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教务处 “小雪花”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时间:2024-07-21 10:56:32 阅读:

02:13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徐子薇 赵婷婷

“当我听到很多外国人说喜欢吃冰糕、喜欢吃火锅,说可以永远信任中国的时候北外教务处 “小雪花”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我为自己的国家感到无比自豪。”在完成一天志愿服务后,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学生周小彤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个代表团参赛。为保障冬奥会各场馆翻译工作有序开展,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河北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外语志愿者如同一片片小雪花,载着中国故事,飘散到冬奥会语言服务岗位。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外老教授们回信时指出:“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量外语人才北外教务处,外国语学院潜力巨大。”

对于如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青年志愿者们交出了“冰雪思政教育+外语”的精彩答卷。

用101种语言说“你好”,向世界介绍中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条用101种语言写成“你好”的围巾迅速走红。这是北外志愿者陆逸轩送给国际奥委会乌克兰委员瓦列里·博尔佐夫先生的一条“多语言”围巾。

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中,这样的暖心瞬间还有很多。

北外教务处_北外教务在线登录入口_北外教务处值班电话

剪纸是什么、大熊猫有什么故事、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学院荷兰语老师张佳晨给荷兰运动员介绍中国文化。作为国家速滑馆的语言服务助理,她会在课余时间与外国运动员分享很多中国故事,也更加了解荷兰速度滑冰的历史。“凭借自己的专业,我成为了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一座小桥梁”,张佳晨说。

在北外,有一门课程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与外语专业学生结合起来。教员们会根据不同专业的语言特点,把“中国梦”“脱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政热词融入课堂。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李立文看来,这是一个引领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外语优势、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窗口。

“做一名优雅的志愿者、一名有温度的故事讲述者、一名光明的北外人。”这是北外寄语志愿者们。

“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时,看到很多人举着国旗,喊着‘加油!’北外教务处,这点燃了我的奥运激情。”带队多语种呼叫中心志愿者的老师何腾腾回忆说,当时自己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二学生北外教务处,以城市志愿者的身份提供行人引导服务。如今,何腾腾的角色在转变,但服务奥运的使命不变。“为了让志愿者快速上岗,不休息是值得的!”他说。“2008年,我们靠着手里画着圆圈和图画的北京地图北外教务处,为人们指路;现在,我们有了冬奥通行证和超高速4K轨迹摄像机。”何腾腾觉得,年轻的志愿者们充满激情、充满力量,他们正在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

冰雪思政教育为00后“充电”,讲好中国故事

刘志鹏是北外团委老师,也是冬奥会闭环志愿者,他不仅需要深度参与志愿工作,更需要清楚了解每一位学生志愿者的工作状态。

“他们很多都是2000后,不可避免地面临工作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刘志鹏会认真和每一位学员沟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工作技巧,帮助他们快速进入角色。

出发前,北外举办了“冬奥大讲堂”主题演讲活动,邀请运动员和志愿者们分享奥运记忆。让刘志鹏深受感动的是,原中国女子冰球队队长王莉诺结合自己入选国家队和备战比赛的经历,告诉志愿者们要有面对困难的意志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奥林匹克精神,希望自己也能‘坚持下去,坚持到底’。”刘志鹏说。

“我是党员,我先上!”北外派出的900多名志愿者中,有280多名党员。为此,学校根据志愿者活动场地、地点分布,成立了14个临时党支部。志愿者培训期间,学校还打造了冬奥嘉年华、冬奥长跑越野等主题团日活动。

北外教务在线登录入口_北外教务处_北外教务处值班电话

“参加冬奥志愿服务,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师生之间的传承。”研究生刘卓是北京多语种呼叫中心的哈萨克语翻译志愿者,她的导师黄梅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俄语翻译志愿者。当得知刘卓成为志愿者后,黄梅向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师生感慨“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接力赛”。

“人民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这里有一名运动员受伤了,我们需要一名翻译。”晚上11点,从延庆冬奥村打来的一通电话,让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级外交专业本科生杜丛竹心里很紧张。

“有位运动员腿断了,需要把中国的医疗报告翻译给他们国家的队医,其中涉及非常复杂的专业术语。”杜丛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跳加速。当时,她赶紧打开训练时准备好的医疗单,对照文字,一对一翻译给外方医疗队。运动员得到了及时救治,她这才放下心来。

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多语种呼叫中心的日常工作。“外语翻译”是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96名师生,他们并不活跃在各个场馆,也不出现在街头,一只鼠标、一个耳机、一支笔,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这份“随时等候来电”的工作,不仅需要很强的语言翻译功底,更需要有毅力。

“哪里人民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这是北外校歌的一句歌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不少师生都提到这条线路给他们带来的力量。多语种呼叫中心运营主管、北外团委书记黄伦伦说:“他们大多是00后,却愿意默默奉献,不仅搭建了语言沟通的桥梁,也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冬奥会志愿者招募工作于2019年启动,从报名、培训到上岗,黄伦伦用“大局观”“家国情怀”来概括三年来学生们的成长。

北外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薇薇认为,冬奥会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冬奥志愿服务让同学们深刻领悟了“在一起”的内涵。“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朵小小的雪花,他们用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展现对祖国的热爱,传递温暖和责任。”

猜你喜欢

这是今天上午,清华全校师生同上一堂课的一幕,通过雨课堂平台在线开展。疫情期间,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为高校推出包含三大模块的免费直播课程,免费提供雨课堂会员账号,平台上1600余门慕课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另外,清华出版社免费开放知识库“文泉学堂”,提供阅读服务与备授课资源保障服务。另外,北大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将全部为北大学生免费开放,其中有北大学术讲座、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等资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