新华眼中,钱其琛的外交风格不仅引人注目,也让他受益匪浅。吕回忆说,在陪同钱其琛出席会谈时,如果对方领导人突然提出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钱其琛就会用简单几句话化解,就像针扎在棉花里一样。
陆新华曾说,钱其琛主张“严肃的问题不一定需要用高调来解释,而可以用平静、坚定的语言来解释。”这种风格值得学习。
1988年至1998年的十年间,我国外交领域发生了许多大事,“香港回归”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
在香港回归进程中,钱其琛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设计香港回归的全过程。
吕新华与香港的关系也随着了解而越来越亲近。2006年,吕新华开始担任外交部驻香港特区特派员。到港前,他曾向香港媒体发出“善意信息”,称:“在西方国家,媒体和政府官员关系很密切,大家要交朋友。”
在港任职期间,吕新华搭建了8个新的公共外交平台,不仅与香港媒体频繁互动,发起公署开放日活动,还多次举办外交讲座和“香港杯”知识竞赛。
6年后,2012年4月春天,吕新华辞去特派员职务,时年61岁,已过副部级干部的退休年龄60岁。
离开香港前,他专门写了一篇题为《香港,你永远在我心中》的告别文章,并感慨道:“在我40年的外交生涯中,有16年为香港的回归和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我深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
吕新华说:“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告别香港,告别朋友们,难免感到难过和依依不舍。”
接任发言人
2013年3月认真学习的英语面孔|吕新华一句“你懂的”,成为中国新闻发言人的经典回答,吕新华接替赵启正,成为第十三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
这一次,他站在了万众瞩目的位置,承受着各种考验。
2012年他卸任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时,香港媒体形容他“亲民”、“低调”、“不回避难题”。
这些评价正如他的老师许世芳对他的印象:“他做事认真,但话不多。”
其前任赵启正曾表示,做发言人是一个苦差事,卢新华也坦言“做发言人不容易”。
卢新华在发表演讲前一个月,就会了解各方面情况,为常见的问题、突发事件和雷区做好准备。
在吕新华看来,做发言人还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所以他现在有一个理想,就是保持谦虚、好学、上进的心态。
(本文参考光明网、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等报道)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