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学英语,乡音难改到处碰壁,自创谐音“三块肉喂你马吃”
前言
说到毛主席,我们都知道他在诗词方面颇有造诣,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外语水平。很多回忆录和史料中都记载着毛主席学习过英语。其实,他是晚年才开始学习英语,但是毛主席很坚定,说自己“决心要学到死”。
1. 童年的英语
1912年春至1918年6月,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在第一师范学校期间,学校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所以开设了很多课程让大家学习,因此毛主席学习的教学科目也比较全面,得到过许多名师的悉心指导,毛主席也把各科都作为主干课程学习。
毛主席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据毛主席回忆,正是在这里,他的政治思想开始形成,也获得了最初的社会行动经验。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1950年9月,毛主席在北京同周士钊谈话时说:“我没有上过正规的大学,也没有出过国留学。我读书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师范。我的知识,我所学的知识,都是在第一师范学校打下的。第一师范学校是一所好学校。”
湖南第一师范给毛主席启蒙了思想,为他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感谢母校,1950年12月29日,毛主席为母校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校训也为母校改写为:“要做人民的教师,首先要做人民的学生。”
在这里,毛主席潜心学习了哲学、文学等课程,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毛主席还在这里学习了英语。
今天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1916年4月12日毛主席晚年学英语,乡音难改到处碰壁,自创谐音“三块肉喂你马吃”,毛主席在给萧子升的信中也写到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其中就包括学习英语的计划。”还提到1914年8月至1915年,谭荣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英语,是毛泽东的老师。
当时,身为英语教师的谭荣普非常喜欢毛泽东,因为他人品好,学习成绩也好。虽然当时英语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毛泽东还是学习很刻苦,经常清晨到树林里背单词、读英文课本。
那时他们通信频繁,新中国成立后,两人也有过面对面的交流,毛主席不仅请谭荣富吃过午饭,还邀请他来北京参加国庆大典,甚至还送给他300元钱。
在湖南第一师范,除了谭荣复,毛泽东的英语老师还有岳父杨昌济,杨昌济也是毛泽东的监督和指导。为了学习西方哲学,毛主席从杨昌济那里借了一本还未出版的书,把《西方伦理史》读了下来,全部抄了下来。
杨昌吉
在谭荣富和杨昌济的悉心指导下,毛主席在湖南师范大学就读期间,英语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人英语学习,毛主席到北京大学担任图书管理员,当时,他还自学了英语。由于当时正值革命运动,毛主席借了一本讲工人运动的书的英文版,但后来实在看不懂,就让爱人杨开慧帮他翻译。
当时毛主席虽然英语不太好,但他对英语一直很看好,曾说过:“英语将来是世界语言,学一点就好。”因此毛主席也十分重视英语教育,在他的执教和管理学校生涯中,也开设过英语课程。
毛主席在任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时,在小学高小开设了“成人辅导班”,为失学儿童补习,还开设了英语班,开办了湖南自修大学,也开设了英语班,他当时虽然工作很忙,但总是挤出一些时间来学习英语。
毛主席
1920年,毛主席在写给老师李锦熙的信中写道:“外语真是一个必须打开的门户。现在你只要每天读一点英语,坚持下去,总能有所收获。……我最近的功课就是英文、哲学、报刊,只有这三门科目。……我还是一个学外语的孩子,所以不能直接看书。”
1921年9月28日,毛主席在给萧子升的信中写道:“我现在读书虽然很少,但是我已经把英语当做主干科目了,每天一定要读几句,我知道我必须读。”主席对英语十分重视。
(二)艰苦奋斗必不可少
参加革命后,毛主席时刻警惕着周围的环境,无法专心学习英语。尽管环境恶劣,毛主席仍然没有放弃学习英语,闲暇之余还是会读几篇英文课本。
1929年10月,毛主席和战友们搬到苏家坡休养,住在一个小山村里。这期间,毛主席终于可以安心学习了。每天除了吃药,其余时间毛主席都喜欢看书看报。为此,他甚至给自己的住处取名为“饶峰书房”,寓意是:培养兴趣,充实自己。
毛主席这时候难得有空闲时间,于是就把书都找出来,专心致志地读书。当时毛主席还收藏了一本叫《英语模范读物》的书,他每天都会拿起来看,读完背诵一篇课文。
