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在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上,北京外语外贸大学旅游科学学院学生组成的“探索故宫”团队的作品荣获“优秀提案”。
2020级翻译专业(多语种方向)“汉英俄”本科生孟志艳参加社会实践
2023年3月,为纪念中共中央进驻香山74周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香山革命纪念馆合作开展“双语讲解”在线直播。图为英语学院本科生、解说志愿者魏佳佳(右一)参加双语解说直播。
学生在多语种课堂练习翻译
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规划。在新一轮全球高等教育竞争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坚持以更大勇气、更大勇气、更大智慧加强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探索制定新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
近年来,学校加强顶层设计,采取“嵌入-外生”的方式,实现“外语+专业”双轨培养。以“嵌入”为切入点,各专业均设置多语种复合课程模块,确保所有学生拥有第二专业学习体验;以“外生”为增长点,除主修专业外,建立外生多语种复合选课机制,全面打造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全面放开学生跨专业选课资格,实现学生“主修专业+”第二专业+第三专业”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多方位的发展需求。和自由自主学习的需要,不断拓展本科生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信发展的空间。
更深入地融合培育“多语言+”
优秀复合型人才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外语专业教育必须未雨绸缪商务英语专业要求,培养更高素质的“多语+”跨文化人才作为新时代外语教育的必然选择。北京国际学校立足服务首都发展,结合“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实施,加强外语教学作为文化学科的学科定位。教学和跨文化教学,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需求。培养“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二外人的共识。
2022届毕业生、目前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的蒋浩然就是这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她在学习英语同时,还在法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察头湖校区学习了两年法语。在此期间,她从法语“新手”到达到法语水平考试(TCF)B2级,并有机会进入法国奥尔良大学就读。蒋浩然回忆,在法国交换学习期间,她曾在中文课上用法语向同学们讲述中国的城市发展。她还经常向法国同学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多语种、多语言、跨专业’的学生”。学校对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有家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我一直把这当作自己努力的目标,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
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凝聚人才培养特色,推动学校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发展?两个外人不断思考、摸索,交出了一份扎实的答卷。
翻译学院校级多语种翻译人才实验班2017级学生邵诗莉是耶鲁大学法学博士项目招收的第一位中国大陆高校本科毕业生。该实验班自2013年招生以来,十年间已有近200名毕业生走向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基于该实验班的成功经验,学校自2020年起全面启动多语种人才培养,并将翻译专业(多语种方向)纳入高考统一招生专业目录。目前翻译专业包括汉英西、汉英法、汉英俄、汉英阿拉伯四个培养方向,涵盖联合国所有工作语言。
作为翻译专业(多语种方向)的第一批学生,2020级“汉英俄”多语种本科生孟志彦在兼顾英语专业的同时,还要从头开始学习俄语。从刚开学时的害怕,到现在的享受,她说,在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时,她有一次观察高年级学生用俄语做志愿者的经历,这给了她很多启发, ”这是一堂生动的中英俄口译练习课,让我很震惊。之后我就下定决心要尽快提高自己的俄语水平,并在后续的志愿服务中逐渐敢于用俄语说话和交流。 ”。
完成冬奥志愿服务后,在导师的帮助下,孟志彦成功申请了“从冬奥服务实践看我国多语种口译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培养项目,并获得国家层面的批准。她说:“建立该项目的初衷源于我们对多语言学习的思考——既是对作为一名多语言学生的真正理解,也是对多语言培养模式进一步探索的期待。”
在以“多语复合”为导向的“四交叉”——跨学科专业、跨年级班级、跨校内外、跨地区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下,非语言专业“多语”学习也成为了可能。
陈雪是旅游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实验班2019级本科生。她的班级除了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外,还以班级的方式学习日语专业。基于大学三年扎实的日语学习,2022年8月,当时大三的她通过了日语能力考试最高级别N1证书。陈雪曾在一次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语言学习需要不断的投入,一段时间不学就会退步。受益于学校的培养模式商务英语专业要求,我们改善了语言学习的环境、专业性和连续性。有天然优势。”
目前,通过专业内的多语种复合课程模块学习,学生在获得专业专业学位的同时,外语专业学生可以获得第二专业翻译证书,非外语专业学生可以获得第二专业英语学习证书。《中国教育报》电子版,实现第二专业复合全覆盖。同时,学校除了主修专业外,还鼓励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发展第三专业。获得相应学分后,可获得第三专业学习证书。在此框架下,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双(多)主修证书和辅修证书,实现跨专业复合培训的校内认证和国家认证。
更跨学科
搭建跨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支持有条件的专业探索校内专业间的嵌入式融合,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复合培养”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学校在推动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其中,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实验班”具有鲜明的二外特色,在全校形成了示范效应。
日前,英语学院与商学院联合培养的“商务英语”综合实验班组织召开了跨校综合人才培养师生见面会。会上,各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实验班部分教师、10名2022级学生代表畅所欲言,就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专业课程设置、课程难度及进展等进行了畅所欲言。
