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四级培训班 培训机构频频涉案折射监管之失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采访整理发现,不仅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四级培训班,还有高考造假案件,英语四六级考试漏题、司法考试漏题等。 .. 近年来,国家考试造假(泄密案件)接二连三被曝光,案件背后总有考试培训机构,他们是黑色利益链中的重要一环。
“培训机构频繁介入案件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 长期从事打击考试便利犯罪工作的湖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总队一级警长刘九九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考试培训行业鱼龙混杂,行业竞争秩序被破坏。 就连一些此前涉及泄题的培训机构英语四级培训班,其“污点”也转化为招生新“招牌”,“劣币驱逐良币”。 这使得行业环境恶化,持续危害考试的公平公正。
诈骗案背后的人物
2016年考研试题泄密案震惊全国,被称为刑法修正案实施以来首例“组织考试作弊罪”团伙案件(9)。 湖北警方深入侦查追查盗窃源头,抓获11个犯罪团伙。 该案涉及河南郑州、武汉、湖北等地多家培训机构。 本案中,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波、李某元等均开设考试培训机构; 还有3家培训机构直接与李某源团伙合作,购买试题及答案。
事实上,在考研、英语四六级、高考等国家考试中,涉及培训机构的案例已经不再是唯一。 由于打着合法市场的幌子,培训机构在为考生组织培训的同时,可以从其他提供商那里购买试题,从而成为诈骗案件黑色利润链中的重要一环。
记者搜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与培训机构犯罪相关的文书有十多份,覆盖东北、华中等地区。
长春市奥特莱斯公寓一度成为多家考试培训机构聚集地,违法犯罪频发。 法院判决书显示,2013年11月底至2014年1月上旬,赵某、乔某、张某合谋英语四级培训班,在该公寓12层、15层、24层进行“金硕考研培训”。以“机关”、“优学培训机构”、“新启航教育培训机构”名义,向考生提供考试作弊设备等。2014年1月2日,三人在发放、调试考试作弊设备时被当场抓获。给候选人。
2012年全国考研试题泄密事件中,一家全国知名考研辅导机构涉案,相关责任人被警方拘留。 武汉一家大型考试培训机构负责人于洋(化名)表示,起初市场上考试培训机构并不多,“偷题”事件也很少发生。 随着市场越来越大,考试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许多诈骗团伙打着举办培训班的幌子来掩盖他们的非法活动。 他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偷拍试题、组织代考等方式。
利润空间巨大
湖北警方透露,2016年考研泄露试题的多名嫌疑人并非初犯。 李某源因协助考试被判刑。 出狱后,他开了一家培训机构,并搬到武汉出售考试题和答案。
去年11月,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考试作弊等行为纳入处罚范围。 重罚之下,为何部分涉案人员在受到处罚后仍铤而走险? “主要是巨额利润驱动的。” 刘九九表示,培训机构、诈骗组织、考试人员、招生中介、考生等,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润联盟。
湖北警方透露,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泄露题目的来源之一是河南一家印刷厂的内部人员,其考试后被犯罪嫌疑人罗某某许诺百万元悬赏。 罗某某向李某源提供试题时,要价翻倍达到200万元。 武汉多家考试培训机构从李某源集团购买试题及答案后,直接与考生签订“保底”协议,考生在考试前后往往上交数万元。
今年年初,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组织考试作弊案作出了判决。 案情显示,周某以4.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60套考试作弊设备,随后出售了共计42套设备及答案,获利19万元。 元,是其成本的近4倍。
法院判决书中显示了这样的细节:周某甲出售的单件价格,最高收8000元,有的可以卖到100元。
于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湖北近年来平均每年有10万名考研考生,其中五分之一会选择参加培训。 考研培训市场价值数亿元,不少培训机构迎合全国市场。
“正是巨大的利益驱动,让一些培训机构想方设法抢夺学员,扰乱市场秩序。” 于洋告诉记者,竞争对手甚至在于洋公司的教室、厕所里张贴“保额”招生广告。 “一些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是‘有的进来,有的出去’。”
据于洋观察,这些人员这几年犯下的罪行有组织代考、偷题等,“他们出来后英语四级培训班 培训机构频频涉案折射监管之失,就换了公司的招牌,继续做同样的事情”。
监管难亟待解决
湖北警方表示,所有涉及2016年考研泄题的培训机构均已依法取缔。 相关人员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刘九九表示英语四级培训班,考试培训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是之前法律依据不够明确。 此前,司法机关一般以泄露国家秘密罪、非法使用特种设备窃听摄像罪对涉案人员进行处罚。 取证、鉴定存在一定困难,涉案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追求财富。
2015年11月,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将组织考试作弊、非法贩卖、提供试题及答案、替代考试等行为纳入处罚范围。刑法。 “这为案件的顺利侦破、打击助考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柳九九说道。
但非法助考培训机构仍频遭取缔。 在于洋看来,考试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反映出主管部门职责不清、监管不力。
于阳介绍,有的培训机构同时在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注册; 有的只在工商部门注册; 有些根本没有登记,分散并隐藏在居民区。 “管理分工不够精确,工商部门不一定了解备考培训,教育部门根本管理不了。”
一个典型案例是: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期间,全国某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因涉嫌漏题而受到处罚。 但随后,该机构的生意并没有停止,泄露的试题成为其招生的“招牌”。
2016年考研泄题事件曝光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撰文指出,应引入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 一旦发现培训机构存在泄题等作弊案件,将处以巨额罚款。 ,并取消其培训资格。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