毛主席
据曾志回忆,当时他和毛泽东是邻居,见了几次面就熟了,对毛泽东学习英语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毛主席从哪里弄回了两本初中英语书,他经常坐在床上读英语,但是发音不准确,又带有地方口音,所以听起来很滑稽,毛主席就在那儿看书,他俩就在那儿哈哈大笑,但是毛主席当时并不介意,继续在那里大声读英语。
可见,毛主席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虽然学习不好,但不怕犯错误,不怕丢脸,表现出了端正的学习态度。
然而,在毛主席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1939年10月,毛泽东会见返回延安的美国记者斯诺。
1939年9月24日,斯诺来到延安,见到了毛主席。一见面,斯诺就把一本亲笔签名的《红星照耀中国》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接过书后,立即在一张纸上写了“三块肉喂马”七个大字,递给了斯诺。斯诺听后很纳闷,不明白毛主席的意思,就在上面打了一个问号。后来,他再次读起来,才知道这是英文“Thank you very much”的中文翻译版。
雪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并在最后打了两个问号。
1949年,毛主席一家团聚。当时,他的三个孩子在屋里用俄语交谈。毛主席坐在一旁,虽然听不懂,但还是认真地听着。李敏看着他们。父亲也看着他们,不说话。为了不让父亲尴尬,李敏告诉他,他们在讨论中餐好还是西餐好。
毛主席听后,用英文回答道:“中餐很好吃,中餐的特点是软、热、味浓。西餐就不同,西餐的特点是冷、硬、单调。”
毛主席与女儿李敏
毛主席用英语回答了他们,这让三个孩子十分震惊。虽然毛岸英知道他们的父亲学过英语,而且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都没有停止学习,但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父亲说英语。然而,现在的父亲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听到孩子的夸奖,毛主席笑着说,他现在的英语水平不如娇娇的俄语水平。现在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学习外语,但他那个时代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毛主席对英语很执着,对他寄予厚望成人英语学习,希望他能听懂英语,读懂英文报刊书籍,表达自己的思想。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因为语言不是可以轻易学会的东西,要下功夫才能学会。”
3. 决心学习至死不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开始进入稳定时期,当时很多国际资料都是英文的,由于当时毛主席的英文水平不高,读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毛主席需要找一个懂国际英文的秘书。
经过几轮严格筛选,当时在新华社国际部任职的林克被毛主席选中担任他的秘书。
林克得知自己要去当毛主席的秘书时,曾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但在领导的开导下,林克表示愿意试一试几天。
1963年12月26日,林克与毛主席在中南海
1954年10月,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把林克带到了景谷的一个四合院。据他回忆,刚到中南海四合院时,田家英就住在旁边的一个四合院里。这个四合院就是毛主席居住的丰泽园。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林克也搬进了丰泽园,和毛主席一起生活。
林克到中南海后,被调到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工作,当时他还没有见过毛主席,但田家英也提前给林克打了一针强心针,说:“你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要下定决心坐好板凳,好好学习,否则三五年后你也不一定能帮上主席的工作。”
毛主席与秘书田家英
田家英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全部吐露了出来,林克这才明白毛主席对秘书的高要求,此时的他有些紧张,生怕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林克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广州越秀山的一个游泳池。毛主席主动问他是哪里人、多大年纪。林克颇为矜持地回答:“江苏人,29岁。”聊了几句,林克发现毛主席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而是待人很和蔼。