专业赋予语言力量。据介绍,“商务英语”复合实验班定位于培养“英语+商务+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将扎实的英语技能训练与专业商务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践行“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商务英语专业在原有语言课程的基础上,与商学院教师开设会计、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全英文课程,强化商科特色,学生完成规定学分即可获得财务管理专业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2022年9月,郭一贝如愿来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目前就读于“商务英语”复合实验班。她说:“课程安排太棒了。”除了英语专业的听、说、读、写、译课程外,还有《金融原理》、《会计原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全英文商务课程,清晰地体现了“英语+专业”的特点。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习了英语技能,还提高了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视野和知识都大大拓宽了。”郭一蓓说。
随着“跨专业+”的不断赋能,越来越多的BIS学子凭借扎实的外语能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拥有更多的升学和就业选择和机会。
欧洲学院捷克语专业2021届毕业生刘晨野目前正在捷克查尔斯大学攻读金融硕士学位。能够成功申请跨专业门槛较高的金融专业,他认为金融与复合研究双专业在申请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科期间,金融专业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基础经济学课程,以及《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课程,符合其所申请院校的学分要求用于本科相关课程。 ,为他的学术理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刘晨野获得了捷克语学位证书、金融学双学位证书和英语辅修证书。他还顺利通过了第四级和第八级英语证书。
在捷克读研究生期间,刘晨野成为了CFA协会的特许金融分析师,并接受了捷克一家商业银行研究生项目的邀请。他说:“语言专业和金融专业是我的两个核心选择。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学习语言和金融专业是我早期的计划。四年内,我将系统学习两个专业,并兼顾英语学习确实不容易,但这些沉甸甸的学习成果让我觉得在北外的学习是非常充实和令人兴奋的,同时积累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经验。双学位的学习过程已成为我研究生学习的宝贵财富。”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沿着国际化道路不断前进。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学校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先后修订、完善、全面实施三版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包括《2020年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版)》,打造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同时,学校全程记录学生跨专业复合学习经历,全面放开学生跨专业选课资格和专业学习资格。所有本科生均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免费跨专业学习。均须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大学英语八级考试资格,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复合受益率、证书价值和社会认可度。
此外,学校还设有夏季学期,结合专业教育特点、行业发展趋势和学术前沿动态,创新夏季学期讲座内容,与培养项目课程有机衔接和补充。课堂之外,以BUIS独家非学分课程SPOC平台为起点,形成开放的在线课程资源“库”,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广泛探索各领域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拓展学科前沿和学术视野,凸显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切实提升学校“多语种、多语种、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背景颜色更加鲜艳
培养“世界语人士”的家国情怀
北京外国语学校坚守教育初心。既突出人才培养“外在”品格的特点,又注重学生内在“德”本领的培养,引导师生始终心怀“国之伟人”,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强国强国。承担国际影响力的责任。
2023年3月,在纪念中共中央进驻香山74周年之际,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香山革命纪念馆以形式重温74年前的红色“抢考” “双语讲解”在线直播。此前,学校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合成立了由各语种专业学生组成的“红色外语宣传团”,用红色精神育人,用实践活动锻炼人深入开展红色教育 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红色故事。
“今天是考试的晴天,我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英语学院本科生、志愿者讲解员魏佳佳在活动结束后表示,她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合举办了《奠定新中国基础——中共中央的经验》仪式。中国在象山基础陈列馆为全国观众进行双语直播非常有价值,我将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力量。 。 力量。
学校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多语种、跨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立适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养学生'内生动力和家国情怀。塑造和强化优秀品质是育人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紧紧围绕办学重点特点、用好“思政大课”的关键方法、融入日常思想政治重点领域,努力挖掘和运用“思政大课”。传承红色基因,努力造就更多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的学子。有家国情怀、有解决行业关键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在主课堂阵地,学校打造了特色鲜明的“红色课程体系”。学校承担并参与编写的《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正式出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译》《大使中东观》等“黄金课程”正式出版;创建全国首个“红色旅游”课程体系,打造“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红色实践”旅游专业教学模式。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才”项目被国家教育部评选为2021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项目。
