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级考试已成“鸡肋” 学者:要么停摆要么改变
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现已开放。 在山东省聊城大学考试中心,大学生正在排队入场。 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资料图)
□ 更可笑的是四六级考试已成“鸡肋” 学者:要么停摆要么改变,各个学校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居然被作为评价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乃至整个高校办学质量的依据。 时至今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仍成为大学生不断“打分”的游戏,成为主管部门放弃的“鸡肋”之物。
□华为、联想、宝洁等大型民企和外资企业在员工招聘中不再承认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证书,这表明其从教学考试向社会化水平考试转型的尝试已经失败。
□ 30年后的今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么暂停,要么改变国家教学考试性质。对于这次考试,“鸡肋”状态不能再继续下去。
今年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实施30周年。 从历史的角度看,它的诞生和实施体现了社会和大学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视。 无疑为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可以说,没有当初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就没有今天的大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几年英语、六级考试的实施给我国的外语教学带来了明显的弊端。 其实施所带来的“应试型教学”和“高分低能”,困扰了一代人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一代大学生开展能力的培养。专业英语学习,甚至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痛”。 记住”。
大学英语四级作为国家教学考试,没有理论基础
1987年公布的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试的目的是综合评价完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规定的目标。教学大纲。” 当时的国家教委在批复通知中强调,“国家教委将对完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进行统一标准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我委检验今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从今天来看,正是这种“国家统一考试”的定位,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全国范围内大学英语课程的“应试化教学”。 原因很简单。 任何一种教学考试都只能以学校为单位,不能全国统一。 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六所大学84%的学生通过考试为标准是否合理? ,为全国大学生建立一个及格规范?
全国有高等院校3000多所。 且不说办学方向不同大学英语四六级,不同学校的新生入学水平差异也很大。 如何要求他们在两年内完成大学英语达到统一水平? 让清华、北大、复旦的学生与西藏、贵州等中西部地区大学的同班学生用同样难度的试卷进行考试,没有理论依据。 更可笑的是,各个学校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率,居然被用来作为评价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乃至整个大学办学质量的依据。 如此一来,其结果必然是“成绩与毕业挂钩”、“以考试、答题为主的教学影响了正常的英语教学乃至学生的专业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直到今天,大学的英语六级考试已经成为大学生不断“拿分”的游戏,成为被主管部门抛弃的“鸡肋”废物。
社会考试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市场化运作。
为了摆脱国家教学考试定位带来的问题,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多次改革。 比如,提高考试难度,允许部分考生不修大学英语课程就参加考试。 但华为、联想、宝洁等大型民企和外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再承认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 香港大学不再将英语六级作为研究生入学的外语要求。 这表明其从教学考试向社会化水平考试转型的尝试已经失败。
毕竟,真正的“社会化水平测试”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考试内容和难度的设计必须根据用人单位的英语需求分析,服务于特定的社会需求。 例如,雅思、托福考试是根据北美大学学习所需的英语水平而设计的; 托业考试是根据跨国公司的职场英语需求而设计的。 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的设计目标是评估大学生在完成四级或六级大学英语课程后所达到的英语水平。 因此,它们的内容和难度设计都是封闭式的,以课程教学为基础。 大纲。
其次,报名社会化考试是个人行为,由学生决定是否参加考试。 考试后,成绩只能报告给考生本人,不能报告给学校。 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同时向学校教务处报告学生成绩,这实际上为各学校将成绩与毕业证书挂钩提供了依据。
三是社会化考试运行市场化。 考试不需要通过省级教育部门和各学校教务部门实施和组织。 总之,它们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施的。 那么,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能做到这一点吗?
或许可以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仅要“享受”行政教学考试带来的垄断地位和稳定的考生来源,更要享受社会考试带来的社会认可。 这其实是不可能的。
四六级考试面临选择:要么暂停,要么改期
考试本应为教学服务,但从实践角度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的转型和发展。
上个世纪,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英语水平或增强欣赏西方文化的能力。 因此,将普通英语教学定位在大学英语中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进入本世纪后,英语已成为交流经济、技术和学术成果的国际通用语言。 一个大学生如果不能通过阅读了解自己专业的世界前沿动态,不能英语交流学术思想,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大学生,更不用说在各自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了。
因此,大学英语本身也面临着转型——她必须顺势而为,从只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通用英语,向提高大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的能力的学术英语转型。 然而,当大学生乃至学校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时,这种转变不仅无法实现,而且使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日益边缘化。近年来全国高校普遍压缩大学英语学分就证明了这一点)。
需要说明的是,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实际上是通用英语。 它与学术英语测试(如托福、雅思)的区别不仅在于语言测试的难度,更主要的区别在于测试的功能和目的:前者是测试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满足教学评价的需要; 后者测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需要。 因此,30年后的今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暂停,要么改变其国家教学考试的性质。 为了这次考试,“鸡肋”状态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四、六级考试只有转化为专用英语社会化考试才能重生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从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40年的高校英语教育并不算成功。 例如,我国整整一代科技人员和工程师都不能熟练地英语吸收本学科领域的信息,不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这种失败不是他们个人的失败,也不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失败大学英语四六级,而是我国高校公共外语教学定位的偏差。
分析教学定位迟迟不能纠正和转变的原因,四、六级考试的实施不能不说是因素之一。
我国已经有十多项全国英语考试,而且新的考试仍在制定中。 但仔细分析,这些测试仍然具有一般英语性质。 它们都是测试考生在完成一定时期英语教学(如中学、本科、研究生)后是否达到了设定的英语水平。 没有测试考生在完成一个阶段英语英语教学后是否有资格进行某项学习或工作。 前者是教学评估,后者是基于专用英语测试。 其理论依据是根据不同专业/行业对英语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设计考试内容和题型,服务于特定任务。 的。
当前,在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必须与时俱进。 既然作为国家教学水平考试,它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如果我们还想保留这个品牌,我们可以彻底改变考试的性质,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加学术化(比如如托福)。 )和职场(如托业)社会考试,服务于培养具有国际沟通能力的专业领域人才。 只有将英语、六级考试转变为特殊用途英语社会化考试,才能吸引新的生源,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转变和健康发展。 这也是未来30年中国英语教学界和语言测试专家面临的紧迫任务。
(作者为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全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