这让林克紧张的心才放下来。
毛主席与林克读书
后来,毛主席突然话锋一转,问他:“你愿意当我的老师,教我英语吗?”毛主席语带真诚,接着说道:“我以前是老师,现在我想当你的学生,就当你的徒弟吧。”说着,他冲着林克抱拳大笑起来。
从此,林克不但担任毛主席的秘书,还担任他的英语老师。当时他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毛主席也自学过英语,但不知道水平如何。于是,林克向毛主席建议,可以从写一些短小的政治文章开始。
毛主席同意了,并开始阅读《人民中国》英文版、《北京周刊》英文版、新华社英文稿和一些英文新闻、文章。
毛主席给林克的信
林克虽然是毛主席的英语老师,但是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他也感慨地说,其实正是在学生时代成人英语学习,他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人格、学识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林克的教导下,毛主席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无论在哪儿,毛主席总会抽出时间学英语,有时一学就是三四个小时,甚至在飞机上、火车上,毛主席一英语就是七八个小时。
但当时毛主席已年近花甲,他常说学英语“很麻烦,到处碰石头”,但他意志坚定,表示“决心一辈子学下去”。
毛泽东选集
1960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后不久,毛主席曾写信给林克,请他看看这一卷的英译本。在与林克的交流中,多封信都是毛主席请他转达林克关于找书的短信。
说说毛主席学英语时的一些往事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毛主席的湖南口音很重,而湖南方言中“N”和“L”是不分的,所以在读英语时候,毛主席经常会把“night”读错“light”。
但每当这时,毛主席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像一个谦虚的学生一样,和林克一起反复读书。
他读错了,并不像有些人那样感到羞愧,而是大声地读出来;每当毛主席遇到不懂的单词,他总是在单词上写上音标,写上注释。
在毛主席读过的《共产党宣言》、《矛盾论》里,都可以看到他详细的注释。
毛主席在飞机上学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最热衷于学习英语,当时流传着一张照片,说是毛主席在飞机上工作,其实那是一张毛主席在飞机上学习英语的照片。
对此,林克还记得那个场景:那是1957年春天,毛主席准备南下视察工作,照片里可以看到桌子上放着两个茶杯、两份文件,那是他当时和毛主席一起学习英语。
毛主席在学习期间,还同外宾进行语言交流,因此讲话中夹杂着一些英文单词,这常常使外宾感到惊奇,并令他们连连赞叹。
1975年4月18日,朝鲜总书记金日成来北京访问中国,当天毛主席就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两人一见面,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当时毛主席还说了“欢迎”,就是欢迎的意思。但因为分不清L和N,毛主席的发音不是很标准,他还自嘲说:“我不太会发音外国语。”
毛主席在延安
双方谈完,金日成准备离开时,毛主席让他等一下,然后用英语问:“你们吃饭还用两根筷子吗?”金日成听后愣住了,等他反应过来自己问的是什么后,才明白毛主席的意思。毛主席所说的“两根筷子”原来就是他发明的筷子。
1970年,斯诺再次访华,毛主席热情接见了斯诺。斯诺落座后,先向毛主席敬酒,并说:“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也高兴地用英语回答:“斯诺万岁!”斯诺听后十分惊讶,连声夸奖毛主席的英语。
毛主席晚年读书
席间,毛主席与斯诺的谈话长达五个小时,谈到法律秩序、中美建交、全面内战等。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用了20个英文单词,特别是“全面内战”这个英文词用得十分恰当,让外宾们十分惊讶,也体现了毛主席深厚的英文词汇量。
1975年12月31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夫妇来华访问,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亲切接见了他们,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午夜谈话。
访华期间,朱莉还带了一封尼克松亲笔写给毛主席的信。毛主席收到尼克松的信后成人英语学习,准确地用英文读出了信的日期:1975年12月23日。毛主席读完后,朱莉十分惊讶。她在后来的回忆中说:“毛主席的举动有力地向我们表明,虽然他的身体状况不佳,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敏捷的思维。”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