课堂之外,BUSI外国语学校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出贡献,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连续十二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大赛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被誉为“全国千所学校、数万人的一门思想政治大课”。同时,学校还以全国红色资源为土壤,建设“红培实践教育基地”,与浙江省嘉兴市、福建省南平市等地对接共建、深度合作。深入其他革命老区,指导师生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祖国大地上写好论文。
路径更加清晰
打造产学研协同教育体系
从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探究问题,从注重课堂教学到知识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从注重知识能力教育到全面人格发展……学校不断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育人机制,为培养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对目标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研究、具有跨学科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知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
在这一理念下,BUSI学生在国内外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在2023年4月底闭幕的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上商务英语专业要求,TCU团队和二外旅游学院学生组成的故宫探索团队的提案被评为“深度洞察提案” ”和“优秀提案”。故宫探索队领队、旅游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谭依依表示,本次论坛是亚洲青少年的一次国际竞赛,旨在征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富有创意和可实施性的建议。它将与来自菲律宾、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5000多名青少年同台竞技,并用英语呈现。
谭依依说:“本次征集提案的主题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亚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经过研究,我的团队选择了故宫作为案例地点,提出了四种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法。 复合学习英语专业课程为我们扫清了语言障碍,我们可以快速处理外国案例和材料。课堂上练习的对话和演讲技巧也用于项目演示和与评委的沟通。”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积极推动与国家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重要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推动北京翻译协会、北京漫画协会、北京旅游协会等平台搭建,聚集了大量政府部门和行业为学校服务。依托专家学者资源,构建了结构完善、充满活力、高效的产学研协同教育创新体系,努力将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的需要。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有“人文心”,还要有“科学脑”。学校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科研素养协同提升为导向,打造了包括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等19个科研机构、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等19个科研机构在内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和智库体系。通过科研院所开放周、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参与实际科研项目、开展调查、交流学术报告,实现科研资源对各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开放和共享;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提供科研经费,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中见识世界、增长才干,举办“政党外交课堂”和“国际组织大讲堂”,经历过外交第一线的人被邀请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作为“北京国际志愿者服务基地”所在地,学校长期服务国家和首都大型外交外事活动。 2022年北京冬(残奥)奥运会期间,学校600余名师生参与志愿服务;全国多语种口译大赛、“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等活动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开展,全面提升学生中外融合能力。
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上,文化与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李元同荣获最佳演讲奖。讲台上,李元同发表了响亮的讲话,“作为新时代新闻专业的学生,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视频制作人。新时代中国正在开展的伟大实践给了我们信心和底气。我要用专业精神、精彩视听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可信、可爱、令人尊敬的中国形象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
从培养模式到管理方法,从成长空间到学术氛围,从专业能力到综合素质……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学校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标准不断探索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要求,努力培养负责任的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扎根北京大地,汲取红色养分商务英语专业要求,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校园里的每一粒梦想种子都积聚着旺盛的力量,长成参天大树;踏上新时代的征程,向更加宏伟的目标迈进,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校园里每一位辛勤耕耘的师生都承载着建设祖国宏伟事业的炽热希望。在一次次“知”与“做”的实践中,二外人巩固了专业知识,培育了理想信念,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具有中国式的现代化。
(于珊珊)
来源Ph">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