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李杜诗歌,怎样才能保持美感?南大老师这样说
古诗词中的“turbid mash”一词应该如何翻译成英文?李杜诗中的酒文化意象该如何翻译成英文,才能保持原汁原味、美不胜收?近日,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英语系系列研究讲座。超过800人在线参与,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学术研究兴趣。
研究报告第一讲,孙宏伟副教授做了题为《中国东西方名事:从李杜的诗酒与英译说起》的讲座。孙宏伟与同学们分享了李白、杜甫诗词中酒的文化形象及翻译,具体从“浊醪”的翻译、粮酒与酒、粮堆与酒器、“进口品”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并分享诗意。这方面探讨了中国酒的文化符号。
孙老师总结说,从翟力斯到小畑薰瑠再到桑德豪斯英译李杜诗歌,怎样才能保持美感?南大老师这样说,他们收藏的李白、杜甫的诗中,都有大量关于饮酒的诗。这些诗歌通过酒与诗的交织反映了人性。多样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歌中有关酒的文化元素如何超越语言和时空,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具备一流的英语口语读写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沟通能力南京大学英语系,努力做好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表率” ”。在另一场讲座中南京大学英语系,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何承洲与师生们聊起了“英语与国际传播”。
何成洲教授从中国当前政治与国际传播、中国文学与国际传播、中国艺术与国际传播三个角度深刻阐释了英语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他以华春莹和刘鑫两位杰出校友的杰出事迹为例,展示了英语学习中逻辑思维和时事敏感度的培养;在中国文学与国际传播方面,何承洲教授谈到了莫言、刘慈欣、赛豪珠的文学作品通过英语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和喜爱;在中国艺术与国际传播方面,何教授从戏剧的异域性、戏剧的跨文化以及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三个方面描绘了英语作用。搭建国际交流桥梁。
此外,南洋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杨晓明、黄新宇、刘洋、丹汉松等老师通过不同的话题向师生展示了外语文学的魅力。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守仁教授表示,英语对于中国走出去、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时代的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大学英语系历史悠久,拥有一支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素质教育,开展研究性教学。学生在课程、专业和发展方向上有充分的选择。南京大学英语系,综合发展空间广阔。
据悉,本次活动邀请了英语系的六位老师进行主题讲座,涵盖文学、语言学、翻译、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展示了英语专业的广度。通过一系列讲座,让高中生对英语专业有了更加立体、全面的了解南京大学英语系,认识到英语专业学习的广阔前景,以及英语在国际交流、传播中国声音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高中生在学习英语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通讯员 李宜兰 张叶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天子
陶尚工校对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